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AI的兆元賭局:一部「永動機」,還是一觸即碎的金融泡沫?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近幾個月,AI產業的估值已飆升至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OpenAI 的估值上看5000億美元 ,是其預期年收入的116倍;NVIDIA 的市值更是衝破4.5兆美元。市場沉浸在一片技術榮景之中。

然而,在市場內部人士、分析師和頂尖金融機構之間,一個充滿警示意味的名詞正悄然流傳:「AI永動機」(AI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這個詞彙描述的並非技術創新,而是一個由科技巨頭們精心構建、相互依存、圍繞著兆元投資的循環融資結構。這是一場華麗的資本圓舞曲,還是一個隨時可能停擺的巨大泡沫?

第一部分:什麼是「AI永動機」?

要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必須先拆解AI產業鏈的三個關鍵角色:

  1. 燃料(算力供應商): 以 NVIDIA 和 AMD 為首,提供GPU等關鍵晶片,是整個系統的動力來源。
  2. 齒輪(雲端服務商/CSP): 如 Oracle、Microsoft、Amazon 和 CoreWeave,它們搭建數據中心,將「燃料」轉化為可用的「算力」。
  3. 引擎(終端應用商): 以 OpenAI 為首,開發直面消費者的AI應用(如ChatGPT),將「算力」轉化為商業價值。

「AI永動機」描述的,就是這三者之間「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遊戲。

一個具體的循環案例是: NVIDIA → OpenAI → Oracle → NVIDIA

  • OpenAI 與 Oracle 簽署了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的雲端服務協議
  • 為了履行協議,Oracle 需要回頭向 NVIDIA 採購價值約100億美元的GPU晶片
  • 與此同時,NVIDIA 又向 OpenAI 進行高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

看懂了嗎?這筆錢在巨頭之間華麗地轉了一圈,每家公司的營收、訂單和估值都在這個過程中被推高。NVIDIA的投資甚至與OpenAI的部署進度掛鉤——OpenAI每多部署1GW的運算能力,NVIDIA就解鎖10億美元投資。這將投資變成了自我強化的採購協議,創造了一個看似完美的閉環。

第二部分:警鐘響起!永動機的四個潛在風險

這個結構雖然精妙,但也可能極度脆弱。要維持運轉,僅OpenAI規劃的基礎設施擴展(22GW),總投資成本就高達1.1至1.3兆美元。

這部機器的所有希望,都押注在最終的「引擎」OpenAI能否產生足夠的真實利潤來支撐這個兆元賭局。然而,數據顯示引擎正亮起紅燈。

風險一:引擎正在嚴重「漏油」

OpenAI 的財務狀況與其估值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公司正陷入「盈利悖論」(Profitability Paradox):

  • 淨虧損加速: 2024年淨虧損$5億,但2025年上半年淨虧損已飆升至$13.5億。
  • 越受歡迎,虧越多: 2024年的淨利潤率為 -131%,意味著每賺1美元收入,就要虧損1.31美元。
  • 殘酷的現實: 目前,提供AI模型「推理」服務的成本,遠高於向客戶收取的價格。一位分析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一家公司從AI模型推理中獲利」。

風險二:引擎正在「失速」

要支撐上兆美元的投資,商業模式需要指數級的成長。但數據顯示,引擎的動力正在減弱:ChatGPT的付費用戶增長率,已從2024年全年的 251.7%,驟降至2025年第一季的 35% 。

這個數據放緩是一個危險信號。它暴露了投資預期與市場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

風險三:2000年科技泡沫重演?

