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S 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重點彙整分析CCChen

CHENG-CHIEN CHEN-avatar-img
發佈於CChen的AI學習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21 分鐘

嗨 我是 CCChen

iPAS官網今天10/13發布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

raw-image
raw-image

共有科目一二三的三份PDF檔案(頁數從160~200多頁)

raw-image

這是AI(中級)-學習指引的第一次發布. 是很重要的考試重點參考依據.

於5/17 第一場 AI中級考試時, 還只有報名簡章+評鑑範圍的主題名稱,可以稍微參考準備內容與大概的範圍方向.

於11/08第二場 AI中級考試前2週. 官網發布學習指引更新, 提供更多的考試內容參考,

優點是有更多的考試重點與範圍方向能進行分析,了解教材的編輯概念與核心關鍵字.

缺點是難度可能會提升與之前準備的範圍都要要重新設定.並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習指引擬定學習方向.

既然官方都公告最新的AI中級指引, 先依照講義內容去準備, 總是有方向有依據的.


以下CCChen提供初步的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重點彙整, 讓各位考生能更清楚這份資料的價值與精華


後續:

於10/19前, 我儘量再彙整更多考試重點, 提供一份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核心重點彙整+100個關鍵字索引, 給有購買AI中級V2筆記的朋友, 做考前最後衝刺加強學習


更新2025/10/20

已完成AI應用規劃師(中級)9月新公告學習指引核心重點與關鍵字彙整

相關整理檔案PDF已於10/20 21:00 mail提供給以購買AI中級V2筆記朋友

請大家記得確認信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針對「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科目一、二、三的核心整理與精華摘要,旨在協助考生快速掌握各科目的學習重點和脈絡。

AI應用規劃師的核心職能,建立在「數據基礎 (L22)」、「模型核心 (L23)」與「應用策略 (L21)」這三大支柱之上。


科目 L21: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規劃(AI 應用與戰略落地)

核心目標: 將 AI 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負責從業務需求出發進行評估、規劃與風險管理,確保 AI 專案成功落地並整合至企業流程中。

raw-image

科目 L22: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數據基礎與治理)

核心目標: 建立 AI 模型的數據基石與統計嚴謹性。涵蓋從機率統計基礎、大數據處理技術,到數據分析應用與隱私合規的完整流程。

raw-image

科目 L23: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模型核心與治理)

核心目標: 掌握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數學基礎、建模流程、參數優化與高階治理。

raw-image

後續整理方向為:

  1. AI中級學習指引比對簡章與評鑑範圍, 確認考試主題是否一致或是有新增?
  2. AI中級學習指引比對最新樣題, 確認考試主題是否一致或是有新增?
  3. AI中級學習指引比對05/17第一場考古題, 確認考試主題是否一致或是有新增?
  4. AI中級學習指引彙整核心知識點與新趨勢關鍵字.

確認1:

根據提供的文件分析,AI 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L21、L22、L23 科目)的內容與《能力鑑定簡章》及《評鑑內容範圍參考》中公告的考試主題高度一致,且所有章節與次要小節的評鑑主題名稱均被涵蓋,未發現實質的新增主題

這表示學習指引的內容是嚴格依循官方公告的評鑑架構(L21101 至 L23402)進行編纂的,考生可以完全依賴學習指引來準備評鑑範圍內的所有知識點。

以下是針對科目一、二、三(L21、L22、L23)比對結果的詳細分析說明:

總體結論:評鑑主題與學習指引內容完全對應

所有三個科目(L21、L22、L23)的章節主題名稱(如 L211 AI 相關技術應用)和章節次要小節名稱(如 L21101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應用)均與官方公告的《AI 應用規劃師能力鑑定簡章》 和《評鑑內容範圍參考》 所列出的評鑑主題和評鑑內容保持精確一致。


確認2:

根據提供的「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內容、簡章評鑑範圍,以及最新的《考試樣題》進行比對分析,可以確認考試主題與學習指引內容高度一致,且未發現實質的新增主題

《考試樣題》中的所有問題,皆可精確地對應至簡章(或學習指引)中公告的 L21、L22、L23 三個科目的評鑑主題(L2x.xxx)與評鑑內容(L2x.xxx.xx)。

