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漁人碼頭)
「最近去看威廉透納特展,不知道最後自己欣賞的是畫作?還是人?搞得我走出展場後,心煩意亂。」你若有似無地跟我分享最近的生活。
因為很多人高度讚賞這個展覽,展期步入尾聲,再不看就沒機會了,你利用假日隨著人流進入光與影的世界,最後看見的都是人造光打在人身上的影子。
煩躁的你往永康街走去,想在公園旁吃碗豆花,進入眼簾的又是條人龍,這秋老虎的陽光打在身上,一身汗依舊被逼出來,等你拿到豆花時,全身已開始散發汗的味道,就這樣和豆花香攪和在一起。
「有什麼辦法,我就是社畜啊,只有假日才能出來晃蕩。」這句話解釋了為什麼你走到哪裡都會遇到一群人。
但你沒有解釋為什麼要選擇展期步入尾聲時才來,為什麼一定要來吃這家的豆花。這個為什麼裡有個事實,也許不想承認,但它一直在你的生命中佔據關鍵位置~~就是你總會跟著潮流走,而不是跟著自己的心走。
潮流,就是跟著一群人做一樣的事
這個慣性讓你又興奮的跟我分享「你知道嗎?!大家都在thread上面刷小飛機,超好笑,我玩到半夜兩點才睡覺。」
你做的任何事背後都有個「大家」,而且是他們先做了,你才跟著做,這樣才叫做「潮」。那你知道「潮」的另一種說法是「大家都一樣」嗎?就像冬天的首爾,一片黑壓壓的羽絨大衣,每個人都是同一個顏色。
在「潮」裡面,你還以為自己會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還在穿緊身褲,你已經穿上了寬垮長褲,因為你有跟上流行,而那一群還穿緊身褲的人,永遠活在人群的後面。
只是,有的地方你沒有想過,有些人總是穿著一樣的衣服,最後卻成為他的個人風格,他沒有今年流行摩卡慕斯色而穿摩卡慕斯色,明年流行變革藍綠色就改穿變革藍綠色,他永遠的就是黑色吊帶及膝斜紋軟呢褲加上一頂黑色斜紋鴨舌帽。但別人卻會稱讚他「很有型」,而這個型,你想模仿也模仿不來,因為撐起這個型的,不只是這個行頭,還有他的氣質。
而這裡頭,沒有潮。
自我風格,從在潮裡找到滋養開始
跟著潮走的你,最近去看了「人也太好了吧展」,你說這個展在日本很紅耶。我好奇的想了解看完展後的感覺,你說了一句:
「我人也太好了吧,花300元看這個展。」
這是一句反諷,會有這句反諷跟之前威廉透納特展一樣,在這個潮裡,你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在下決策時,你跟著潮流走;在經歷潮流時,你覺得自己空空洞洞。
你說9月底去光復鄉幫忙鏟土時,心裡的感覺卻不一樣,那天在回程的台鐵上,身體累得有點微微小抖,可是心情好充實,有種自己真的做了一件好事的幸福感。
鏟土時面對的也是一群人,他們犧牲自己的假日,只因為有人說「這裡需要幫忙」,在家裡養尊處優,卻在這裡沾染一身泥濘。雖然自己的汗水和泥土攪和在一起,但看見房子地板磁磚露出來的剎那,心裡卻有種比屋主還興奮的感受。
你有沒有發現,在鏟土超人的潮裡,覺得自己花的時間很有價值,這是追風去看展時沒有的感受。
你發現了「對,重點不是在潮,而是在價值。」
我再補充~是對自己的滋養。
在覺察中打開滋養
當鏟土超人時感覺到的那份價值讓你的內在出現溫潤感,讓心暖烘烘的,那份溫潤感就是滋養。而在潮裡,你也可以覺察到這份溫潤感,所以我建議你再花個300元去當個好人,只是這次不要只是單純的把文字看過去,而是去體會「若是說這句話或做這件事情時,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還有「若是別人對我做這件事時,自己的感受又會是什麼」。
你回來興奮的跟我分享「這次,真的不一樣耶。我覺得這300好值喔!」
「我照你的話去感受,而且還把它們都拍下來,試著自己做看看,我發現有出現當鏟土超人時一樣的溫潤感,而且還一直延伸下去,整個人變得心情大好。」
「而且還有個有趣的事,我有想為什麼他們要命名為『人也太好了吧』,因為『人也太好了吧』有呈現出一種~~對啊,原來這樣做是屬於『好事』,而不是『正常』,所以這不會是大部分的人會做的事。」
所以你就知道,若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過著「好人」的生活,這些人其中的少數份子又帶領所謂的潮流,你若只是跟隨潮流走,就會覺得說出「你人也太好了吧」是件正常的事。因為會一直做這種好事的人,屬於「少數」而非「大眾」。
然而,這些少數的好事,卻可以讓自己得到滋養,所以這些人就會越來越跟大眾不一樣,而有著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當你遇見他們時,會覺得他們散發一股讓人很舒服的能量,但又說不出來為什麼~而這就是氣質,也就是能撐出那個型最主要的原因。
這時候你好像瞭解了,你說還是會去跟風看展、一樣會去排隊吃豆花,但會在裡頭練習覺察屬於自己的滋養,就像前陣子北美館的奧拉弗.埃利亞松展覽一樣,觀眾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過去追求潮流,標的只會看見潮流,所以看展就只專注在要看的畫作上,當現實狀態跟自己想要的目的不同時,心裡就會覺得煩躁,覺得浪費時間與金錢。然而當目的改為覺察滋養,也就不覺得有那麼可惜了,觀察群眾與畫作互動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收穫。
我相信從現在開始,每一分每一秒對你而言,都會很有價值,潮與不潮,其實一點也不重要,慢慢的,你的型就會開始走出來。
*******
☀️週日學堂:職場軟實力之智慧品☀️
❗️第四期課程將於10月底開課囉
這一期的課程主題會是「為2026的自己做準備」。
2025開始邁入第四季,這一年你覺得自己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呢?
也許事情依舊忙亂,主管依舊、同事換了幾位、薪水可能調了個3%。也許今年你有了個大翻轉,這個翻轉讓自己到現在心臟仍大力地跳動的。
那三個月後的2026,有沒有期待想成為什麼模樣?
你想成為的模樣,關鍵點不是有沒有擁有什麼樣的技術,技術別人一學就會,真正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自己的「軟實力」,真正能改造自己的,也是這個「軟實力」。
而軟實力不只會讓內在進行轉換,它也可以改變自己的外境,因為心轉就會境轉,這其實就是吸引力法則。
而接下來的這十堂課,會針對職場的穿著儀表、溝通談吐、時間管理、職涯方向等打造屬於你的軟實力,這十堂課為你自己的2026進行準備,成就那個比2025更好的2026!
❗️「週日學堂_職場軟實力之智慧篇」開始報名了!課程說明與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