這股狂熱引起了頂尖金融機構的警惕。

  •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投資官 Lisa Shalett 提出了尖銳批評,她認為NVIDIA等核心企業的行為,與市場泡沫末期典型的「最終壞演員」(final bad actors)極為相似。
  • BBC等多家媒體已將此情況,與2000年科技泡沫中崩潰的加拿大電信巨頭 Nortel 相提並論。Nortel 當時就採用了類似策略——向自己的客戶提供融資來人為地創造需求,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崩盤。

風險四:一部倒下,全盤皆倒

由於巨頭們的命運高度綁定—NVIDIA和Microsoft部分擁有OpenAI,而OpenAI又透過協議(認股權)部分擁有AMD—這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一旦作為「引擎」的OpenAI商業化失敗或融資鏈斷裂,危機將不會被控制在單一公司,而是會立即引發骨牌效應,衝擊NVIDIA、AMD、Oracle等所有核心供應商與投資者,形成一場金融風暴。

第三部分:樂觀的理由:為什麼這次可能不一樣?

然而,看空一切也可能錯失良機。樂觀者認為,這部「永動機」是加速創新的必要之惡。

  1. 前所未有的普及速度: 悲觀者低估了AI的擴張速度。數據顯示,AI在短短3年內達到了全球10%的普及率。相比之下,個人電腦花了12年,手機花了21年才達到同樣的普及率。AI的擴張速度遠超過去的技術革新。
  2. 盈利的曙光: 雖然目前虧損,但情境模型顯示,如果AI工具保持當前的滲透速度,在中性偏樂觀的預期下,OpenAI 的資金缺口有望在未來3年內(約2028年)「翻正」。
財金M平方整理預估OpenAI未來營收預估

財金M平方整理預估OpenAI未來營收預估

第四部分:投資人該看什麼?三大關鍵指標

那麼,作為關注者,我們該如何判斷這部機器是走向輝煌還是崩潰?我們不該只看股價,而應監測「永動機」的關鍵儀表板:

  1. 引擎(終端應用):是否空轉?
    觀察指標: ChatGPT 每月活躍用戶數(MAU)的增長率。如果這個數字持續提升,代表終端需求依然健康。
  2. 齒輪(雲端服務商):是否順利運作?
    觀察指標: 科技巨頭(如Oracle、Microsoft)的「資本支出 / 營收」比率 。目前這個比例因巨額投資而攀升,未來它必須趨於穩定或下降,才代表投資開始獲得回報。
  3. 燃料(算力供應商):是否足夠高效?
    觀察指標: 算力的「投資效率」。投入的巨額資金,是否真的在轉換為更強大、成本更低的算力?效率提升才能反過來助推AI需求的擴散。

結論

AI產業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一邊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前景,另一邊是結構脆弱的金融泡沫警告。這部由循環融資、高估值和系統性風險構成的「AI永動機」,最終是會帶領我們走向一個更高效的未來,還是一場華麗的崩盤?

