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派約會之必要》談不老之必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何謂老派?在捷運上看報紙的人?手機沒有網路的人?沒有在用Line、FB、IG等社群媒體的人?不是鄉民的人?去實體店面購物而不在網路購物的人?結帳用現金而不用支付寶的人?認為中國史是本國史的人?約會時堅持要站在靠馬路側的人?會送對方到家的人或到家後會在知會對方的人?還是欣賞彼此差異甚至因此改變自己的人?


  以上不管哪個特質的人,我們一定多少都認識,但他們是老嗎?如果老就等於舊就等於不好,為什麼這些特質依然能跨時空的存在呢?若說真正好的東西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那麼是否老派皆都較流行更能代表文化的結晶呢?至少選擇老派相對尚未經歷時間考驗的流行,是較有價值保證的吧?


  那麼老派與老派之間又如何價值取捨哪?過去認知的老派與現在認知的老派必然不同,若說老派也是一種流行;一種隨著時代對認知老派改變的流行,那麼便像是莫比烏斯帶(Möbius)一樣不斷循環,但其實老派的「本質」卻是不變的。我們只是換個方式關心對方、換個方式體驗生活、換個方式思考。現在的新是以後的舊,現在的舊是以後的新;又或許對他人是舊、對我是新、對年輕人是舊、對老人是新、對昨天是舊、對今天是新,只要有用;能夠體驗我們所沒有過的體驗、思考所沒有過的思考、回答所沒有過的問題,便都是有價值的,都可以是一種「新」的老派。


  因此,老派不等於老,老派也可以很新;新的體驗、新的思考、新的問題、新的答案、新的自我。就像同樣的菜能夠做出不同的料理,同樣的自我在「新」的排列組合之下也會產生不同面向的自我,而認識不同面向的自我,便有讓我們擁有成為更好自我的可能。重點在於不停止「提問」;好奇的提問,那麼老派就永遠不老,而且有效(笑)。


  老與老派的不同在於,老是一種越來越保守的自我,一種習以為常怯於改變的自我;不再挑戰、突破、跨越、革命、解構自我。當保守的我越來越獨大,那麼我便喪失了其他自我「表現」的可能,而這樣的我將「遮蔽」我與環境、與他人之間的「新關係」。當我的生活只剩下工作與家庭,為了家庭而工作、為了家庭而犧牲夢想、為了不被裁員而更賣力的工作、成為公司更需要的人、成為家庭更需要的人時,是否喪失了自己最想要成為的人?即便只有工作與家庭,工作與家庭也應該實現自我的手段而非目的。


  我們常聽到有人為了家庭與工作而犧牲自我的故事,過著不得不、被決定的人生、生活被工作與家庭填滿的人生,但工作與家庭都只是生活甚至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能夠陪我們走到最後的,不會是工作與家庭,而是在孤獨夜晚中的「自我」、如何被書寫、被閱讀的自我。


  「這保險買了你便不能走,你必須在一定距離內注視我,我病了你要看,我醜了你要看,我傷重住院你會接到通知,我死了你會舒坦如釋重負。不管你樂意不樂意,約簽訂了,你必須某種程度被迫注視著我的人生。」


  最後談談約會,約會是必要的嗎?情侶每次見面就一定是約會嗎?什麼都不做、沒有規劃、沒有目的的見面也是約會嗎?甚至約定幾點上線聊天也算是一種約會嗎?還是只要有約會的感覺就算是約會?又什麼是約會的感覺呢?而約會前與約會後又有什麼差別呢?


