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花東縱谷的密林深處,樹木高過雲層,枝葉交織成一片幽暗的屋頂。
這片森林沒有名字,當地人稱它為「繭林」,因為每一棵老樹的枝幹上都纏繞著奇異的白絲,像是無數巨大的繭掛在樹上,隨風搖曳。
村子離密林只有一天路程,村民幾乎不踏入林中。老人說,繭林裡住著「變形者」,他們會偷走人的聲音,把人困在樹枝裡,成為永恆的雕像。
小葳住在村子的盡頭,她的父親是獵人,母親早逝。從小她就能聽見森林裡細微的聲音:樹葉間的低語、松果滾落時的回聲、夜空裡某種未知生物的呼吸。這些聲音像潮水,總在她耳邊徘徊。
一個秋天清晨,小葳發現村口的老橋斷了,河水漲滿,仿佛阻隔了世界。她背上簡單的行囊,決定踏入繭林,清理通往對岸的道路。
林中光影迷離、樹木高聳,枝頭掛著數不清的白絲。她注意到,每當她靠近,繭裡的絲會微微顫動,像在呼吸一般。
走著走著,她看到一棵巨大的老樹,樹幹中央有個洞口,洞裡散發淡淡的金色光芒。她靠近時,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在呼喚她的名字:「小……葳……」
她驚訝地回頭,林子裡空無一人,只有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那聲音卻仍清晰,像有人在耳邊低語。
她猶豫了一會,最後還是決定進入樹洞,她發現裡面是一個廣闊的空間,地面上鋪滿厚厚的白絲。絲裡鑲嵌著各種小東西:破舊的鞋帶、斷裂的玩具、散落的紙片。
每一件物品都發出微弱光芒,似乎承載著某個故事。
她走近一個繭,看見裡面包裹著一個孩子。
孩子閉著眼睛,像睡著了,但胸口微微起伏。
小葳伸手去觸碰,那孩子突然睜開眼睛,眼裡有幽黯星光。
「你是誰?」小葳問。
孩子輕聲說:「我是被森林選中的人。」
「選中?為什麼?」
「因為我可以記住聲音。」
孩子的話讓小葳感到困惑,但她意識到,繭林裡的白絲不是陷阱,而是記錄生命的器官,保存那些被遺忘或失落的聲音。
她繼續探索,發現每棵樹下都沉睡著不同的人:有的還是嬰兒,有的已經長大成人,每個人都緊緊包裹在繭裡面,眼中閃著微光。
他們像是森林的脈搏,維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
小葳忽然想起村子裡的傳說:「變形者會偷走人的聲音」
現在她才明白,那並非惡意的詛咒,而是一種保護。
人類遺忘的故事、情感、恐懼,都被這片森林收藏,等待能理解的人來揭開。
她發現一個特別的繭,裡面包裹著一名老人。
老人張開眼睛,看著她,聲音沙啞卻清晰:「你能聽見他們嗎?」
小葳點頭。
老人微笑:「每個繭裡都是一段生命,只有願意傾聽的人,才能理解它的意義。」
她跪下,伸手輕撫白絲。細微的震動像是回應,她聽見了不同的聲音:孩子的笑、少女的歌、老人的叮嚀、遺忘的夢境,交織成複雜的旋律。
她在森林裡住了下來,每天與繭互動,將它們的聲音記錄在筆記本上。
她學會辨別不同的語調、理解不同的情感。
漸漸地,繭林裡的人開始動了,眼睛不再只是星光閃爍,而是有了反應,有了真誠的笑容。
有一日,森林風暴來襲。
狂風卷起地上的白絲,樹枝搖晃,繭劇烈顫動。
小葳緊抱著筆記本,試圖用聲音安撫森林。
她高聲呼喊,把記錄下的每段故事都念出來。
風聲、樹木、繭裡的低語,全部交融,形成一個巨大的共鳴。
白絲閃著光,像整片林子呼吸般律動。
風漸漸平息,繭安靜下來,樹木恢復平衡。
經過這場風暴,小葳明白,森林並非孤立,它與人類的記憶和聲音息息相連。
每個被包裹的生命都像種子,等待被聽見,等待重新與世界互動。
她決定帶領那些從繭裡醒來的人走出森林,繭裡的老人拒絕她的邀請,只說他已習慣傾聽,不想入世。
於是小葳只帶了繭中的孩子們回到村子裡,那些孩子的眼中帶著星光燦爛,嘴裡吐出久違的聲音。
村民驚訝地發現,這些孩子帶回來的聲音,彷彿能治癒失落的記憶,也能喚醒被遺忘的夢。
村子與森林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繫,人們不再害怕繭林,而是定期前往,傾聽森林的聲音,留下自己的故事。
森林也因人類的回聲而變得平靜,白絲不再僅僅是束縛,而是記錄和守護。
小葳成為森林的守護者,她的筆記本裡記錄了成千上萬的聲音,她知道每一段生命的故事都值得被傾聽。她的存在讓森林與村落之間有了平衡,成為一種永續的交流 ── 既是人類的歷史,也是自然的存續。
多年以後,繭林裡出現了一棵特別高大的樹。樹枝上繭的形狀像極了一個人,銀白色的絲線如髮,隨風舞動。每當夜晚降臨,樹上便響起微弱的低語,彷彿在講述一個古老而永恆的故事:
「我們都曾被包裹,等待傾聽;也都曾傾聽他人,讓生命延續。」
孩子們在村子裡聽到這聲音時,會停下腳步,凝神傾聽。他們不知道樹裡藏了多少生命,也不需要知道。只知道,那是屬於森林、屬於時間、屬於每個曾被遺忘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