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下的竊竊私語:一場關於「苦」的虛構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前言:緣起之會

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清淨願力加持下,一場不可思議的因緣之會,於一座遠離塵囂的禪院中悄然展開。十五位女性,來自各行各業,年齡、背景、生命歷程迥然不同。有名滿天下的明星,有在紅塵浪裡翻滾的風塵女子,有翱翔天際的空服員,也有終日與泥土為伴的女農夫。她們之中,有手握手術刀的醫生,有執掌教鞭的老師,有在體制內服務的公務員;亦有身為人母、人女、人妻,在家庭中默默奉獻的女強人與家庭主婦。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眼裡盡是歲月的智慧;一位風華正茂的學生,眉宇間卻鎖著時代的迷惘。

她們的相聚,並非為了比較誰的生命更為沉重,誰的傷痕更為深刻。恰恰相反,這是一場謙卑的分享,一次溫柔的諦聽。眾人圍坐於古樸的蒲團上,在繚繞的檀香與溫潤的琉璃光中,願意將那份深藏於心、不足為外人道的「苦」,如同一瓣心香,供養於這個慈悲的壇場。

她們深知,每一份個體的苦難,看似獨一無二,實則如因陀羅網上的明珠,光光互攝,影影相含。透過聆聽彼此的故事,她們期盼能從各自孤立的痛苦中,看見那份休戚與共、自他不二的「同體大悲」,並在這份深刻的了悟中,尋得安頓身心的力量。

南無阿彌陀佛。

raw-image


--------------------------------------------------------------------------------

第一部:鏡像之苦——社會角色與凝視的重負

首先分享的,是幾位其生命在很大程度上被社會的目光與期望所定義的女性。她們的苦,往往源於那份加諸其身的、光鮮亮麗的「角色形象」,與其內在真實感受之間的巨大鴻溝。她們日復一日地,為這個世界提供著一種無形的、耗竭心神的「情緒勞動」,其重負,唯有在獨處的暗夜裡,才能稍稍卸下。

「大家好。我的苦,或許在許多人看來,是一種奢侈的煩惱。我的名字,代表著成功、美麗與人人稱羨的生活。然而,這份『成功』,卻像一座華麗的牢籠。我的心,被一種『功績主義』的思維模式牢牢綑綁著。每一天醒來,我感受到的不是喜悅,而是一種深刻的焦慮:今天的我,是否還值得被愛?我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下一部作品的票房、下一個獎項的歸屬、下一次紅毯上公眾的評價。這是一種『條件性自尊』,我的存在價值,必須透過外界不斷的肯定來證明。

在鎂光燈下,我的一切都被商品化了。我的笑容、我的眼淚、我的戀情,乃至我的悲傷,都可能被解讀為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我與真實的自己,產生了深刻的『異化』。有時,夜深人靜,我看著鏡中的自己,竟感到無比的陌生。我不知道,那個卸下所有妝容與角色的『我』,究竟是誰?又是否還有人願意看見並接納那個不完美的、真實的我?」

「我的苦,與其說是道德上的,不如說是存在上的。當我談論我的工作時,世人總是以獵奇或批判的目光看待。但我想分享的,是那份將身體與靈魂徹底剝離的痛苦。在鏡頭前,我的身體成為一件可供慾望消費的產品,一個符號。為了完成工作,我必須讓我的靈魂退到一個遙遠的角落,冷漠地觀看著這一切。日復一日,這種抽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生存的本能。

但當工作結束,我試圖讓靈魂回到身體裡時,卻發現兩者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裂痕。我開始分不清,哪一部分的我,是真實的自我;哪一部分的我,是為了滿足他人幻想而存在的商品。這種深刻的自我認同混亂,是外人難以想像的。更深層的苦,來自於那份無所不在的『結構性偏見』與『污名化』。無論我多麼努力地在生活中扮演好女兒、好朋友的角色,那個標籤,如同一個無形的枷鎖,總是在提醒著我,也提醒著別人:在許多人的眼中,我永遠無法成為一個『完整』而『潔淨』的人。」

「阿彌陀佛。我的苦,早已超越了身體的勞累或世俗的鄙夷。我的道場,就在這紅塵最深、最污濁之處。我的苦,在於日復一日地,見證著人性中最赤裸的貪婪、慾望與虛偽。在那些短暫的交易中,我看見了位高權重者的懦弱,看見了道貌岸然者的醜陋,看見了無數靈魂在慾望的驅使下,失去了作為人的基本尊嚴。