以下為針對各科目的詳細分析說明:

--------------------------------------------------------------------------------

總體分析:學習指引為準備考試的權威依據

《AI 應用規劃師中級能力鑑定-考試樣題》 驗證了學習指引所涵蓋的知識範圍,是準備考試的核心依據。樣題涉及的所有知識點均落在已公開的評鑑主題之內,橫跨了 AI 應用(L21)、大數據基礎(L22)和機器學習核心(L23)三大領域。

1. 科目一: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規劃 (L21)

科目一的樣題著重於 AI 應用規劃師的策略規劃技術認知能力,特別是針對自然語言處理(NLP)、電腦視覺(CV)、多模態 AI 與系統部署的理解。

2. 科目二: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 (L22)

科目二的樣題強調數據分析的嚴謹性、統計基礎大數據架構的知識。

3. 科目三: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 (L23)

科目三的樣題聚焦於模型數學原理、演算法細節、訓練流程治理議題

結論與新增主題確認

經由樣題與學習指引內容的全面比對,可以確認:

1. 主題完全一致: 樣題中出現的 42 個題目,均能在《能力鑑定簡章》中找到對應的評鑑主題代碼(L2x.xxx.xx)。例如,L22 科目中關於串流處理和圖論分析的題目,明確對應到 L22203(數據處理技術與工具)和 L22302(常見的大數據分析方法)。

2. 無新增主題: 本次樣題中未發現任何超出 L21、L22、L23 三個科目所列 34 個次要小節範疇(L2x.xxx.xx) 的高階主題。

3. 編號錯誤不影響主題: 雖然在學習指引的 L23 科目中,存在 L23303 和 L23304 兩個子節點被錯誤標記為 L22303 和 L22304 的情況,但樣題內容(如 Q2、Q3、Q4、Q10)確實落在「機器學習建模與參數調校」的主題範疇內,證實這是一個文件編號上的筆誤,而非評鑑內容的變動。

總而言之,考生應以學習指引及簡章公告的評鑑範圍作為準備的唯一基準。


學習指引與樣題比對考試範圍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確認3:

根據提供的文件,針對「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與 114 年度第一次考試(05/17/2025)考試主題與學習指引中公告的評鑑內容範圍高度一致,未發現實質的新增主題

所有考題的知識點均可精確對應到官方公告的 L21、L22 和 L23 三個科目的評鑑主題(L2x.xxx.xx)和評鑑內容。

根據對考試重點整理的分析,所有測試的核心知識點均屬於能力鑑定簡章所公告的 L21、L22、L23 評鑑主題與內容範疇。

1. 主題涵蓋全面性:三個科目的主題(從 AI 技術應用到大數據合規、從詞嵌入到模型壓縮)均被樣題和重點整理所涵蓋,特別是涉及 生成式 AI 的風險管理(如提示攻擊)和 隱私合規(如 GDPR 適用性),驗證了學習指引在最新技術和法規方面的重點強調是正確的。

2. 無新增主題:本次考試重點整理中,沒有任何評鑑主題或內容超出學習指引(或簡章)中列出的 L2x.xxx.xx 代碼範圍。例如,Softmax 屬於 L22401 的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應用,而 CLIP 模型則屬於 L21104 的多模態應用。

因此,考生應繼續以學習指引為核心,針對這些評鑑主題進行深入準備。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確認4:

本文件根據「AI應用規劃師(中級)-學習指引」文件(L21、L22、L23 科目)彙整了各科目的核心知識點與新趨勢關鍵字,旨在提供考生快速掌握學習精華。


科目 L21: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規劃 (L21)

本科目聚焦於 AI 技術認知、導入策略、風險管理與系統部署,強調將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的規劃能力。

核心知識點 (20 個)

