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文學史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2003。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合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2007。
陳建忠,《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1949)台灣文學論集》,台北:五南,2007。
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群學,2009。
劉亮雅,《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的台灣小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張誦聖,《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臺北:聯經,2015。
劉乃慈,《奢華美學:台灣當代文學生產》,臺北:群學,2015。
黃崇凱,《文藝春秋》,新北:衛城,2017。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臺北:聯經,2017。
赤松美和子著,蔡蕙光譯,《臺灣文學與文藝營:讀者與作家的互動創作空間》,臺北:群學,2018。
陳建忠,《島嶼風聲:冷戰氛圍下的臺灣文學及其外》,臺北:南十字星,2018。
陳建忠,《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臺北:南十字星,2018。
黃美娥,〈臺灣「反共文學」創作範式的形構、邊界想像與作家經驗〉,《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4期(2018,臺北),頁199-261。
劉亮雅,《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吳明益等著,《世界中的台灣文學【台灣史論叢 文學篇】》,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0。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十週年紀念新版)(上、下)》,臺北,聯經,2021。
張誦聖,《臺灣文學生態:戒嚴法到市場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2。
梅家玲,《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臺北:時報,2023。
朱宥勳,《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更新版,新增〈新版前言——遙遠的回音〉】》,臺北:大塊,2023。
朱宥勳,《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臺北:大塊,2023。
邱貴芬,《臺灣文學的世界之路》,政大出版社,2023。
陳芷凡,《成為原住民:文學、知識與世界想像》,政大出版社,2023。
陳芷凡編,《臺灣文學的來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2023。
徐秀慧,《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臺北:萬卷樓,2024。
陳佩甄,《冷戰的感覺結構:台韓文學與文化中的性別與情感政治(1950-1980)》,政大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