這種長年的凝視,讓我的心產生了一種深刻的悲哀——那是一種對人性幾乎失去信心的悲哀。我開始明白,許多姐妹走上這條路,並非出於自由的選擇,而是在巨大的經濟壓迫與社會安全網的缺失下,被逼無奈。這是一種無聲的『結構性暴力』。我看著她們,也看著那些來尋求慰藉的男人,心中生起的,早已不是憤怒或憎恨,而是一種深沉的悲憫。我們所有人,都共同地,被囚禁於這個巨大業力所構成的慾望之網中,無可逃脫。」

「我的工作,是將優雅與關懷帶到三萬英呎的高空。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份優雅的背後,是何等巨大的『情緒勞動』。無論我自己的內心正經歷著怎樣的風暴——也許是家人的病痛,也許是感情的挫折——只要穿上制服,我就必須展現出最完美、最親切、最充滿耐心的服務形象。面對乘客的不滿、苛責甚至侮辱,我必須微笑以對。這種將真實情緒深深壓抑,只為提供一種專業形象的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耗竭程度,遠非身體的疲勞所能比擬。

另一個層面的苦,是那種深刻的『失根』之感。我的生活,被分割在一個個不斷變動的時區與城市之間。我遠離了土地,遠離了家人的日常。在高空中,我看著腳下城市璀璨的燈火,卻沒有一處能讓我產生歸屬感。我成了一個永遠的過客,一個在時空中漂浮的旅人。那份看似光鮮的自由,其代價,是無邊的孤獨。」

她們的故事,如同一面面鏡子,映照出在社會無情的凝視下,女性如何為了扮演好被賦予的角色而承受著各自獨特的重負。然而,苦難的形式千變萬化,那些看似平凡的職業背後,同樣隱藏着不為人知的深層枷鎖。

--------------------------------------------------------------------------------

第二部:圍城之苦——體制、知識與責任的枷鎖

接下來分享的,是幾位身處特定體制內的女性。她們是知識的傳遞者、生命的守護者、秩序的維護者。她們的苦,往往來自於那份服務眾生的崇高理想,與冰冷、僵化的體制限制之間的劇烈碰撞。那是一種理想被消磨殆盡的「burnout」,一種明知何為善卻無力為之的「道德損傷」。

「我的苦,源於一種深刻的無力感。我從醫的初心,是去療癒『人』,而不僅僅是治療『病』。我渴望實踐『敘事醫學』的理念,去傾聽每一位病患背後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然而,在現代醫療體系追求效率的巨大壓力下,我與病患之間,彷彿隔著一道無形的『數據帷幕』。我只有十五分鐘,去看一位被病痛折磨了數月的老人。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我只能匆忙地詢問症狀、開立檢查、輸入數據,卻沒有時間去問一句:『阿嬤,您心裡苦不苦?』

最讓我痛苦的,是那份深刻的『道德損傷』。有時,我知道對病患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但礙於健保的給付規定或醫院的成本考量,我卻無法提供。我被迫在『最符合倫理的照護』與『體制所允許的照護』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每一次這樣的妥協,都像是在我的從醫誓言上,劃下了一道傷痕。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療癒者,而成了一個冰冷體制的執行者。」

「我帶著滿腔的熱情走上講台,夢想著能點燃每一個孩子心中的光。我希望能『因材施教』,看見並呵護每一個獨特的靈魂。但在僵化的教育體制與巨大的升學壓力下,我的角色被可悲地『異化』了。我成了一個知識的灌輸者,一個分數的評定者。我看著孩子們的光芒,在無盡的考試與排名中,一點點變得黯淡,卻無能為力。我看著他們為了那零點幾分的差距而焦慮、哭泣,我的心,也跟著碎了。

更大的苦,來自於那份無處求援的『同理心耗竭』。我面對的,不僅僅是課業。許多孩子,來自破碎的家庭,帶著深可見骨的心理創傷。我努力地去傾聽、去安撫,試圖用我微薄的力量,為他們撐起一把小小的傘。但當我自己的能量耗盡時,卻發現背後空無一人。學校的輔導系統不堪重負,而我,只是一位老師,不是心理師,不是社工。我承接了太多本不該由我獨自承擔的重負,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的心,也變得麻木了。」