  1. 自然語言處理 (NLP):使機器理解、解釋並生成人類語言的技術領域。
  2. 電腦視覺 (CV):使機器「看懂」影像,進行物體辨識與場景理解。
  3. 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可產生全新內容(文本、圖像等)的 AI 技術。
  4. BERT/GPT 模型:預訓練語言模型的代表,BERT為雙向理解,GPT為單向生成。
  5. 詞嵌入 (Word Embedding):將詞彙映射到低維向量空間以捕捉語義關係。
  6. 卷積神經網路 (CNN):圖像處理的核心網路架構,包含卷積層與池化層。
  7. 池化層目的:降低特徵圖維度、減少參數、增強平移不變性。
  8. 物件偵測 (Object Detection):在圖像中識別並定位物件的邊界框。
  9. 語意分割 (Semantic Segmentation):將圖像中的每個像素分配到特定類別。
  10. 數據準備 (Data Preparation):資料收集、清理與預處理,確保模型輸入品質。
  11. 模型選擇:根據業務需求、資料特性與運算資源選擇合適的 AI 模型架構。
  12. AI 導入評估:判斷 AI 專案是否具備實質價值與可行性。
  13. ROI/NPV/回收期:評估 AI 專案財務效益的關鍵指標。
  14. 數據漂移 (Data Drift):模型部署後,輸入數據分佈發生變化導致效能下降。
  15. 模型重訓練 (Retraining):為應對數據漂移或新需求而調整模型參數或結構。
  16. 微服務架構:將應用程式拆分為小型服務,可獨立部署與擴展。
  17. 容器化:將應用程式與依賴項打包成獨立單元,實現跨平台環境一致性。
  18. MLOps:整合模型開發、部署、監控與維護的自動化流程與最佳實踐。
  19. AI 風險管理:從技術、組織、法規等層面識別和應對 AI 導入過程中的風險。
  20. 系統集成與部署:將訓練好的 AI 模型與企業現有的 ERP、CRM 或前端應用無縫接軌。

新趨勢關鍵字 (15 個)

  1. 多模態人工智慧 (Multimodal AI):同時處理與整合多種數據類型(如文字、圖像、聲音)的 AI 系統。
  2. 生成式 AI 倫理風險:生成內容的真偽性、資訊可信度、智慧財產權與偏見放大等風險。
  3. 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設計有效提示語句以引導生成式 AI 模型輸出所需內容的技術與技能。
  4. RAG (檢索增強生成):結合外部知識檢索與語言生成,提升 LLM 在特定背景知識任務中的準確性。
  5. LoRA (低秩自適應):一種高效微調技術,通過向原始模型添加輕量級參數,快速適應新應用情境。
  6. 模型幻覺 (Model Hallucination):生成式模型產生虛假、誤導性或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7. 提示攻擊 (Prompt Injection Attack):透過設計惡意輸入提示,引導生成式模型產生有害內容或洩漏敏感資訊。
  8. 邊緣計算 (Edge Computing):將運算任務移至靠近數據源的邊緣設備,優勢為低延遲、減少頻寬與提升隱私。
  9. 可解釋 AI (XAI):讓使用者理解模型預測或決策過程的技術,用於增強信任與合規性。
  10. CLIP 模型:OpenAI 開發的多模態模型,將圖像與文本映射到共享語義空間,實現圖文對齊。
  11. 擴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s):透過逐步去噪過程生成高品質圖像,為圖像生成領域的主流技術。
  12. AI 代理 (Agentic AI):具備推理與計畫能力,能自動完成複雜任務的 AI 系統。
  13. 負責任 AI (Responsible AI):確保 AI 系統在開發與應用時符合倫理、公平與法規要求。
  14. 深度偽造 (Deepfake):結合圖像與語音生成技術產生的合成媒體,常被用於詐騙或假訊息散播。
  15. 藍綠部署:一種模型部署策略,通過運行兩個相同的生產環境,以控制風險並實現不中斷服務的更新。

科目 L22: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 (L22)

本科目著重於 機率統計基礎、大數據處理技術、分析方法與 AI 應用中的數據治理與隱私保護

核心知識點 (20 個)

