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村月夜
南嶺山腳有個村落,名叫「松月村」。村中人淳樸,依山而耕,靠山泉而生。可自三年前起,山林間多出一夥匪徒,名為「黑棘寨」。寨主程豹為人殘忍,常下山搶糧奪女,村民苦不堪言。
那年秋夜,月色清冷,一位白衣青年踏進村口。他背負竹笛,神情平靜。村人見他氣度不凡,皆避之三尺。
老人問:「客官從何而來?」青年微笑:「自北山而來,尋一處清靜之地。」
他名洛言,其實是靈山門的散修弟子。因不願爭名逐利,遠離宗門,自行修道。
當夜,他寄宿在村外破廟,卻聽見孩童哭聲。出門一看,只見一名少女被匪徒拖入林中。
洛言輕歎,指尖掐訣,竹笛一轉,吹出一曲清音。旋即,一陣風卷起落葉,化作光芒。
光芒之中,那幾名匪徒如遭重擊,倒地昏迷。少女得救。
「莫怕。」洛言輕聲道,「惡者自有懲,善者自有護。」
二、黑棘寨的傳說
次日,村民得知有人夜裡救人,皆稱「月仙現世」。
但洛言知道,那只是小術。真正的惡根,仍在山上。
他登上黑棘寨,山霧迷濛。寨外滿是屍骨。
一少年匪徒見他來,喝道:「此地乃程寨主地界,閒人速退!」
洛言微微一笑,取出笛子輕敲:「若你母親尚在世,見你行此惡事,可會為你驕傲?」
少年一愣,手中刀顫抖。
「你……怎知我娘?」
「我不知。」洛言低聲說,「但你的眼裡有悔意,說明你仍有良知。」
那少年終於跪下:「我不願搶掠,可若不從,寨主便殺我家人……」
洛言長歎:「可若你再殺人,終將失去你自己。」
他手中光一閃,指在少年眉心,注入靈力。
「此靈印,可斷你惡念。回去吧,救你的家人。」
少年叩首而去。
三、惡山之主
洛言一路行至山頂,只見一巨岩前立著程豹。
此人身高九尺,肌膚黝黑,雙眼赤紅。身旁插滿兵刃與人骨。
「小子,你殺我人,還敢上山?」程豹怒喝。
洛言淡道:「你害人三年,該收手了。」
「收手?」程豹仰天狂笑,「若非世人欺我,我何至為匪!當年我報官,官收銀子反誣我殺人。世道若不公,我便自立公道!」
他聲如雷霆,揮刀劈山。
洛言一躍而起,笛聲再起,山間雲霧化作白蛇之形,纏上程豹。
兩人戰至夜深。洛言雖有術法,但不願殺。
程豹嘲笑:「你有道心卻無殺心,終敗於仁!」
洛言閉目,口誦《清心訣》,指尖放光——
「懲惡非為恨,為止惡也。願汝心安。」
光芒包裹程豹,片刻後,他的怒氣漸散,眼中浮現昔日人影——那是他年幼的女兒,被官兵奪走的妻。
「我……我錯了……」程豹跪地痛哭。
洛言輕嘆,揮手封其靈脈,讓他成為凡人。
「從今後,你不再能殺。去還你奪的命吧。」
四、三年之變
黑棘寨解散後,洛言並未離去。他留在松月村,教村民耕靈田,治病祛災。
程豹自此在村邊築屋,默默勞作,不再提刀。他每日為村裡修橋、護林。
有人不信他已悔,曾往他家縱火。洛言親自出面滅火,對眾人說:
「若惡可改而世不容,那善又有何義?」
從那以後,村人漸漸接納了程豹。
一年冬天,大雪封山,糧食短缺。程豹背著最後一袋糧,送往村中。途中遇山崩,被雪壓。
他臨死前笑著說:「能救人一命,也算贖了前緣。」
消息傳來,全村痛哭。洛言立於雪中,吹起竹笛,為他渡魂。
五、月影化光
數年過去,松月村再無盜匪。山中泉水更清,草木更盛。
每逢月圓之夜,山巔總有白光如蓮盛開,傳說那是洛言修煉之地。
但某一年春天,白光忽斷,洛言再未現身。
村中老者說:「他已得道成仙了。」
可有孩童說,夜裡聽見笛聲,像在低語:
「善惡皆在人心,勿忘本念。
若有一人信光,黑暗便不勝。」
六、後記:傳心之道
百年後,靈山門有弟子記載此事,稱之為《月影傳》。
書中寫道:
「洛言之道,不在術,不在劍,
而在於他以心為光,度人化惡。 仙者懲惡非因恨,救世非為名, 乃以一念慈悲,使惡者得醒。」
而松月村,後改名為「清音鎮」。
村口立碑,上刻七字:
「修心者,勝修仙者。」

月影山的白衣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