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評估與一般企業有所不同,其利潤主要來自於三個因素的盈餘或虧損,統稱為「三差益」:死差益 (Mortality Spread)、利差益 (Interest Spread) 與費差益 (Expense Spread)。精確地評估這些指標,才能判斷公司在不同營運面向的表現。
這道來自「114年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的測驗題(第19題),考驗的就是這些核心績效指標的功能。
測驗題目與核心問題
類科: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 科目:保險學概要 題號 19: 關於壽險公司的經營績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使用綜合率衡量整體的經營成果 (B) 使用損失率衡量經營效率 (C) 使用利差益(損)衡量投資報酬成果 (D) 使用死差益(損)衡量理賠的嚴謹程度試題分析與正確答案
根據考試標準答案,正確選項為 (C)。
利差益(損)是壽險公司實際的資產投資報酬率與其在計算保費時所使用的預定利率之間的差額。由於壽險業務的長期性,保險公司會將收取的保費進行長期投資,利差益(損)直接反映了保險公司在投資管理方面的成果。
四個選項的績效指標解析
(A) 使用綜合率衡量整體的經營成果
- 錯誤原因: 綜合率 (Combined Ratio) 是財產保險(產險)業用來衡量整體經營績效(承保利潤)的核心指標(綜合率 = 損失率 + 費用率)。對於壽險公司而言,由於其業務的長期儲蓄和投資特性,綜合率並不適用於衡量其整體經營成果。
- 簡單生活例子:
- 一家火災保險公司用綜合率來評估,如果綜合率小於 100%,表示承保業務是賺錢的。
- 但壽險公司的利潤還包含巨大的投資收益,因此僅靠綜合率無法反映壽險的整體成果。
(B) 使用損失率衡量經營效率
- 錯誤原因: 損失率是衡量實際賠款與保費收入的比率,主要反映承保風險的準確性,與死差益(損)概念相關。而衡量壽險公司經營效率(即對成本的控制能力)的指標是費用率 (Expense Ratio),對應壽險三差中的費差益(損)。
- 簡單生活例子:
- 經營效率就像你在管理一家壽險公司時,如何控制行政人員薪資、租金、水電費等附加費用的支出,這用費用率來衡量才準確。
(C) 使用利差益(損)衡量投資報酬成果
- 正確原因: 利差益是壽險「三差益」之一。它反映了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率與當初向保戶承諾的預定利率之間的差異。如果實際投資收益高於預定利率,則產生利差益;反之則產生利差損。因此,它是衡量公司投資部門績效和資產管理成果的關鍵指標。
- 簡單生活例子:
- 保險公司承諾給保戶 3% 的利息(預定利率)。如果公司將收到的保費投資後,實際賺到 5% 的報酬率,中間多出來的 2% 就是利差益,證明投資報酬成果良好。
(D) 使用死差益(損)衡量理賠的嚴謹程度
- 錯誤原因: 死差益(損)衡量的是實際死亡率與保單定價時所使用的預定死亡率之間的差異。這主要反映了核保(Underwriting)的品質和預定死亡率的準確性(即預測死亡風險是否準確)。「理賠的嚴謹程度」主要與理賠流程的效率、正確性及費用控制相關,而非單純由死差益來衡量。
- 簡單生活例子:
- 保險公司預計 1,000 名 50 歲的保戶中,今年會有 5 人死亡(預定死亡率)。
- 如果實際只死亡 3 人,則產生死差益。這表明公司在核保時選取的客戶比預期更健康(核保品質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