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官員爭相報名,中文列為官方外交語文之一
近年來,馬來西亞興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除了政府推動政策,主要原因還在於大批中國投資者湧入,帶動了民間對漢語的需求。對不少友族,尤其是馬來人而言,多學習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多一條出路與更多發展機會。
投資驅動語言需求
隨著中國國內經濟逐漸飽和,不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東盟。馬來西亞憑藉強大的漢語基礎與完整保留的中華文化,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雖然當地薪資水平與人力規模不如部分鄰國,但人才素質整體完善,加上豐富的天然資源與相對穩定的政治局勢,讓馬來西亞成功吸引大量漢語系國家投資者,尤其是中國。
從民間情感層面來看,馬來西亞人民對台灣的好感度相對較高;然而站在國家利益與經濟戰略角度,則更傾向與中國保持緊密合作。安華政府上台後,更是多次釋出友善訊號,展現明顯的「親中」姿態,原因之一便是中國對穆斯林國家的態度相對友好。
中文成為政府官員「工作語言」
值得關注的是,中文已悄然成為馬來西亞政府官員最熱門的工作語文之一。在中國駐馬大使館的支持下,馬來西亞外交部與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已連續多年聯合舉辦「政府官員學漢語研修班」。
今年的第七屆研修班原定僅招收30人,然而報名反應空前熱烈,最終突破紀錄,吸引各部門官員踴躍參加。主辦單位最終錄取125名學員,並特別開設三個班次,以應付龐大的需求。
據統計,參與單位多達14個政府部門,包括:皇家警察部隊、移民局、國家語文局、教育部、高等法院、外交部、國家考試理事會、國家手工藝中心、人力資源部、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交通部國家基建機構、大馬人民信託局吉隆坡大學,以及馬來西亞外交暨國際關係學院。
外交部正式列中文為外交語文
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吳恒燦在開班儀式上致辭時透露,經過多年努力,馬來西亞外交部正式宣布將中文列為官方外交語文之一,並通過外交暨國際關係學院與漢文化中心合作,連續七年開辦研修班。課程採全天密集制,為期三個月,讓零基礎的官員能迅速掌握《漢語水平考試》(HSK)一級至二級程度。
吳恒燦指出,許多曾參與研修班的外交官,如今已被派往中國各地領事館擔任要職。他們能以漢語直接與中國民眾交流,不僅提升工作效能,也逐漸愛上中華文化。他期望這些懂得中文的友族官員,能成為中馬交流的「民間大使」,促進兩國的友誼與合作。
各界嘉賓出席
出席第七屆研修班開班儀式的嘉賓包括:漢文化中心副主席拿汀李玉涓、董事經理吳明倪及總經理楊毅德等。這場別具意義的儀式,也象徵著馬來西亞「學漢語熱潮」的正式升溫,並將持續推動中馬兩國在經濟與文化上的深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