  我想每個人的約會都不一樣(咳,細節就不多說了),就像每個人的朋友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朋友面前也會表露不同自我的一面。而我們之所以喜歡約會,是因為我們約了我們的愛人,是與愛人見面讓約會有了價值。我們除了喜歡愛人,也喜歡在約會時的自我,或者說是在愛人面前表露的自我,那種自然而然、沒有壓力、無拘無束、想到什麼就能夠說什麼、能夠分享任何大小事情、任何缺點都會變成優點的自我。因此,當我們回想起約會的細節時,去哪裡玩、吃了什麼可能不那麼清楚,但卻清處約會當下是快樂的(這邊有個預設約會都是快樂、甜蜜回憶的前提,因此我不會稱痛苦的相見是約會)、清楚約會讓我們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因為這些自我是只有在愛人面前才會表露的自我。


  既然約會是快樂的,是否一直約會便會一直快樂?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為什麼說小別勝新婚?因為重要的是約會的「質」而不是約會的量,即便24小時都膩在一起,但都只是各做各的事、或者越來越「習慣」約會的感覺,那麼,我們原先所愛的約會時的自我,也就不再那麼特別、那麼積極了。約會是必要的,亦如老派是必要的,因為有了新的體驗、新的思考、新的問題、新的答案、新的自我。與其說如何永遠保持「新」的感覺、創造新的自我,若說自我有個「原點」,我認為各種表露的自我中,最重要的便是成為自我的自我,也就是在孤獨夜晚中的自我。因為這個自我不建立在與他人的關係和感覺上,而是建立在與自我的感覺與關係上。不老的秘密或說提問的可能性,便是在這樣的自我中被建構。老派約會之必要,與自我約會更必要。