「我進入公家機關,是懷抱著服務社會的理想。但在這個龐大如迷宮的官僚體系中,我感覺自己像一顆渺小的螺絲釘。我的熱情,在日復一日繁瑣的公文流程與僵化的法規限制中,被一點點消磨。我看見民眾迫切的需求,卻只能用冰冷的法條來回應他們:『對不起,規定就是這樣。』那種有志難伸的無力感,那種看著自己從一個充滿理想的青年,逐漸變成一個僅僅是依法行政的『橡皮圖章』的過程,就是最典型的『burnout』。

我常常陷入倫理的兩難。當一位走投無路的單親媽媽,因為不符合某條過時的補助規定而被拒之門外時,我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煎熬。我知道,遵守法規是我的職責,但我也知道,這份『遵守』,可能正將一個瀕臨絕望的家庭,推向更深的深淵。在這份矛盾中,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工作的倦怠,更是一種對自身角色價值的深刻懷疑。」

「我的苦,是一種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焦慮。我們這一代,生活在『功績主義的暴政』之下。從我懂事以來,就被告知,人生的價值,可以用分數、排名、證照來衡量。我不敢失敗,因為失敗,似乎就意味著我這個人,是沒有價值的。於是,我被迫投入一場永無止境的『比較遊戲』。我的對手,不僅是身邊的同學,更是社群媒體上那些看似完美無瑕的同齡人。

更大的痛苦,是一種深刻的迷惘。父母希望我成為醫生,老師希望我考上頂尖大學,社會告訴我成功的模樣。在這些多元、甚至相互矛盾的期望中,我卻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不知道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小船,被四面八方的風吹著,卻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航向。這份壓力,有時沉重得讓我無法呼吸。」

這些來自體制圍城內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個人的善意與理想,在僵化的結構面前,是何等的脆弱。然而,還有一些更為普遍、更深植於文化與存在本身的苦難,它們如同無形的空氣,滲透在幾乎所有女性的生命經驗之中。

--------------------------------------------------------------------------------

第三部:無名之苦——結構、家庭與存在的重壓

接下來的分享,將觸及那些更為普遍、更深植於社會結構、文化傳統與存在本質的苦難。這些苦,往往因為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成為一種「無名」之苦。它們的聲音,需要我們以更深的慈悲心,去諦聽。

「我今天在這裡,不是要講述我個人的故事,而是希望能為前面所有姐妹的故事,提供一個結構性的註腳。我們所經歷的這一切,並非孤立的個人不幸,而是一種系統性的、被正常化的『結構性暴力』,是我們女性所共同承受的『共業』。

請允許我引用一些冰冷的數據,因為它們能揭示這份苦難的普遍性。全球數據顯示,女性承擔了超過75%的『無償家務與照護工作』,這份支撐著整個社會運轉的勞動,其經濟價值被完全抹殺。在職場上,全球女性的平均收入,僅為男性的77%,這便是赤裸裸的『性別薪資差距』。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從廣告到電影,女性的身體與存在,無時無刻不被物化,被剝奪了完整的人性,淪為可供觀看與消費的客體。這種無所不在的『去人性化』視角,正是造成許多傷害的溫床。我們面對的,不是個別的壞人,而是一個需要被共同覺知與轉化的、根深蒂固的體系。」

「在外人看來,我是成功的典範。但我的苦,是一種被撕裂的苦。我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一肩扛著公司營運的重責,另一肩,則扛著照顧年邁父母與撫育稚齡子女的雙重壓力。我的時間、精力、乃至思考的能力,都被這些多重責任無情地吞噬。

心理學家將這種因資源稀缺而導致心力耗損的狀態,稱為一筆沉重的『認知頻寬稅』。這個詞精準地診斷了我的處境。我的大腦,像一部永遠處於超載狀態的電腦,其運算資源,全被眼前無盡的瑣事——父母的病歷、孩子的作業、公司的財報——所佔滿。這筆『稅』剝奪了我進行深度思考與長遠規劃的能力,更遑論關照自己的身心。我被困在一個不斷應對危機的惡性循環中,像一個被上了兩道發條、永不停歇的陀螺。在男性主導的職場文化中,我還必須戴上雙重的枷鎖:一方面,我必須比男性同事更強悍,來證明我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又被期望去承擔不成比例的『情緒勞動』,去維繫團隊和諧。直到有一天,我感覺自己將徹底崩潰。」

