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六、七年前開始,影視/動畫的製作單位,開始大量運用過去的成功IP,像是:
- 重啟舊作如:驚奇四超人、金剛戰士、古墓奇兵等
- 隔了十幾二十年後出續作的如:侏羅紀公園、瘋狂麥斯、捍衛戰士、星際大戰等
- 動漫真人化如:迪士尼系列美女與野獸、白雪公主等;海賊王、神劍闖江湖等
- 新版本重製的動畫如亂馬1/2、神劍闖江湖等。
這些作品有的反應極佳,有的讓人想回頭重看舊作,但幾乎每部都有很高的討論聲量,期待度也很高。
同樣的IP改編在表演藝術/舞台劇上也很多,像是動漫改編的神明便利商店、桌遊改編的台北大空襲、影集改編的火神的眼淚/影后、小說改編的嫌疑犯X的獻身等。目前看起來也都是票房與討論度俱佳。如果這樣的話,大家都做改編作品就好啦,那原創作品怎麼辦呢?今天想分享我認為在舞台劇的製作上,改編與原創的一些想法。
改編這麼多的原因
首先我認為「手機+網路+串流or短影片」這件事,影響內容創作的發展非常深,它讓觀眾的選擇比起10年之前多了數百倍以上,且門檻降低、也無需保留完整的一段時間給一個作品。
由於日常資訊量極大,社交資訊與娛樂資訊漸漸混雜,我們對於選擇要投入多少時間給哪個選擇變得更加計較,看到不喜歡的內容會更加覺得浪費了時間。
因此在製作之前就累積足夠受眾信任度的改編作品,我想會成為製作單位風險較低的選擇,至少第一波的受眾已經明擺著在那裡了。而除了受眾明確外,改編作品在內容上也已經經過市場檢驗,所以故事內容應該不會有大問題。然後改編作品我想相對也會比較容易找到願意合作的人,因為比起只有一個概念的作品,有受眾,也有故事原型,創作者(包含演員)更有線索去思考自己是否有興趣加入。

你喜歡哪個?改編還是原創?
改編與原創各自的優劣勢
但我還是認為改編與原創是有各自優劣勢的。而且就市場環境來說,我認為改編與原創都必須要存在,因為改編作品能將作品帶給不同觀賞媒介的觀眾,例如很紅的《膽大黨》,真正紅出原本的漫畫讀者,是在動畫化之後;又例如東野圭吾的推理作品,也是在《嫌疑犯X的獻身》改編為電影後,強勢走進影視觀眾視野,再帶來更多讀者,形成正循環。
而原創作品則是能根據觀賞媒介創作出最適合的內容及形式,舞台劇/電影/影集/動畫都有其適合的內容形式,舞台劇的全面視野及時空跳接、並置;電影的剪接及鏡框內特定訊息;影集長篇的每集主題;動畫非自然非寫實的表現力等,在原創作品中都最容易發揮特色。
在人材養成的部份,原創作品與改編作品能養出的人材類型也不盡相同,田調、故事理解、台詞編寫、畫面節奏掌握等都是基本功,但在既有框架下的改編作品,與從零發展出的原創作品,兩者在細節的技能樹我覺得會有些差別。
我自己認為,改編的優勢就是受眾明確、故事已完成,劣勢則是創作者能否滿足大部份觀眾對故事的想像,很看能力與運氣;另外需好好掌握原作的核心精神這件事,就有時是優勢有時是劣勢了,因為今天若挑了一個二十年前的作品,原作的精神與當今的潮流背道而馳,那就得好好找出一個必須改編的理由才行了。

亂馬從漫畫到第一版的動畫再到剛播完的新版第一季,在性別議題上是三十多年的時代變化
而原創的優勢是可能性極高,且可以找出最適合演出媒介的形式及內容,通常也很容易與當下重視的價值觀結合。不過這點還會需要原創者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核心概念,並能夠修正到讓潛在觀眾滿足的內容。但劣勢是在如今的加速世界中,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取得觀眾的信任,而且這個信任很容易因為各種小事而崩壞。
我猜,由於創作者很多又都很厲害的情況下,好萊塢在降低風險的前提下應該會持續有很多改編作品;台灣的影視一向喜歡原創,原作與影視改編之間的橋梁這幾年正在建立,之後我自己是希望會逐漸增加。
舞台劇的IP改編
那舞台劇呢?一般來說,改編的來源通常是小說及漫畫,從紙面轉換為會動的真人或動畫較多,而舞台劇除了這兩個方向,近幾年也多了從影視作品轉過來的舞台劇,故事工廠就做了不少。同時也有從舞台劇轉往影視的作品,不過就我所知由於影響力的關係,相關的作品相對較少。
舞台劇的改編門檻來自於挑選的作品若知名度不高,那可能跟原創作品在宣傳上差不多,可以互相突破同溫層但不會太多,所以要不就是規模較小,要不就是一樣要花很多力氣。若是知名度高,那相對的改編本身的難度就會比較大,例如與原作的溝通成本(原作一定會保護自己的作品品質的吧)與版權費用(知名度與該會與費用成正比);再來不管是從哪裡改編來的,在台灣做創作,基本上就是人人可以批評幾句,尤其是看過一些原作的人更能振振有詞地說些話。
但同樣的高知名度帶來的除了高風險外,也有機會創造較高的回收,且改編的優勢在舞台劇上是能有很大的幫助的,而劣勢則看創作者與製作單位能投入多少心力來處理,我自己是覺得若有機會在市場上回收的話,也比較有餘裕投入更多心力。
這次做《嫌疑犯X的獻身》的舞台劇改編,對我來說有把一個好故事由台灣團隊來做的想法外,也有想透過大型IP改編,來實驗看看究竟是台灣沒有足夠的舞台劇觀眾,還是台灣的觀眾真的對舞台劇需要更多的信心才願意進場,這個信心來自於作品本身、創作陣容等都是。
目前看起來是後者,所以我想,也希望在舞台劇這塊,也許大家可以試試更多的改編作品,讓原作有接觸不同觀眾之外,也能借助原作本身的人氣及內容優勢,給潛在觀眾信心。當然,這不是指都不要原創,而是要並行。
希望更多好作品出現在市場上,能更多穿透到不同的分眾群中,將看舞台劇建立成一個媒介,而不是「看舞台劇」本身就是一個分眾,還是不大的群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