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nials 是最後一代真正記得「離線世界長什麼樣子」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偶然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裡頭有這樣一句話:Xennials 是最後一代真正記得「離線世界長什麼樣子」的人。這一句話觸動了我,出於好奇,我特地上網查找了關於 Xennials 的定義及資料。

「Xennials」 是一個介於兩個主流世代之間的「微世代(micro-generation)」的名稱,不同學者與媒體各有不同的看法。根據 墨爾本大學社會學家 Dan Woodman 的研究,出生於 1977 至 1983 年 的孩子,被歸類為 Xennials——這群人橫跨了 X 世代與千禧世代的分界線。

英國《The Independent》則將範圍略為延伸,將 1977 至 1985 年 出生的人歸入此列,並形容他們是「成長於無科技、成年於數位時代」的一代。而美國媒體 Business Insider 的定義稍有不同,他們將 1978 至 1984 年 出生的人稱作「夾縫世代(The Oregon Trail Generation)」,象徵這群人正好踩在兩個世界的分水嶺上。

由於各地科技普及的時間不同,在亞洲地區,人們普遍將範圍再往後延一點——大約落在 1977 至 1990 年初期 之間。

這是「最後一批在沒有科技的世界長大、也是第一批學會與科技共存的人」。

在網絡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想要了解世界,必須透過廣播、電視、報紙,甚至是百科全書。如今一個搜索引擎或ChatGPT就可以了。

raw-image

Xennials世代屬於「科技耐受度」人群

BBC 曾形容,這一代人Xennials擁有一種「科技耐受度」:意思是他們不像上一代(X世代)那樣抗拒或害怕科技,但也不會像年輕一代(Z世代、千禧世代)過度依賴或沉迷科技。

Xennials世代的人能夠接受、學習並靈活運用新科技,但又有不過度依賴新科技的能力與心態。對 Xennials 來說,他們的童年沒有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或高速網路,但在成長過程中又親身經歷了科技迅速普及的時代:

從傳統的撥號電話、撥號上網,到 MSN、ICQ 這些早期即時通訊工具,從第一支只能按號碼鍵的手機,一路跨越到如今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雲端服務和社群平台的全面普及。他們走過了傳統,跨過了數位科技。

他們有能力使用科技,也懂得放下科技,這種在「接受」與「距離」之間取得平衡的能力,就是 BBC 所說的「科技耐受度」。

「科技耐受度」(technological tolerance) 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學術名詞,而是媒體(如 BBC)用來形容 Xennials 這一代人 對科技的特殊態度與適應能力的一種概念性描述。

🌿舉個生活例子:

一位 Xennial:

能用手機導航、行動支付、線上開會;但仍會習慣隨身帶筆記本、用紙筆記錄、下班後關掉通知。

他們知道科技的便利,也明白過度連線的疲憊。這種「能連上,也能拔掉插頭」的自在與分寸感,

正是他們的特質。

簡單一句話總結:

科技耐受度,就是既能擁抱科技,也能適時離線的智慧。

raw-image

可以長時間不碰手機  又需要手機的一群人

研究機構 Kadence Insights 對 Xennials 世代給出的定義是,他們認為這群人在數位時代與傳統生活之間找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點,既能自在地使用各種科技產品,但又不會被科技所左右或束縛。

Kadence Insights指出,Xennials 世代的人,能夠幾個小時內不碰手機,但當環境過於安靜或缺乏刺激時,偶爾會感受到一絲「技術焦慮」。他們展現出對科技既依賴又保持距離的獨特心態。同時又懷念那些沒有螢幕干擾的純粹時光。

他們出生於沒有網絡的時代,卻成長於網絡興起的時代。他們知道沒有網絡的日子如何度過,也懂得有網絡的日子又是如何度過。他們是在戶外奔跑長大的孩子,也在學校的電腦教室裡,見證了網路興起的一群人。

墨爾本大學教授 Dan Woodman 認為,「Xennials 的特質在於同時理解兩個世界。」

他們在沒有網路的童年學會社交,也在網路誕生的瞬間學會線上互動。他們是第一批用 MSN 聊天、卻也寫過明信片聯絡的朋友;懂得聽卡帶、也習慣串流音樂;寄過信,也寄過電子郵件。他們經歷過資訊不足的焦慮,也在資訊過載的浪潮中學會選擇。

《Business Insider》 曾形容 Xennials 是「最後記得什麼叫『不需要一直被找到』的人」。他們能出門不帶手機,卻也能用手機付款、導航、追劇。他們清楚科技帶來的便利,也明白那份被連線太久的疲憊。在虛擬與現實之間,他們練就了一種平衡——既熟悉雲端,也珍惜離線的靜謐。

raw-image

時代的見證者

如今,這群人都已是超過四十歲。他們在職場上是數位轉型的關鍵一代,在生活中是連結傳統與未來的橋樑。他們懂得懷舊,卻不抗拒創新;懂得速度,也珍惜緩慢。在這個幾乎無法脫機的世界裡,Xennials 是最後一代真正記得「離線世界長什麼樣子」的人。

結語:

我們的童年,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Wifi,也沒有社群軟體。想要找朋友或親人,不是直接跑去敲門,就是拿起電話撥號聯繫。 記得80年代的電話,那是種需要用手指插進號碼洞口,一格一格慢慢搖撥的轉盤電話; 到了90年代,按鍵式電話開始普及,電話鈴聲清脆響亮, 每當鈴聲響起,我們總是充滿期待,急忙跑去接聽那通來電。 而如今,智慧型手機普及了,而我們大多時候都寧願設定為靜音, 只想留下耳邊的寧靜,讓自己有短暫的喘息空間。

raw-image

🌏 小總結:

Xennials = 出生於 1977 至 1985 年左右的一代人。

他們:

√童年沒有智慧型手機、網路與社群軟體;

√青少年時期開始接觸電腦、網際網路、MSN、ICQ;

√成年後成為第一批數位化工作與社交的使用者。

他們是

🧠「懂卡帶,也懂串流」的人,

💌「寫過信,也發過Email」的人,

📞「等過電話響,也等過訊息回覆」的人。

正如社會學家 Dan Woodman 所說:「Xennials 是同時理解兩個世界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品創EasyTime
2會員
27內容數
带着理想的自由灵魂,品味优雅人生🌻🍀 走入创意空间,成就美好生活💗
品創EasyTime的其他內容
2025/10/14
在布拉格的停留並不長,卻因飲用了民宿提供的飲用水,身體悄然響起了警訊。胃中隱隱作痛,腹如絞扭,最後終於敵不過水土不服的反撲,只好拖著極度不舒服的身軀前往藥局,買了一盒安撫腸胃的藥片。 那天我只想找一處熟悉而安全的角落休息,最終選擇了不會出錯的選項——麥當勞。點了一份簡單的套餐,靜靜坐在窗邊...
Thumbnail
2025/10/14
在布拉格的停留並不長,卻因飲用了民宿提供的飲用水,身體悄然響起了警訊。胃中隱隱作痛,腹如絞扭,最後終於敵不過水土不服的反撲,只好拖著極度不舒服的身軀前往藥局,買了一盒安撫腸胃的藥片。 那天我只想找一處熟悉而安全的角落休息,最終選擇了不會出錯的選項——麥當勞。點了一份簡單的套餐,靜靜坐在窗邊...
Thumbnail
2025/10/08
從我踏入社會工作開始,每次工作三年後,總會選擇一次裸辭,然後給自己放一個大大的長假。當中會安排旅行、出席各種文藝活動,還有回鄉陪伴年長的母親,以及宅男的弟弟。 我會嘗試放慢生活腳步,偶爾會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什麼都不去想。最充實的一次,是安排了歐洲遊,分別去了英國、德國及奧地利,為期三個星期。
Thumbnail
2025/10/08
從我踏入社會工作開始,每次工作三年後,總會選擇一次裸辭,然後給自己放一個大大的長假。當中會安排旅行、出席各種文藝活動,還有回鄉陪伴年長的母親,以及宅男的弟弟。 我會嘗試放慢生活腳步,偶爾會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什麼都不去想。最充實的一次,是安排了歐洲遊,分別去了英國、德國及奧地利,為期三個星期。
Thumbnail
2025/09/17
政府官員爭相報名,中文列為官方外交語文之一 近年來,馬來西亞興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除了政府推動政策,主要原因還在於大批中國投資者湧入,帶動了民間對漢語的需求。對不少友族,尤其是馬來人而言,多學習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多一條出路與更多發展機會。 投資驅動語言需求 隨著中國國內經濟逐漸飽和,不少投
Thumbnail
2025/09/17
政府官員爭相報名,中文列為官方外交語文之一 近年來,馬來西亞興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除了政府推動政策,主要原因還在於大批中國投資者湧入,帶動了民間對漢語的需求。對不少友族,尤其是馬來人而言,多學習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多一條出路與更多發展機會。 投資驅動語言需求 隨著中國國內經濟逐漸飽和,不少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套上了奶嘴,慢慢的成為「邊緣人」。就大學生(社會的未來)來說,四五十年代的讀書人在一起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動向;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們在一起也是導論學業,社會建設。 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天天追劇,就是死宅玩遊戲...
Thumbnail
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套上了奶嘴,慢慢的成為「邊緣人」。就大學生(社會的未來)來說,四五十年代的讀書人在一起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動向;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們在一起也是導論學業,社會建設。 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天天追劇,就是死宅玩遊戲...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從來沒有過一段深刻的感情,對一個平凡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宋元是這樣想的。 宋元高中時經歷網路泡沫化,大學時智慧型手機才開始流行,屬於這樣不上不下的『前數位時代』居民,宋元覺得自己這一代人似乎是從集體化的、非同步的循序漸進,瞬間跳轉到個體性的、話語權的同步發散。 就好像宋元記憶裡一
Thumbnail
從來沒有過一段深刻的感情,對一個平凡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宋元是這樣想的。 宋元高中時經歷網路泡沫化,大學時智慧型手機才開始流行,屬於這樣不上不下的『前數位時代』居民,宋元覺得自己這一代人似乎是從集體化的、非同步的循序漸進,瞬間跳轉到個體性的、話語權的同步發散。 就好像宋元記憶裡一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何謂老派?在捷運上看報紙的人?手機沒有網路的人?沒有在用Line、FB、IG等社群媒體的人?不是鄉民的人?去實體店面購物而不在網路購物的人?結帳用現金而不用支付寶的人?認為中國史是本國史的人?約會時堅持要站在靠馬路側的人?會送對方到家的人或到家後會在知會對方的人?還是欣賞彼此差異甚至因此
Thumbnail
  何謂老派?在捷運上看報紙的人?手機沒有網路的人?沒有在用Line、FB、IG等社群媒體的人?不是鄉民的人?去實體店面購物而不在網路購物的人?結帳用現金而不用支付寶的人?認為中國史是本國史的人?約會時堅持要站在靠馬路側的人?會送對方到家的人或到家後會在知會對方的人?還是欣賞彼此差異甚至因此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時代,老年人被無情地拋棄。本文將引導讀者反思科技時代中人文關懷的失卻,呼籲社會重視老年人的權益,消除數字鴻溝和年齡歧視。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時代,老年人被無情地拋棄。本文將引導讀者反思科技時代中人文關懷的失卻,呼籲社會重視老年人的權益,消除數字鴻溝和年齡歧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