「我的苦,不只是烈日下的汗水,或是看天吃飯的辛勞。我的苦,是一種更深的、看著母親受傷的苦。這片土地,是我的母親。我從她身上獲得滋養,也將我全部的愛與勞動回饋給她。但現在,我看著她因為氣候的變遷而乾渴,因為農藥與工業的污染而中毒。我看著田裡的作物一年不如一年,看著溪裡的魚蝦漸漸消失。這份痛,是一種『同體大悲』的痛,如同看著自己的身體一部分正在壞死。

我的勞動,在現代的經濟體系中,其價值被嚴重低估。人們願意花大錢去買一件奢侈品,卻為了幾塊錢的菜價斤斤計較。我看著傳統的農村,在年輕人不斷外流的衝擊下,逐漸凋零。那份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正在慢慢消失。這份失落與無力感,是言語難以形容的。」

「當我的丈夫往生後,世人給予我的,多是關於『失落』的同情。但那最深的苦,早已超越了悲傷本身。那是一種存在的、根本性的改變。一夜之間,我的社會身份被徹底重新定義。我從一個被稱為『我們』的單位,變回了一個孤零零的『我』。所有未來的計畫、共享的回憶、日常的對話,都在瞬間被抽空。這份深刻的孤獨感,以及隨之而來的存在性焦慮,是任何慰問都無法觸及的。

在我們這個社會,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單位』,意味著在經濟、社會、乃至情感上,都面臨著無形的結構性障礙。從前,許多事情,是『我們』一起面對的;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由『我』獨自承擔。這份重擔,不僅是現實的,更是心理的。」

「人老了,最苦的,不是身體的病痛,而是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對這個世界『無用』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年齡歧視』吧。我這一生積累下來的經驗與智慧,在年輕人看來,似乎都成了『過時的』、『落伍的』。他們不再有耐心聽我講過去的故事,而我,也漸漸聽不懂他們口中的新名詞。

那道『數字鴻溝』,像一堵無情的牆,將我與這個飛速運轉的世界隔離開來。我看著家人透過手機處理一切,而我,卻連最基本的掛號、繳費都感到困難。這種被時代拋棄的疏離感,是一種很深的寂寞。到了我這個年紀,總會不自覺地進行『生命回顧』。回想這一生,有感恩,但也有遺憾。有對死亡的未知所產生的恐懼,也有對那些還來不及說出口的愛與歉意,所感到的深深不捨。」

(她的聲音平靜到令人心碎)

「我的苦,最深的部分,並非身體上的創傷,而是一種世界觀的徹底崩塌。心理學上有一種創傷,叫『背叛創傷』。它的毀滅性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為傷害的來源,恰恰是你所預期應當提供安全與信任的來源。當傷害你的人,是你曾深深信任的人時,那份創傷,不僅僅是事件本身,更是你對人際關係、對世界可信度的根本信念的徹底粉碎。它在你內心造成了一場認知與情感的劇烈地震,讓你從此難以再建立安全的依附。

另一個層面的痛苦,來自於旁觀者的反應。許多人的內心深處,都依賴一種名為『公正世界假說』的認知防禦機制,他們需要相信世界是公平有序的,惡有惡報,壞事只會發生在『那些人』身上。所以,當一件可怕的、隨機的暴行發生時,為了保護自己內心那份脆弱的安全感,他們會不自覺地去『指責受害者』,去尋找我『做錯了什麼』,以此證明這場災難不是隨機的,而是我『應得的』。這種二次傷害,其本質是社會為了維持自身的心理平衡,而將代價轉嫁到受害者身上。

這份創傷,從此銘刻在我的身心之中,像一個永遠無法擺脫的幽靈。它影響著我與這個世界重新建立信任關係的每一個嘗試。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原來,我們所認為的那個安全、有序的世界,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擊。」

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如同一條條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一條苦難的長河。這些分享揭示了,苦難不僅是個人的,更是結構的;不僅是此時的,更是歷史的;不僅是身體的,更是存在的。它們彼此交織,相互關聯,為最終的圓融總結,做好了慈悲的鋪墊。

