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產業最不缺乏的就是更新、更年輕的酷女孩(或男孩),每一個人隨時都有被取代的危機。」IG 擁有 17 萬追蹤,李瑜如何建立外人眼中極為成功順遂的 KOL 事業?她將帶大家看到 KOL 的日常生活,並對於時尚與 KOL 的觀察,以及在瞬息萬變的產業裡站穩步伐、壯大自身的秘訣。

李瑜
曾於米蘭唸書時創立個人平台「Yutopia」、成為第一代旅義台灣部落客,也曾任國際時尚雜誌總編。在社群媒體上總以幽默口吻自稱 「Your Teacher」的李瑜,終於在學學開課啦!(立刻報名 ▸「Path to Influence 影響力之路: 質感 KOL 的終極指南」開啟成功的 KOL 事業以前,先來看看李瑜如何觀察 KOL 市場與經營策略。
Q¹曾擔任時尚雜誌總編輯,擁有深厚的時尚與 KOL 資歷,現在如何定義自己?
其實我不喜歡定義自己,我覺得這個社會給人太多的框架和標籤,還在職場的時候我發覺擁有某些頭銜代表獲得某些特權,但同時也容易被框架侷限。KOL,Key Opinion Leader 就是一個很新的概念,這是在 2000 年初期網路和社群崛起後才出現的新名詞(那個時候的名稱甚至是 Blogger),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標籤以外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只要你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願意投注心力鑽研它,就有機會在社群平台上獲得自己的海闊天空,跟現今對於網紅比較片面的「業配」、「流量」、「帶貨」完全不一樣。你或我是全宇宙最棒的事物,為什麼要侷限在商業合作上呢?我發現,擁有這個 mindset 的人們,才是真正在社群平台上發光發熱的人們,這讓他們儘管離開了社群平台,在真實生活中依舊是真正的「意見領袖」。
所以現在的我怎麼定義我自己呢?我覺得像是沒有極限的探險家,不論什麼領域只要有興趣我都想鑽研和分享,重點是持之以恆,真正喜歡一件事,真正喜歡自己。

⎝李瑜是第一代旅義台灣部落客。
Q²對妳而言,影響力是什麼?
影響力可以是很大動作的,也可以是潛移默化的,同時身在傳統媒體與自媒體的這些年,我的體悟是,影響力越大同時代表責任越大,不管是對自己的責任或對社會的責任,就像蜘蛛人說的,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所以,影響力或許可以是數字,但給讀者帶來什麼新的靈感,或正確的資訊與知識,就是最好的影響。
Q³成為時尚 KOL 需要擁有什麼能力?(請舉 3 個)
✔ 洞察力
✔ 學無止盡的好奇心
✔ 良好的表達能力
其實就是認知到自己是一個「媒體」,一言一行,每一個作品都有責任,不論是對客戶要求的責任,還是對讀者精神糧食的責任。作為時尚 KOL 外表與體態固然重要,但傳遞時尚產業乃至於美學產業的正確訊息,不論是文字、照片、影片、談話,都要有專業素養。
Q⁴能否簡單分享時尚 KOL 的一日行程?
早上 9 點妝髮➔12:30-14:30 藝術論壇主持➔15:00-16:00 藝術藏家茶會主持➔16:00-17:00 時尚品牌新品拍攝➔18:00-19:00 時尚活動出席➔19:30-22:00 時尚品牌餐敘➔22:30-01:00 藝術活動 afterparty(說明了就是 Party time 哈哈)
KOL 一整天的行程會因為不同屬性而變化,我比較多線上線下不同活動的串連,但沒有誰好誰壞,一整天被自己喜歡的事物填滿,感覺非常好。

Q⁵大家總想像時尚 KOL 的工作華麗夢幻又自由,對妳而言,需要花費最多心力的是什麼部份?
自律。
很多人覺得 freelancer 的重點是在 free,但 freelancer 的關鍵字其實是 discipline,例如:幾點起床工作、幾點睡覺、花多少時間關心時事、身材管理、外貌管理等等,各種自我管理。我很喜歡電影《控制》裡的一句台詞:”He actually expected me to love him unconditionally. Then he dragged me, penniless, to the navel of this great country and found himself a newer, younger, bouncier cool girl.”這句話是女主角在陳述她先生把她的錢花光,帶他來到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最後還背叛她的情境。但我特別喜歡最後那句:「更新的、更年輕、肌膚更有彈性的酷女孩。」
這個產業最不缺乏的就是更新、更年輕的酷女孩(或男孩),每一個人隨時都有被取代的危機,如何不因噎廢食隨波逐流,好好開拓屬於自己的路線,加深自己的底蘊,我覺得是我自己最花心力的部分。