  1. 敘述性統計:透過指標(如平均數、標準差)與圖表(如箱型圖)摘要資料特性。
  2. 變異數/標準差:衡量資料分散程度的指標,標準差與資料單位相同。
  3. 四分位距 (IQR):衡量資料中間 50%的分佈範圍,常用於偵測異常值。
  4. 常態分佈:最常見的連續型機率分佈,適用於誤差建模與參數估計。
  5. 假設檢定:用於對母體參數進行統計推論的方法,包含虛無假設 (H₀) 與對立假設 (H₁)。
  6. P 值 (P-value):在假設檢定中,用於判斷結果顯著性的機率值。
  7. Z 分數 (Z-Score):衡量觀測值偏離平均值的標準化指標,以標準差為單位。
  8. 缺失值/異常值:資料品質問題的兩大類型,影響模型訓練與統計推論準確性。
  9. 數據收集與清理:確保資料完整性、一致性與準確性的基本流程。
  10. 強一致性/ACID:確保資料在寫入後,所有讀取都能即時取得最新狀態,適用於交易型應用。
  11. 最終一致性:容許資料在不同節點間存在短暫不一致,以換取高可用性與擴展性。
  12. 數據湖 (Data Lake):儲存多樣資料型態(結構化、非結構化)且不需預先定義結構的大規模儲存架構。
  13. 串流處理系統:能即時接收、處理與響應高頻率、連續性資料流的架構(如 IoT 數據)。
  14. 時序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分析數據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週期性與季節性。
  15. ARIMA 模型:用於時間序列預測的統計模型,I 代表整合 (Integrated),指差分階數。
  16. 圖論分析 (Graph Analysis):用於分析節點(如用戶)與邊(如互動)之間複雜關係的結構。
  17. Softmax 函數:多分類問題輸出層的激活函數,將輸出轉換為機率分佈。
  18. 鑑別式 AI:機器學習中專注於資料分類與預測決策邊界的模型類型。
  19. 數據可視化:使用圖表(如折線圖、長條圖)將複雜數據轉化為直觀洞察的工具與方法。
  20. GDPR 規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適用於處理歐盟居民個資的組織,強調個資控制權。

新趨勢關鍵字 (15 個)

  1. 差分隱私 (Differential Privacy):在查詢結果或模型訓練中加入受控隨機噪音,提供數學保證的個體隱私保護。
  2. 聯邦學習 (Federated Learning):模型在客戶端本地訓練,僅傳送參數更新,避免原始數據外洩。
  3. 同態加密 (Homomorphic Encryption):允許在加密數據上直接進行運算,確保數據全程保密。
  4. K-匿名/L-多樣性:進階的結構化數據匿名化技術,降低個體再識別的風險。
  5. 透明性 (Transparency):AI 系統決策流程應清晰且可解釋,作為 AI 倫理治理的背景。
  6. 數據最小化原則:僅收集完成任務所需的最低限度資料,避免過度收集。
  7. 混合精度訓練 (Mixed Precision Training):在深度學習中結合 16 位元和 32 位元浮點運算,以加速訓練和減少記憶體消耗。
  8. 數據湖倉 (Data Lakehouse):結合資料湖的彈性與資料倉儲的結構優勢的新型數據架構。
  9. 5V 特性 (Volume, Velocity, Variety, Veracity, Value):現代大數據環境的五個核心挑戰與特性。
  10. 即時串流協議:如 MQTT、Apache Kafka 等,用於高頻率、連續性數據的即時傳輸與處理。
  11. 抽樣加權:用於校正非隨機抽樣造成的偏誤,提升統計推論的泛化性。
  12. 可追溯性:法規要求對數據從產生到應用全生命週期的流動和處理進行紀錄與追蹤。
  13. 長尾分佈 (Long-tail Distribution):大數據中常見的極度偏態分佈,使得平均數等傳統指標失真。
  14. 蒙地卡羅模擬 (Monte Carlo Simulation):通過大量隨機抽樣,估算複雜系統不確定性的分析方法。
  15. 分桶 (Bucketing):將連續數值轉換為區間(如年齡區間),用於數據匿名化或統計分析。

科目 L23: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 (L23)

本科目深入探討 機器學習的數學基礎、演算法原理、模型建模與參數調校、以及機器學習的治理 議題。

核心知識點 (20 個)