--------------------------------------------------------------------------------

第四部:圓融之光——在同體大悲中看見淨土

當最後一位分享者語畢,禪堂內陷入了一片溫柔的靜默。良久,那位年長的老師緩緩開口,她的聲音,如同暮鼓晨鐘,沉靜而充滿力量:

「各位姐妹,感恩大家今日的坦誠與慈悲。我們從各自的生命故事出發,最終,卻彷彿都在訴說著同一個故事——一個關於『苦』的故事。

佛陀教導我們宇宙的實相是『緣起』。萬事萬物,皆非孤立存在,而是由無數的因緣條件和合而成。華嚴宗更以『因陀羅網』為喻,昭示我們,每一個眾生,都如同網上的一顆明珠,不僅自身放光,更映照著其他所有明珠的光芒。我們每一個人的苦與樂,都深刻地相互連結,互為因果。

今天,我們聽見了那份將女明星綑綁於公眾評價的『條件性自尊』,也看見了那場折磨著女學生的『比較遊戲』,這不過是同一條功績主義絲線上的兩顆珍珠。空服員被迫展現的微笑,與女醫生所承受的『道德損傷』,無非是同一個漠視人性的體系,在不同場域中所映現出的倒影。我們聽見了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無償照護』的重負,也聽見了男性被『麵包主』的壓力所捆綁。這兩份苦,看似對立,實則是同一張業力之網上,相互映照的兩顆明珠。正是因為社會期望女性無私地奉獻於家庭,才使得男性被迫在職場上進行無休止的競爭;也正是因為男性被定義為唯一的經濟支柱,才使得女性的勞動價值被貶低。這是一個互鎖的、自我強化的苦難循環。因此,任何單獨針對一方的『勸善』,若看不見這層深廣的連結,都注定是徒勞的。

透過今天這場謙卑的分享與諦聽,我們完成了一次最深刻的修行。我們從各自孤立的、看似獨一無二的『苦』,共同諦觀了那份普遍的、貫穿一切生命的『苦諦』。當我們能在他人的眼淚中看見自己的倒影,當我們能在他人的傷痛中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時,那份了悟,便是『同體大悲』心生起的肥沃土壤。

《維摩詰經》云:『心淨則國土淨。』人間淨土,並非一個遙遠的、需要往生才能到達的地方。當我們的心,因為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苦難,而充滿了慈悲與溫柔時;當我們願意放下評判的利刃,以關懷之手去承接彼此的脆弱時——那片名為『人間淨土』的和諧世界,便已在我們當下、此時、此地,開始共同的建設工程了。」