答案,就藏在未來幾年「引擎」的增長數據、「齒輪」的財報回報率,以及「燃料」的成本效率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資記憶彈
2會員
20內容數
這裡是 Podcast 節目《投資記憶蛋》的深度內容庫。我們不僅提供音檔的精華摘要,更致力於將每一集的探討,轉化為一份份值得您收藏、反覆研究的深度分析報告與投資藍圖。 如果你厭倦了追逐市場新聞,渴望建立一個穩健、清晰的宏觀投資框架,那麼你來對了地方。
投資記憶彈的其他內容
2025/10/24
2025年10月,美中貿易衝突驟然升級。這一次,戰場的核心不再是傳統的關稅或貿易逆差,而是被譽為「工業維他命」的關鍵原料『稀土』。 中國宣布實施有史以來最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而美國則以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作為反制。這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關鍵戰略資源已被「武器化」。 今天將深度剖析這
Thumbnail
2025/10/24
2025年10月,美中貿易衝突驟然升級。這一次,戰場的核心不再是傳統的關稅或貿易逆差,而是被譽為「工業維他命」的關鍵原料『稀土』。 中國宣布實施有史以來最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而美國則以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作為反制。這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關鍵戰略資源已被「武器化」。 今天將深度剖析這
Thumbnail
2025/10/08
為何日本股市大漲的背後,藏著你必須知道的秘密? 近期,日本股市的強勁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由政策預期點燃的「高市交易」(Takaichi Trade)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這個交易的核心特徵十分鮮明:對日本股市的強烈看漲、日圓匯率結構性的持續走弱,以及日本公債市場的顯著波動。然而,在這場由國家強力主導
Thumbnail
2025/10/08
為何日本股市大漲的背後,藏著你必須知道的秘密? 近期,日本股市的強勁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由政策預期點燃的「高市交易」(Takaichi Trade)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這個交易的核心特徵十分鮮明:對日本股市的強烈看漲、日圓匯率結構性的持續走弱,以及日本公債市場的顯著波動。然而,在這場由國家強力主導
Thumbnail
2025/09/28
想像一下,我們的世界正從點煤油燈的時代,瞬間跳到全電力時代,那種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是現在人工智慧(AI)帶給我們的衝擊!NVIDIA 的創辦人黃仁勳(Jensen Huang)很直接地告訴大家:「過去那種『萬用型電腦』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不是小打小鬧的技術升級,而是一場要讓全球數兆美元的電腦系統
Thumbnail
2025/09/28
想像一下,我們的世界正從點煤油燈的時代,瞬間跳到全電力時代,那種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是現在人工智慧(AI)帶給我們的衝擊!NVIDIA 的創辦人黃仁勳(Jensen Huang)很直接地告訴大家:「過去那種『萬用型電腦』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不是小打小鬧的技術升級,而是一場要讓全球數兆美元的電腦系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深入分析近期市場動態,包括颱風影響、AI展覽延遲、外資和投信行為、融資餘額風險等。報告提供了NVIDIA和Broadcom等公司的詳細分析,並對未來市場走勢和投資策略提出建議。通過對AI相關股票的估值風險和市場盤整期的預測,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市場觀察和投資指南。
Thumbnail
深入分析近期市場動態,包括颱風影響、AI展覽延遲、外資和投信行為、融資餘額風險等。報告提供了NVIDIA和Broadcom等公司的詳細分析,並對未來市場走勢和投資策略提出建議。通過對AI相關股票的估值風險和市場盤整期的預測,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市場觀察和投資指南。
Thumbnail
COMPUTEX 之後 AI 議題持續發燒,其實背後就僅是一間公司把這波熱潮推至高峰:NVIDIA。NVIDIA 憑著 AI GPU 的大獲成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超越了蘋果和 Google。
Thumbnail
COMPUTEX 之後 AI 議題持續發燒,其實背後就僅是一間公司把這波熱潮推至高峰:NVIDIA。NVIDIA 憑著 AI GPU 的大獲成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超越了蘋果和 Google。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NVIDIA的股價還是上漲的,看起來“AI”這個題材還是持續奔跑,要跑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 不過,可以知道的是,現在只要沾的上邊,說的上故事,都可以有“AI”,下面這張圖是朋友傳給我的,我不得不承認都還“蠻有道理”的。 我想我們都可以幫忙找一些市場“忽略”的AI聯想股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NVIDIA的股價還是上漲的,看起來“AI”這個題材還是持續奔跑,要跑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 不過,可以知道的是,現在只要沾的上邊,說的上故事,都可以有“AI”,下面這張圖是朋友傳給我的,我不得不承認都還“蠻有道理”的。 我想我們都可以幫忙找一些市場“忽略”的AI聯想股
Thumbnail
以 Jean Boivin 為首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分析師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導致通貨膨脹率走高,6~12 個月內股市漲勢將集中少數 AI 贏家。 貝萊德表示,AI類股漲勢獲得盈餘數據支撐、後續還有許多上漲空間,AI並未泡沫化
Thumbnail
以 Jean Boivin 為首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分析師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導致通貨膨脹率走高,6~12 個月內股市漲勢將集中少數 AI 贏家。 貝萊德表示,AI類股漲勢獲得盈餘數據支撐、後續還有許多上漲空間,AI並未泡沫化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