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自從學會感恩後,內心逐漸平和,但現實生活並不因此變得容易。期末考成績公布,他的數學與工程課仍不理想,甚至比上次更差。看到分數那一刻,他的胸口像壓了塊大石,焦慮與挫敗感湧上心頭。
「我到底能不能行?」他喃喃自語。這聲自問像是穿越古今的回聲——古時士子落第三次科舉,今時少年失意於考場;古人或飲泣於庭院石階,今人亦悶坐於電腦前。小志突然想起阿伯曾說的話:「失敗,不是終點,而是試煉之門。」
他決定去散心,漫步於校園的古樹林徑中。微風拂過,樹影斑駁,像是古書頁上的墨痕,提醒他世間萬事皆有起伏。他停下腳步,注視遠方的湖面,湖水映出天空的雲影,也映照出他自己失落的面容。回想過去,小志曾在畫展中初嘗成功,卻忽略了持續努力的重要。他忽然明白:感恩是力量,但勇敢面對失敗,才是成長的關鍵。他想起古人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小志決定做一件事——重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他翻開筆記,將錯題逐一分析,不再逃避困難;每一次失誤,他都像對待畫布一樣,細心描摹,尋找改正的方法。他將數學題視為拼圖,工程問題視為模型,用心去拆解,再一步步組合。
同時,他開始記錄每日進度與感受,用文字寫下自己的反思:
「今天我又錯了三道題,但我不氣餒,因為每一次錯誤都是一次學習的契機。失敗,就像畫布上的留白,給我空間去構思下一筆。」
在這段過程中,小志也遇到挫折的挑戰——一次數學模擬測驗,他仍未達到預期成績。那晚,他坐在燈下,手握筆,心裡充滿沮喪。他拿起日記,寫下:
「古人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今日之痛,或許正是明日之助。」
翌日,小志決定向同學求助。他邀請班上數學成績優異的同學一起討論,並向老師請教難題。在這過程中,他學到的不只是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主動尋求幫助,並非羞辱,而是一種力量。
隨著時間推移,小志的努力開始有了回報。模擬測驗成績逐漸提升,錯題數量減少,思路也更加清晰。他發現,失敗並非阻礙,而是磨刀石,將心智磨得更加鋒利。他的畫也因此更有深度——畫中的人物表情多了歷經挫折的沉穩,山水景色中多了經歷風雨後的厚重感。
一次課後,教授走到小志面前,微笑道:「你這段時間進步很大,數學與工程的基礎更穩固了,畫作也更有層次。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次站起來。」
小志深吸一口氣,眼裡閃爍著堅定光芒。他明白:每一次跌倒,都意味著下一次更有力量的起身。
夜晚,他望向星空,輕聲對自己說:「我不再害怕失敗,因為我知道,它只是通向成功的一扇門。」
古今之間,失敗如同滄海波濤,無論是古代士子的落第,還是現代學子的挫折,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養分。小志在古書的智慧與現實的磨練中,找到了勇氣,也找到了更成熟的自我。他知道,人生的畫卷才剛剛開始,而每一次失敗,都將為他的畫作增添更加鮮明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