  1. 機率/統計應用:利用機率分佈、條件機率支撐模型學習與不確定性建模。
  2. 線性代數應用:使用向量、矩陣進行資料表示和模型運算,如特徵分解。
  3. 損失函數 (Loss Function):量化模型預測結果與真實值之間誤差的目標函數(如 MSE、交叉熵)。
  4. 數值優化:透過數學方法(如梯度下降)求解損失函數最小值,調整模型參數。
  5. 梯度下降 (Gradient Descent):優化器的基礎原理,沿著梯度反方向更新參數以最小化損失。
  6. 正則化 (Regularization):在損失函數中加入懲罰項(如 L1/L2),避免模型過度擬合。
  7. 監督式/非監督式學習:機器學習的兩大範式,前者依賴標註數據,後者探索數據結構。
  8. 集成學習 (Ensemble Learning):結合多個模型(如決策樹、隨機森林)預測結果,以提升準確度和穩定性。
  9. 卷積神經網路 (CNN):透過卷積層捕捉局部空間特徵,用於圖像處理。
  10. 遞迴神經網路 (RNN):用於處理序列數據(如文本、語音),常搭配 LSTM/GRU 解決長期依賴問題。
  11. 前向/反向傳播:神經網路訓練機制,前向計算預測結果,反向傳播誤差調整權重。
  12. 特徵工程 (Feature Engineering):將原始數據轉換為更能提升模型效能的特徵表示。
  13. 類別特徵處理:包含獨熱編碼(One-hot Encoding)和標籤編碼(Label Encoding)。
  14. 交叉驗證 (Cross-Validation):將資料切分為多個訓練和驗證折疊,確保模型泛化能力。
  15. 模型訓練/驗證/測試集:資料分割的三個部分,用於訓練、超參數調整與最終性能評估。
  16. F1 分數:精確率和召回率的調和平均數,用於綜合評估分類模型,特別適用於類別不平衡。
  17. 批次大小 (Batch Size):每次梯度更新所使用的樣本數量,影響訓練速度與梯度穩定性。
  18. 過擬合/欠擬合:訓練過程中的兩個極端問題,前者泛化能力差,後者擬合程度不足。
  19. 數據隱私與合規:確保訓練數據的使用符合法規要求(如 GDPR、PDPA)。
  20. 演算法偏見與公平性:識別和修正模型對特定群體產生的歧視性決策。

新趨勢關鍵字 (15 個)

  1. Transformer 架構:基於自注意力機制,解決長距離依賴問題,是 LLM 的基礎。
  2. 模型壓縮:透過剪枝、量化或知識蒸餾等技術,減小模型尺寸和運算需求。
  3. 知識蒸餾 (Knowledge Distillation):將大型複雜模型的知識遷移到小型模型中,實現模型壓縮。
  4. SMOTE:過採樣技術,通過合成新樣本來處理分類任務中的類別不平衡問題。
  5. 對抗式去偏 (Adversarial Debiasing):模型內部處理方法,透過對抗訓練降低模型對敏感特徵的依賴。
  6. Equal Opportunity:公平性指標,確保不同群體中「真正該被選擇者」被正確預測的機率相等。
  7. Demographic Parity:公平性指標,確保不同群體獲得正向預測(如核准)的比例大致相同。
  8. 結果門檻調整:模型後處理方法,針對不同群體調整預測分數的閾值以達到公平性。
  9. T-Closeness:進階匿名化技術,要求敏感欄位的分佈與整體數據集接近,減少推測風險。
  10. 聯邦學習 (Federated Learning):模型在分散式本地端訓練,保護原始數據隱私。
  11. 差分隱私 (Differential Privacy):透過加噪機制提供數學保證的隱私保護。
  12. 數值優化器:如 Adam、Adagrad,用於加速梯度下降並提高訓練效率。
  13. 模型漂移監控:MLOps 流程中,持續追蹤模型在生產環境中效能衰退的機制。
  14. RLHF (人類回饋式強化學習):用於對齊 LLM 輸出的價值觀和安全性的訓練技術。
  15. 公平性審查委員會:企業內部跨部門治理組織,負責審核 AI 系統的倫理與公平性風險。

