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了很多軟體,但還是不知道怎麼做出好設計」: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畢業生的職場困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此篇文章以個人在臺灣從高職到大學學習數位多媒體設計相關的經驗與歷程,以及觀察到的相關跡象為主。

在臺灣的數位多媒體教育體系中,許多學生從高職到大學一路學習多媒體相關的課程,卻經常面臨一個問題:課程內容廣而不精,工具操作學得多,但缺乏整合性的設計思維與技術深度。這種「東學一點、西學一點」的學習模式,雖然能讓學生接觸多元媒材與軟體,但在商業實務與職場競爭中,卻容易陷入定位模糊、價值感與認同感低的困境。

以商業設計的角度來看:設計不只是美感,更是策略

商業設計講求的不只是視覺好看,而是能否傳達品牌理念、打動消費者、創造價值。從品牌識別、包裝設計到行銷素材,每一個設計都必須有策略、有目的。但數位多媒體課程往往只教學生如何操作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體,卻沒有深入探討設計背後的文化脈絡、消費心理或市場定位。

這樣的結果是,學生可能會做出視覺上「看起來不錯」的作品,但無法說明為什麼這樣設計、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又如何與品牌策略連結。對企業來說,這樣的設計師就像是「美工」,而不是能夠參與商業決策的設計夥伴。商業設計需要的是能夠理解市場、分析競品、提出創意解方的人才,而不只是會操作軟體的人。

因此個人認為,從商業角度來看,臺灣對於數位多媒體教育的最大挑戰在於「灰色地帶」的定位。它既不像資訊科技領域那樣強調技術開發與系統整合,也不像商業設計領域那樣重視品牌策略與文化深度。結果是,畢業生往往既無法勝任前端或後端開發,也難以擔任高階設計師角色,只會成為在企業眼中「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夠專精」的可替代型人才。

以資訊科技的角度來看:技術是基礎,整合是關鍵

數位多媒體教育與資訊科技的距離也不小,雖然課程可能會接觸到一些網頁設計、互動媒體或簡單的程式語言,但這些內容通常只是表層,缺乏系統性的技術訓練。學生可能會做出一個簡單的網頁,但對於後端架構、資料庫設計、API串接等技術是完全陌生的。

在現代產品開發中,設計與技術的整合越來越重要。設計師若不了解技術限制,容易提出不切實際的設計;工程師若不了解設計思維,也可能做出使用者體驗差的產品。因此個人認為如果數位多媒體可以強化技術基礎,培養跨領域溝通能力,將能在產品開發中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

數位多媒體教育體系套入UI、UX、PM的關係:從操作走向體驗與策略

UI(使用者介面)與UX(使用者體驗)是近年來設計領域的熱門詞彙,但在一般數位多媒體的教育中,這兩者經常被簡化為「畫畫介面」或「做互動動畫」。事實上,UI/UX設計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從使用者研究、需求分析、旅程地圖、線框設計、互動測試到最終優化,每一步都需要邏輯思考與同理心。

而PM(產品經理)則是串聯設計、技術與商業的關鍵角色。他們必須負責定義產品方向、協調團隊資源、確保產品符合市場需求。UI/UX設計師若能理解PM的思維,就能更快速掌握產品策略,提出具體可行的設計方案。

在實務的合作中,UI/UX設計師與PM的合作非常密切,因為設計師需要理解產品的商業目標,而PM需要依賴設計師提供使用者洞察與體驗優化建議。這種跨角色的三方合作,是數位多媒體教育應該強化的能力。

從「工具人」走向「策略人」

回頭看自己一路學下來的數位多媒體設計,確實學了很多工具操作,但真正讓我感到不足的,是缺乏整合性的思維與實戰經驗。在接觸到商業設計、UI/UX相關的創新設計之後,我才慢慢理解,設計不是單純的美感表現,而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技術不是冷冰冰的程式碼,而是讓設計落地的橋樑。

我認為,未來臺灣的數位多媒體教育應該更強調「設計+技術+商業」的整合,讓學生不只是會操作工具,而是能夠提出策略、解決問題、創造價值。這樣的設計人才,才是真正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全能型角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ie
0會員
1內容數
我是Annie,陳宣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對於對畢業之後職業規劃模糊的學生來說,有以下三個建議可供參考。 首先,建議學生主動尋求學長姐的建議。透過與前輩溝通,了解他們畢業後所從事的行業、公司及職務,例如具體是哪家公司的哪個職位。
Thumbnail
對於對畢業之後職業規劃模糊的學生來說,有以下三個建議可供參考。 首先,建議學生主動尋求學長姐的建議。透過與前輩溝通,了解他們畢業後所從事的行業、公司及職務,例如具體是哪家公司的哪個職位。
Thumbnail
在大學讀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常面臨到的七大問題。本文先探討前四個問題,包括:讀工業設計到底讀了什麼、學設計必經的陣痛期、設計人的身分混淆、設計就像一場無成本上限的賭注。希望對於同樣迷惘的你,或未來有考慮就讀工業設計的學弟妹,能透過我的經驗分享,對於此系有更深刻的瞭解。
Thumbnail
在大學讀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常面臨到的七大問題。本文先探討前四個問題,包括:讀工業設計到底讀了什麼、學設計必經的陣痛期、設計人的身分混淆、設計就像一場無成本上限的賭注。希望對於同樣迷惘的你,或未來有考慮就讀工業設計的學弟妹,能透過我的經驗分享,對於此系有更深刻的瞭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