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苦,不該是努力的代名詞
以前總覺得這個世代的人,都在崇尚「努力」與「堅持」,
甚至把做得痛苦當作努力的證明。
學生時期,大家拼命補習、補弱科,
即使天生不擅長數理,也要花時間和金錢去補強, 好像只有痛苦才值得被稱作「努力」。
二、錯誤的努力,只會讓自己更遠離熱情
慢慢長大後,我發現我們把這種模式帶進了工作裡。
明明不適合的職位,卻硬要撐著做;
明明心裡抗拒,卻說服自己:「再努力一點就會好了。」
殊不知,有時候問題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方向錯了。
三、我曾以為,只要撐下去就能變強
我自己就是典型例子。碩士時期教授要求我寫程式,
對一個邏輯不行、又討厭算數的人來說,簡直是煎熬。
雖然最後完成了,但過程中沒有成就感,只有痛苦。
生活中連聚餐分帳我都懶得算,總是那句:「你算好再跟我說多少就好!」
四、順勢而為,才是最自然的努力
直到上週,我才突然明白「順勢而為」的感覺。
那天我幫忙賣東西,一個老字號產品。
沒想到我不僅不害羞,反而越說越起勁。
看著別人掏錢買單的瞬間,
我感受到久違的成就感。
一整天下來業績幾十萬,
我竟然一點都不累,反而興奮又滿足。
那一刻我懂了——
有些人做事從容又自然, 是因為他們站在了「自己該在的位置上」。
五、當我們放下控制,生命會更輕盈
反觀我們,若老是硬撐著做不擅長的事,只會越做越內耗。
人其實可以活得更輕鬆、更自在,前提是:
- 理解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事,
- 願意放下控制,
- 並把討厭或不拿手的部分交給更適合的人。
當每個人都能發揮真正的長處,
工作或許就不再那麼痛苦。
畢竟——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成就感與熱情,才會自然地從心而來。
六、結語:放過自己,才是最深的智慧
當我終於願意承認——我並不需要什麼都會,也不必強求自己在所有領域都表現出色, 內心反而前所未有的平靜。
讓生命回到自然的流動裡, 才有機會遇見那個 真正從容、也真正喜歡生活的自己。
如果你也曾在某段努力裡感到疲憊,💕💕歡迎在留言裡和我分享: 「那件讓你最想放手的事」是什麼? 或許,當我們一起誠實面對自己, 也就更接近自在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