⎝身為到處飛行工作的 freelancer,最重要的態度是紀律。
Q⁶好內容是成功 KOL 的關鍵指標,根據妳的經驗,如何根據不同社群媒體打造內容?
這要依照每一個人不同的後台數據來分析,受眾的性別、年齡、屬性、興趣、上線時間都會影響不同的內容。舉例來說我最近在研究小紅書,平台上影音的閱讀量明顯比圖文高出許多,但要的又不像 IG 喜歡的質感影音,也不像 Youtube 的氛圍感式教學,就是簡單扼要直搗黃龍並有步驟還要上字幕的那種。這時候要夠理解自己的內容,適合用什麼去切入平台,幾點上線、多久上線還是得靠測試,至於怎麼測試就要來上課聽啦~(來上課 ▸ 質感 KOL 的終極指南)

⎝質感 KOL 的終極指南
Q⁷對於台灣時尚 KOL 的市場觀察?新進 KOL 如何切入並建立穩定基礎?
其實 KOL 市場體現出的就是現在的市場,不似其他地區文化的受眾可能較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台灣市場的受眾還是偏向「認同感」,這跟亞洲的主流社會意識比較有關。我想,新進的 KOL 最需要的是先問清楚自己的「中心思想」,要知道,不論「很有主觀意識」跟「沒有中心思想」都是「中心思想」的一種,認清自己後持之以恆地執行,或是在執行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中心思想也可以。新進 KOL 「日更」我覺得是必須的唷。
Q⁸能否分享妳的時尚趨勢觀察,怎麼看台灣人的穿著風格?
台灣人的穿搭風格目前比較多停留在為別人而穿,就像上一題所說的「認同感」,不同場合搭配不同穿搭方式固然重要,但框架有點重,少了爽穿什麼就穿什麼的 guts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考試要答對才能得分,但穿搭就是一門試錯的學問,盡可能地嘗試不同的風格或搭配方式,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身形凸顯魅力的樣子。解封後我去了一趟日本,在東京街頭我很有體悟,新的時尚與傳統服飾能和平共存,人們也不會對特立獨行的人投以異樣眼光。所以我一直都不喜歡跟別人說「應該怎麼穿」,或「怎麼穿最時髦」,我覺得訓練穿搭品味的同時,不僅更能認識自己,也是訓練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好方法。

⎝李瑜鼓勵大家勇於嘗試穿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樣子
Q⁹平常最喜歡的穿著風格是什麼?
以前我在米蘭讀書的時候,只要講到風格兩個字就會被罵,哈哈!風格何嘗不是標籤的一種?我沒有最喜歡的穿著,都是依照當天的心情和感受來選擇讓自己最舒服及最自信的樣子,當然,必須是符合我的身型的。
Q₁₀想對「Path to Influence 影響力之路: 質感 KOL 的終極指南」的學員說什麼?
我覺得這堂課對我來講,與其說是教會大家成為 KOL 的要素或者方法,更多的是向內探索和大量的認識自己,不論學員未來是否真的要成為 KOL ,都能更獨當一面成為不被取代的個體。不要把自己侷限在社群平台的小框框裡,當一個不論在框裡框外都最出色的意見領袖。
--------------------------------------------------------------------------------------------
李瑜
Yutopia時尚部落客、前高端生活風尚誌 Tatler 的國際中文版總編輯、時尚精品特約VIP講師
Yu Lee 李瑜於輔大義大利語系畢業後,於 2010 年赴義求學,深耕米蘭時尚圈,以米蘭常駐特派記者起家,並於 2013 年創立個人平台「Yutopia」,成為第一代旅義台灣部落客。返台後曾擔任國際雜誌 Talter 總編輯,並多次獲邀 Tedx 演講,導覽 LV 、 Dior 等多場國際大型展覽,亦擔任 Gucci 、 Fendi 、 VCA 等高奢品牌 VIP 講師。 Yutopia 成立迄今超過十年,以台灣底蘊為經、米蘭經驗為緯, Yutopia 持續扮演歐亞尚資訊橋樑,分享更多風格美感、質感生活,開啟生命中美好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