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你不是做軟體PM嗎?怎麼變成軟裝設計師?」
其實沒有什麼華麗的轉折點,只是靠著自學軟裝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經歷。
一開始,我只是喜歡讓空間變舒服
那時我還在科技業,壓力很大。
每天回家後,我最放鬆的時刻,就是調整房間的小角落。
換個燈光、擺上抱枕、移動家具——那是一種自己療癒自己的方式。
久而久之,我開始研究為什麼有些空間會讓人覺得放鬆,有些卻不行。
也因此,第一次搜尋了關鍵字「自學軟裝設計」。
我是這樣開始學軟裝的
老實說,剛開始我完全不知道有「軟裝師」這個職業,也不知道自學軟裝要怎麼開始。
所以我從最直覺的地方開始:
- 觀察:走進咖啡廳、Airbnb、民宿、朋友家,記錄哪些軟裝元素讓我覺得舒服。
- 閱讀:從軟裝設計雜誌到生活風格書,尤其是日本的空間書,讓我學會留白也是一種重要的空間設計。
- 練習:幫朋友佈置房間、調整家裡軟裝擺設,用真實空間做練習。
更近一步發現,軟裝設計不只是「擺漂亮」,而是一種「理解人、理解生活」的過程。
💡 軟裝的邏輯,來自美感和生活的方式
PM 的背景讓我在自學軟裝的過程中反而有優勢。
我會先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預算與限制, 再思考怎麼把「實用」和「美感」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後來一直強調的 —— 設計不只是視覺風格,更是讓人回到內心的節奏。
給剛開始學自學軟裝的人
如果你現在也對軟裝設計有興趣,不用急著找學位或報名課程。
你可以從這三個方向開始:
- 觀察生活空間:記下你喜歡與不喜歡的細節。
- 建立風格資料庫:收藏圖片、做 mood board。
- 動手佈置:從小角落開始,把靈感落地。
這些小小的累積,會在某一天,讓你突然發現:「原來我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結語
我不是設計本科出身,但經過自己的經歷讓我相信「學軟裝」不一定要有設計背景。
只要你懂得觀察、能夠體會人怎麼與空間互動, 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更接近「軟裝師」的核心。
下一篇,我會分享:我怎麼準備第一個軟裝接案, 以及那時候我遇到的焦慮與轉變。
關於我
Joanne|空間氛圍設計師
原本是科技業的軟體PM,現在專注於軟裝設計與生活美學規劃。
相信空間能反映人的狀態—— 設計不只是視覺風格,更是讓人回到內心的節奏。
📍Instagram|@joa.vibee_
📩 合作洽談|joanne.softdecor@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