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是我的強項

《嘆息橋,總督宮和海關大樓,威尼斯》

回望聖羅蘭杜朋

《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光即是色彩」

從德拉克河望向格勒諾布爾以及遠方的白朗峰

瑞吉山在哪裡

歡呼吧!幽冥號捕鯨船!又獲一鯨!

透納的足跡
透納說:「光即是色彩」
Light is therefore colour.
看完80幅真跡之後,完全理解透納對「模糊」掌握。
光,本來就是連續的光譜,在不同的氣候緯度、環境與水氣作用下……
透過你的水晶體,看到屬於你的風景。
所以透納說:「我的職責是畫我所看到的東西,而非我所知道的東西。」
My Business is to paint what I see, not what I know is there.
會看透納展,是從「你的好奇旅程」開始,這是一個偶然的必然!!
#J.M.W. Turner簡介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英國最偉大的畫家,以光線作為畫面主角,經常畫日出、日落或暴風雨前的天空,色彩層次細膩、變化豐富,被稱為「光之畫家」(Painter of Light)。
因為對光線的高度掌握,他擅長描繪劇烈變化的自然景象,例如:港口景色、暴風雨中的船隻、海天雲霧海浪等景致,並透過畫作把自然的力量化(畫)為一種對自然崇高的情緒表達。
#透納250週年誕辰展
這次在中正紀念堂的「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泰德美術館,發起「Turner 250」系列紀念活動,也是全球史上最大規模的威廉透納全球巡迴展覽。一共分七大展區:始於英國風景、走入山間、歷史故事、威尼斯、海上風暴、海天之間、大自然的崇高美學等主題,貫穿整個創作生涯。
#我最愛的The Blue Rigi, Sunrise《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出發前,心心念念想看到的真跡!! 竟然是差不多是A4大小的畫作!!!
這是透納,從同一個視角,探索在不同的光線變化與薄霧籠罩下,
看到的瑞吉山日出,他自己也相當喜歡這幅小而美的創作結晶。
當我近看端詳 (這真的是最多人排隊的一幅畫)
這是一幅水彩畫,自然粉彩推疊的天色,湖面的光影甦醒,還有雲霧飄渺…..
日出前的景致,我好像也跟著期待日出的到來,雲霧即將散去的瞬間!
(原來如此)1842年描繪琉森湖的《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曾在2006年於佳士得拍賣,為避免作品流出海外,英國發起網路募資,邀請民眾每人贊助 5英鎊買下畫作,籌得超過50萬英鎊,並最終以 580 萬英鎊(逾2億3千萬台幣)留下這幅畫,藏於倫敦泰德美術館。本次巡迴展出後將回館封存10年。
#最有趣的《阿波羅與巨蟒培冬》
來到”歷史故事”區,這是一幅大型畫作(大概是一面牆的大小),左下方的半裸男子成了最明顯的光源。他顯得有些疲憊且等待著,這是歷史神話之一的《阿波羅與巨蟒培冬》,看來阿波羅順利殺死了巨蟒培冬,所以被巨木壓垮的”巨蟒”??我看到那隻手有點不甘!?
因為這幅畫,我不小心又了解了一下阿波羅的身世,還有他的愛戀對象~達芙妮。
透納也有畫一幅《阿波羅和達芙妮的故事》,神話故事,透過不同畫家的詮釋,有不同的意念與表達方式。從前,我看古典畫作,除了讚嘆畫工很細,畢竟這是要賣錢的;現在,我看古典畫作,多了一點故事脈絡的理解,也會多看一些細節。
#有彩蛋的《嘆息橋,總督宮和海關大樓,威尼斯》
當我跟女鵝在看這一幅,最不模糊的畫作時,有一個身高優勢的男生,正比對手機裡的一張風景畫與眼前的畫作!!哇~原來這幅畫的精確度,是可以這樣衡量比對的。我沒有去過威尼斯,這嘆息橋、總督宮跟海關大樓,但在少數明亮的藍天畫作裡,我特別喜歡這種清新的對比:藍天、運河、建築與船舶。
這幅畫裡面有一個小彩蛋🥚透納將著名的威尼斯畫派代表人物藝術家卡納萊托也畫進了作品中(左下角有一個畫家),雖然卡納萊托在透納出生前已逝世,這也是一種對前輩的致敬,真心覺得透納是個可愛又古怪的畫家。
#模糊的心得與清晰的感受
自從AI生成圖開始蓬勃,用咒語好像就能輕易完成的圖片畫作,任意變換成及吉卜力風格或其他……美術或藝術的價值,最後會剩下什麼?! 看著這一幅幅用油畫、水彩層層疊疊堆砌的藝術品,有著顏料的斑駁,有著模糊的邊界,傳遞著作畫者的意念與情緒。
在虛擬AI生成的清晰影音圖像世界裡,我更需要這個實體模糊的藝術體驗。
敬 透納 帶給我的模糊,是如此清晰與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