2018/8/24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前天(7/15)除了是世界盃冠軍戰之外,也是吳明益老師今年在台灣的最後一場演講(下半年要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到日本宣傳《單車失竊記》日文版)。午後的南崁小書店,擠滿了「蝶粉」(老師研究蝴蝶?)。現場擺了許多老師過去的著作,買書送簽名,其中當然包含了我所看過的《單車失竊記》、《天橋上的魔術師》
4年前寫了〈給大一新生的一封信〉(下方連結),如今當年的小大一要畢業了,剛好本人初入社會滿5年,就來說說出社會的5年與學生時代的5年有哪些差異,不管在學習上、生活上、甚至心態上,在歷經社會的洗禮(臉)之後,那些當初相信的價值是否還值得相信?以下整理5點當時剛畢業時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看法以供參考
這段話是相對於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在《如何獨處》中提到:「小說是將經驗的浮渣轉變為語言的黃金。小說意味著撿起被世界遺棄路邊的垃圾,將它化為美好的事物。」 在《單車失竊記》中,涉及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等,作者吳明益也因此求助了包括東
去年9月1日星期四,至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報到,至今踏進公門一年多了(扣掉回台中基處訓大概一年)。桃園市,2014年底升格為宜轄市(台中2010),人口約217禹人(台中278萬),擁有13個行政區(台中29區),最高峰為2,444.305公尺、位於復興區與新竹尖石鄉交界處的雪白山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基礎訓練時,有堂不會考試的課─「經典研析與文官素養」,其實我對這門課的期望很高,因為台大哲學系苑舉正老師就曾擔任文官學院「經典研析」課程的講師。當然,本梯次的講師也是大有來頭,便是本書的作者─中正大學中文系的王瓊玲老師(本班還有同學大學時曾修過她的課)。  課堂上,老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前天(7/15)除了是世界盃冠軍戰之外,也是吳明益老師今年在台灣的最後一場演講(下半年要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到日本宣傳《單車失竊記》日文版)。午後的南崁小書店,擠滿了「蝶粉」(老師研究蝴蝶?)。現場擺了許多老師過去的著作,買書送簽名,其中當然包含了我所看過的《單車失竊記》、《天橋上的魔術師》
4年前寫了〈給大一新生的一封信〉(下方連結),如今當年的小大一要畢業了,剛好本人初入社會滿5年,就來說說出社會的5年與學生時代的5年有哪些差異,不管在學習上、生活上、甚至心態上,在歷經社會的洗禮(臉)之後,那些當初相信的價值是否還值得相信?以下整理5點當時剛畢業時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看法以供參考
這段話是相對於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在《如何獨處》中提到:「小說是將經驗的浮渣轉變為語言的黃金。小說意味著撿起被世界遺棄路邊的垃圾,將它化為美好的事物。」 在《單車失竊記》中,涉及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等,作者吳明益也因此求助了包括東
去年9月1日星期四,至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報到,至今踏進公門一年多了(扣掉回台中基處訓大概一年)。桃園市,2014年底升格為宜轄市(台中2010),人口約217禹人(台中278萬),擁有13個行政區(台中29區),最高峰為2,444.305公尺、位於復興區與新竹尖石鄉交界處的雪白山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基礎訓練時,有堂不會考試的課─「經典研析與文官素養」,其實我對這門課的期望很高,因為台大哲學系苑舉正老師就曾擔任文官學院「經典研析」課程的講師。當然,本梯次的講師也是大有來頭,便是本書的作者─中正大學中文系的王瓊玲老師(本班還有同學大學時曾修過她的課)。  課堂上,老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經驗」有多重要? 你看別人玩雲霄飛車、和自己坐上去玩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個能精準背出書上理論卻缺乏經驗的年輕人 一個身經百戰的老人、誰的話又更有說服力呢?
Thumbnail
《老派約會之必要》是一本精彩的書籍,內容涉及情感、家庭、成長等主題,深受讀者喜愛。作者李維菁以她獨特的文字風格,描述了人生中的種種情感和經歷。本書的評價良好,但因作者已過世,給人一種唏噓之感。本書的ISBN編號為9789865933364,共計264頁,於2012年由印刻出版。
前言 家裡留有一些舊雜誌,偶而翻翻,或可了解當初雜誌的預言是否準確?其說法是否尚有價值?我翻的這本是2019年6.5-6.18的天下雜誌,674集,封面標題是《聰明慢老》。 慢老典範 台灣平均壽命八十,健康壽命七十一。出外常見上了年紀的,走路、行動緩慢,甚至坐在輪椅,鼻上插著管子的老者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明明年紀也沒那麼大 但就是有些老派 跟許多年輕人經常相處 也能天南地北 也能地理天文 也能偶爾流行語 自以為的規則鐵律 別人看來卻是凌亂不堪 自以為的條理井然 別人看來卻是邏輯不通 言語很客氣 表情很淡然 情感很疏遠 某種善於交際的內向型人格 喜歡待在角落 喜歡大片落地窗 不喜歡吃瓜群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經驗」有多重要? 你看別人玩雲霄飛車、和自己坐上去玩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個能精準背出書上理論卻缺乏經驗的年輕人 一個身經百戰的老人、誰的話又更有說服力呢?
Thumbnail
《老派約會之必要》是一本精彩的書籍,內容涉及情感、家庭、成長等主題,深受讀者喜愛。作者李維菁以她獨特的文字風格,描述了人生中的種種情感和經歷。本書的評價良好,但因作者已過世,給人一種唏噓之感。本書的ISBN編號為9789865933364,共計264頁,於2012年由印刻出版。
前言 家裡留有一些舊雜誌,偶而翻翻,或可了解當初雜誌的預言是否準確?其說法是否尚有價值?我翻的這本是2019年6.5-6.18的天下雜誌,674集,封面標題是《聰明慢老》。 慢老典範 台灣平均壽命八十,健康壽命七十一。出外常見上了年紀的,走路、行動緩慢,甚至坐在輪椅,鼻上插著管子的老者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明明年紀也沒那麼大 但就是有些老派 跟許多年輕人經常相處 也能天南地北 也能地理天文 也能偶爾流行語 自以為的規則鐵律 別人看來卻是凌亂不堪 自以為的條理井然 別人看來卻是邏輯不通 言語很客氣 表情很淡然 情感很疏遠 某種善於交際的內向型人格 喜歡待在角落 喜歡大片落地窗 不喜歡吃瓜群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