願我們都能在AI時代學得深、走得穩。」

「證照不是終點,而是讓你轉換能力的語言。」

「跨領域不是學得多,而是學得通。」

CCChen

「留言分享你準備AI考試的心得」、「收藏這篇文章,下次複習更有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CChen的AI學習分享
1.4K會員
220內容數
關於學習經驗分享, 學習心得, 學習方法與資料整理. 1.已取得2024年 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合格 2.已取得2024年 iPAS 食品品保工程師初級合格 3.已取得2025年 資策會 生程式AI能力認證合格 4.已取得2024年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合格
2025/10/13
嗨 我是CCChen 剛剛iPAS官網終於更新了 更新: iPAS AI應用規劃師 中級學習指引上線! 資料位置: 培訓資源-->學習指引 晚一點, 我來整理分析看看有那些考試重點 CCChen
Thumbnail
2025/10/13
嗨 我是CCChen 剛剛iPAS官網終於更新了 更新: iPAS AI應用規劃師 中級學習指引上線! 資料位置: 培訓資源-->學習指引 晚一點, 我來整理分析看看有那些考試重點 CCChen
Thumbnail
2025/10/13
嗨 我是CCChen AI分享: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互動學習與實務應用模組 這是我自己練習AI工具+實際應用練習的一個作業作品 提供大家使用看看, 幫助大家更有效學習 是很簡單的互動式網頁, 功能很陽春 目的是測試: 1.如何收集與整考試資料 2.如何用AI彙整考試重點 3.如何用
2025/10/13
嗨 我是CCChen AI分享: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互動學習與實務應用模組 這是我自己練習AI工具+實際應用練習的一個作業作品 提供大家使用看看, 幫助大家更有效學習 是很簡單的互動式網頁, 功能很陽春 目的是測試: 1.如何收集與整考試資料 2.如何用AI彙整考試重點 3.如何用
2025/10/12
嗨 我是CCChen 最近除了認真準備AI中級備考 也抽空摸索AI工具的應用 希望能持續精進AI能力, 更專業與快速的彙整資料 並能生成視覺化儀表板+互動式知識學習 分享iPAS AI 初級認證學習互動學習平台 CCChen 製作分享 | 2025/10/12 更新 https:/
Thumbnail
2025/10/12
嗨 我是CCChen 最近除了認真準備AI中級備考 也抽空摸索AI工具的應用 希望能持續精進AI能力, 更專業與快速的彙整資料 並能生成視覺化儀表板+互動式知識學習 分享iPAS AI 初級認證學習互動學習平台 CCChen 製作分享 | 2025/10/12 更新 https:/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其實我也只是看完 ICT Mentorship 2016、2017 影片和一部份的 2023 , 也去付費上了兩個 ICT 課程,前前後後到現在大概七個月了。 而且我做筆記的量是認真的大, 保守一點,一天平均 4-6 小時以上會花時間學習和覆盤, 要解構知識、理解脈絡、覆盤推演、實盤
Thumbnail
其實我也只是看完 ICT Mentorship 2016、2017 影片和一部份的 2023 , 也去付費上了兩個 ICT 課程,前前後後到現在大概七個月了。 而且我做筆記的量是認真的大, 保守一點,一天平均 4-6 小時以上會花時間學習和覆盤, 要解構知識、理解脈絡、覆盤推演、實盤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序幕 又來到一年一度的年中的時刻了, 不免得要來復盤一下今年的軟體學習與開發上面有了哪些的進步與轉變, 很有意思的是今年加入了AI的元素, 其實早在去年我們就分享了一篇「【🔒 江湖一點訣】關於寫作,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但你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很厲害」, 裡面包含了我們長期累積的心得之外, 早就已經
Thumbnail
序幕 又來到一年一度的年中的時刻了, 不免得要來復盤一下今年的軟體學習與開發上面有了哪些的進步與轉變, 很有意思的是今年加入了AI的元素, 其實早在去年我們就分享了一篇「【🔒 江湖一點訣】關於寫作,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但你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很厲害」, 裡面包含了我們長期累積的心得之外, 早就已經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我問AI,結果得到的兩個完全相反的結果,老師在教學影片中說的是Claude的版本.... 在AI時代自學,除了要懂得下咒語(prompt,網路上到處在教如何下正確的prompt,使AI更好用),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能力(例如查核能力),不要太相信AI給的答案,多問幾家總是好的。
Thumbnail
我問AI,結果得到的兩個完全相反的結果,老師在教學影片中說的是Claude的版本.... 在AI時代自學,除了要懂得下咒語(prompt,網路上到處在教如何下正確的prompt,使AI更好用),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能力(例如查核能力),不要太相信AI給的答案,多問幾家總是好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