*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飲食文化
曹銘宗,《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新北:貓頭鷹,2016。曾品滄,〈美國的滋味:冷戰前期臺灣的可口可樂禁令與消費(1950-1967)〉,《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2期(2019,臺北),頁113-150。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臺北,聯經,2020。
曾齡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臺北:前衛,2020。
曹銘宗、翁佳音,《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新北:貓頭鷹,2021。
曹銘宗,《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新北:貓頭鷹,2023。
林富士,《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三民,2023。
洪芳怡,《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臺北:遠流,2023。
曹銘宗,《虱目魚的身世:從台灣到世界,從產地到餐桌的完全考察》,新北:貓頭鷹,2024。
曹銘宗,《四季腰瘦好吃套書(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吃遍當季好食!)》,新北:貓頭鷹,2025。
黃開洋,《味道的航線:從馬祖到台灣,福州飲食文化探秘》,臺北:前衛,2025。
金恬(Michelle T. King)著,魏靖儀譯,《切、炒、觀、學:傅培梅、戰後臺灣與20世紀中華料理》,臺北,春山,2025。
和菓子,《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大塊文化,2025。
陳玉箴,《媽媽吃魚頭:臺灣飲食學者的家庭餐桌小史》,臺北,聯經,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