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貪污不是偶爾發生,
是被制度默許的。
我們罵政治人物貪,但真正的問題是—— 這個體系根本讓他們有機會貪、還能全身而退。
🧱 一、預算誰在看?沒人在看。
一年幾兆的政府預算,
議員沒時間看、媒體沒能力看、人民也懶得看。
會議直播開給你看,
但文件看不懂、金額拆散、審查時間壓縮。 結果所有「監督」都變成形式表演。
看似透明,其實是霧裡看花。
⚙️ 二、政務官換人,制度不改
每次出事,某個官員下台。
媒體拍手,大家鬆口氣。
但制度沒改。
流程、審查、權限、獎懲全部照舊。 下一個人上來,照樣踩坑。
台灣的政治最擅長的就是:
用人事輪替,取代制度改革。
📋 三、審計權限太弱
審計單位應該是國家最強的「掃把」。
但在台灣,它像一支塑膠吸管。
查案要靠行政單位配合,
結果變成「自己查自己」。 報告寫得再漂亮,也只是「建議改善」。 沒強制力、沒責任追究。
🗳️ 四、選舉變成洗白工具
只要撐到下一次選舉,
就能靠宣傳、造勢、補助金,把形象洗乾淨。
貪污沒關係,
只要能讓選民覺得「你還有做事」。
政治被玩成一場娛樂產業,
誠信變成票選題。
💰 五、人民也在縱容
我們罵政治人物貪,
但選舉到了又照樣投。 因為「至少他有做事」。
這句話,是台灣政治腐敗的免死金牌。
只要人民繼續相信「比爛比較實際」,
政客就永遠不用乾淨。
🧭 結語:
台灣不是沒法反貪,
是整個制度在替貪污鋪紅地毯。
貪官不需要多聰明,
他只要懂規則、避風頭、等新聞退燒。
真正該被檢討的,不是貪官,
而是這個讓他們「有恃無恐」的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