--------------------------------------------------------------------------------

結語:感恩迴向

感恩這份殊勝的因緣,讓我們得以在此相聚,分享生命,見證彼此。

願將今日所有分享與聆聽所產生的一切功德,悉皆迴向給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願所有眾生皆能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57內容數
2025/10/25
歡迎各位來到這場寧靜而莊嚴的對話。此刻,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們齊聚於此,不為爭辯,亦非為裁決,實乃為了一場謙卑的學習與探尋。我們今日的交流,其願心並非比較苦難的深淺,或評判其根源的是非,而是希望在相互的諦聽中,體認到眾生之間那份深刻而真實的連結——那份佛法中所言的「同體大悲」。
Thumbnail
2025/10/25
歡迎各位來到這場寧靜而莊嚴的對話。此刻,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們齊聚於此,不為爭辯,亦非為裁決,實乃為了一場謙卑的學習與探尋。我們今日的交流,其願心並非比較苦難的深淺,或評判其根源的是非,而是希望在相互的諦聽中,體認到眾生之間那份深刻而真實的連結——那份佛法中所言的「同體大悲」。
Thumbnail
2025/10/25
古德有云:「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此語道盡了世間多少輕率的論斷與無心的傷害。是故,此番對話,便是為避免此種過失而設。我們邀請了總統、行政院、立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司法院的代表,以及身處社會肌理之中的民眾與基層公務員代表,共同參與這場沒有媒體、沒有攻防的懇談。
Thumbnail
2025/10/25
古德有云:「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此語道盡了世間多少輕率的論斷與無心的傷害。是故,此番對話,便是為避免此種過失而設。我們邀請了總統、行政院、立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司法院的代表,以及身處社會肌理之中的民眾與基層公務員代表,共同參與這場沒有媒體、沒有攻防的懇談。
Thumbnail
2025/10/25
他們並非舊識,只是在一場社區講座上偶然相鄰,幾句交談後,竟發現彼此內心都懷揣著對生命中某些難以言說之「苦」的探尋。於是,便有了今日的茶會。
Thumbnail
2025/10/25
他們並非舊識,只是在一場社區講座上偶然相鄰,幾句交談後,竟發現彼此內心都懷揣著對生命中某些難以言說之「苦」的探尋。於是,便有了今日的茶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黑夜柔緩撲面而來,流落在異處的星羣,便有力開拓一番光景。我閉上憂心勞煩,曾經的風雨舊事,都下沉遺忘了,一縷青煙的瞬刻,就穿越了昏暗的夢域,看見兩個女子在交談,她們在討論婆媳的事,其中一位女子感嘆地說,「我媽媽叫我忍。」另一名婦女也附和地說,「我媽媽也是。」兩人相談甚歡,婆婆走來,她們就對她微笑示意,
Thumbnail
黑夜柔緩撲面而來,流落在異處的星羣,便有力開拓一番光景。我閉上憂心勞煩,曾經的風雨舊事,都下沉遺忘了,一縷青煙的瞬刻,就穿越了昏暗的夢域,看見兩個女子在交談,她們在討論婆媳的事,其中一位女子感嘆地說,「我媽媽叫我忍。」另一名婦女也附和地說,「我媽媽也是。」兩人相談甚歡,婆婆走來,她們就對她微笑示意,
Thumbnail
曉陽全心溫婉照撫,家家戶戶全被暖黃的光呵護著,不斷地開枝展葉,直到樂景重現人間。女兒大早就輕微地上吐下瀉,我為她艾灸,內關穴止吐,梁丘穴、足三里調理腸胃,推七骨節由下往上100回止瀉(孫茂峰醫師推薦),她整個人就慢慢緩解不適,我就讓她在家好好歇息。 一人驅車奔騰,很快就直達店裡,不到半盞茶,便繁忙
Thumbnail
曉陽全心溫婉照撫,家家戶戶全被暖黃的光呵護著,不斷地開枝展葉,直到樂景重現人間。女兒大早就輕微地上吐下瀉,我為她艾灸,內關穴止吐,梁丘穴、足三里調理腸胃,推七骨節由下往上100回止瀉(孫茂峰醫師推薦),她整個人就慢慢緩解不適,我就讓她在家好好歇息。 一人驅車奔騰,很快就直達店裡,不到半盞茶,便繁忙
Thumbnail
眼淚凝結成鐵, 傷口愈合成鋼。 這裡,是黑暗的榮耀舞台, 痛苦的芭蕾在此綻放。 麗絲剛從護理學校畢業,滿懷熱忱進入樂齡護理之家。她的學姐凱特,也在那裡工作多年,曾是麗絲的學習典範。但沒過多久,麗絲就開始體會到一種詭異的氛圍。 有一天,麗絲發現病人的藥物被動過手腳,幾乎發生醫療疏
Thumbnail
眼淚凝結成鐵, 傷口愈合成鋼。 這裡,是黑暗的榮耀舞台, 痛苦的芭蕾在此綻放。 麗絲剛從護理學校畢業,滿懷熱忱進入樂齡護理之家。她的學姐凱特,也在那裡工作多年,曾是麗絲的學習典範。但沒過多久,麗絲就開始體會到一種詭異的氛圍。 有一天,麗絲發現病人的藥物被動過手腳,幾乎發生醫療疏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匆匆酒家外風來細雨 見真友知音近在眼前 人人皆是一部大藏經 盤點此生累世是歷史 美人國倒,天下太平 美人只知貪戀色相美 一命全在後宮使心計 哪家高升哪家得賞賜 倒不如讓她們當尼姑 學學武才人深入經藏 美人也能心自立自強 讓她薰陶捨得才是德 先出世再入世治小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匆匆酒家外風來細雨 見真友知音近在眼前 人人皆是一部大藏經 盤點此生累世是歷史 美人國倒,天下太平 美人只知貪戀色相美 一命全在後宮使心計 哪家高升哪家得賞賜 倒不如讓她們當尼姑 學學武才人深入經藏 美人也能心自立自強 讓她薰陶捨得才是德 先出世再入世治小
Thumbnail
《茶金》讓本應陽剛,充滿算計的商戰歷史劇,有了陰性的柔韌力道。過去已死,創作是自由的,即使時空背影設定在舊時代,女子不必只有「居家」的宿命,而是能跳脫家庭領域(Domestic Sphere),在男性享盡話語權的世界∕公領域(Public Sphere)中站穩腳跟,綻放耀眼的光芒。
Thumbnail
《茶金》讓本應陽剛,充滿算計的商戰歷史劇,有了陰性的柔韌力道。過去已死,創作是自由的,即使時空背影設定在舊時代,女子不必只有「居家」的宿命,而是能跳脫家庭領域(Domestic Sphere),在男性享盡話語權的世界∕公領域(Public Sphere)中站穩腳跟,綻放耀眼的光芒。
Thumbnail
紅衣女紅衣女 不要灰心喪志,當鬼時辰短暫 好好聞經修持,六道輪迴復返 妳切莫失道心,我的七位夫人 會護持妳修練,像那白蛇素貞 也懂蛇的報恩,我雖不是法海 好歹是個大人,我向康爹美言 妳一定能入塔,當個佳麗候選 別看康爹威風,他可是很怕死 所以戀棧權位,向天賒帳借命 你們一定速
Thumbnail
紅衣女紅衣女 不要灰心喪志,當鬼時辰短暫 好好聞經修持,六道輪迴復返 妳切莫失道心,我的七位夫人 會護持妳修練,像那白蛇素貞 也懂蛇的報恩,我雖不是法海 好歹是個大人,我向康爹美言 妳一定能入塔,當個佳麗候選 別看康爹威風,他可是很怕死 所以戀棧權位,向天賒帳借命 你們一定速
Thumbnail
偉大人偉大人 紅衣女可能是孤單寂寞人落單 你家夫人那麼多位,多她一人 她們可以開二桌,你去耍康爹 這樣紅衣女就不孤苦無依無靠 七位姊姊還能排練七星陣捉妖 你好、夫人好、紅衣女也很好 大家都有得玩,甚是普世同歡 我們要向三師兄、路潤花看齊 年紀輕,很多前塵舊事待爬梳 好啦!不要
Thumbnail
偉大人偉大人 紅衣女可能是孤單寂寞人落單 你家夫人那麼多位,多她一人 她們可以開二桌,你去耍康爹 這樣紅衣女就不孤苦無依無靠 七位姊姊還能排練七星陣捉妖 你好、夫人好、紅衣女也很好 大家都有得玩,甚是普世同歡 我們要向三師兄、路潤花看齊 年紀輕,很多前塵舊事待爬梳 好啦!不要
Thumbnail
人一生的際遇都掌握在自己的觀念、思想,以及行為上,所以我們要認真寫劇本,每分每秒的起心動念都刻在劇本上,用狹隘的心做人做事,來生參與劇本演出的合夥人,就是同一群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人,想要後悔也來不及了。老法師如是說。 有一個女人咳了一陣子,去大醫院檢查,診斷出肺腺癌,而且已經擴散。女人聽完醫
Thumbnail
人一生的際遇都掌握在自己的觀念、思想,以及行為上,所以我們要認真寫劇本,每分每秒的起心動念都刻在劇本上,用狹隘的心做人做事,來生參與劇本演出的合夥人,就是同一群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人,想要後悔也來不及了。老法師如是說。 有一個女人咳了一陣子,去大醫院檢查,診斷出肺腺癌,而且已經擴散。女人聽完醫
Thumbnail
【前情提要】邱府管家老胡閱人甚眾,雖心知來此之賓客絕非泛泛之輩,但仍看不出其有何修為。心懷不軌之東南節度使傅恆,網羅許多奇人異士,不知是否意在九五之尊?內心清明之清心師父開門見山發問,深恐萊陽即將發生兵災,紅娘子亦有所警覺。依她的江湖兒女心性,絕不會置身事外,但也因此惹禍上身。紅娘子卻毫無懼意,堅持
Thumbnail
【前情提要】邱府管家老胡閱人甚眾,雖心知來此之賓客絕非泛泛之輩,但仍看不出其有何修為。心懷不軌之東南節度使傅恆,網羅許多奇人異士,不知是否意在九五之尊?內心清明之清心師父開門見山發問,深恐萊陽即將發生兵災,紅娘子亦有所警覺。依她的江湖兒女心性,絕不會置身事外,但也因此惹禍上身。紅娘子卻毫無懼意,堅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