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
這個世界,或是人生這場遊戲,是從何開始?
一開始,難道不是什麼都有,也什麼都不缺嗎?就把那個狀態叫做「零」——
沒有欲望,沒有比較,沒有對錯。
圓滿得像一個沒有邊界的空,
一個豐盛的空,什麼都有,也包含什麼都沒有。
從「零」到「一」:創造的起點
但在某個時刻,
「零」產生了一個念頭:
「如果我不只是零,會怎樣?」
於是,「一」出現了。
從「零」到「一」的那一刻,
那個動力本身,就是不滿足。
因為「一」生出了「二」,
有了比較、有了好壞、有了對立——
那一瞬間,遊戲開始了。
人類的故事、世界的歷史、所有的追尋,
都從這裡展開。
這就是創造的本質:不滿足。
因為有不滿足,
才有了探索、改善、與創造。
這沒有錯。
只是要記得——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從「不滿足」誕生出來的。
而我們,是從那個「一」生出來的延伸,
所以天生就帶著「不滿足」的慾望。
一個十幾歲少年的憂鬱
其實我自己很小的時候,大概才十幾歲開頭吧,
就一直有一種深深的憂鬱感,
或者說,一種說不清楚的不滿足。
那種感覺就像是——
明明沒什麼問題,但心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後來有一段時間看到薩古魯在講,
他說人類想要擴張人生的慾望,
聽起來很正面、很壯闊,
但我總覺得裡面有什麼東西還沒被說透。
直到我再看到佛陀講——「人生的本質是苦」,
我才開始慢慢連起來。
最近看了 Youtuber 江湖姐裡面的一篇克拉克專欄,
他講到:「一旦創造出來,它的本質就是不滿足。」
那瞬間,我心裡「喀」的一聲,懂了。
原來不是我特別憂鬱、特別想太多,
而是這整個「創造本身」的底層設定,
就是不滿足。
不然,它為什麼要一直去創造?
一的延伸:我們的不滿足與痛苦
其實「一」就是最初的一個創造。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個「一」的延伸。
我們的本質,就是「一」。
而既然「一」的本質是創造,
那在人間、在這個現象界裡,
我們的本質,就會是不滿足與痛苦。
不管是物質界的各種成就、追求、打拼都一樣,
那種不滿足是天生的、是系統內建的。
它不是錯,
而是讓創造得以繼續展開的動力。
這就像一個遊戲——
它一定要不斷地破關,
而同時,遊戲也必須不斷產生新的關卡,
讓人有東西可以破。
忘記自己在玩的玩家
所以,當你覺得人生怎麼這麼難、
事情永遠不夠好、
別人總是比較幸運的時候,
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錯。
那是遊戲的規則。
遊戲的設計,就是讓你「忘記自己是零」,
去經驗分離、經驗掙扎、經驗重逢。
就像玩角色扮演遊戲一樣,
你不會想一開始就破關,
因為那樣就沒得玩了。
但覺醒的人,
只是忽然記起——「喔,原來我在玩遊戲。」
這不代表他退出遊戲,
而是開始用更輕鬆的方式玩。
他知道別人的攻擊、比較、輸贏,
其實都只是劇情。
所以他不再執著輸贏,
而是享受「玩」的當下。
或者,他也可以很瀟灑地說:
「不玩了。」
回到那個零的圓滿。
回到零:無條件的滿足
我們都在從零走到一的路上,
但最後也會回到零。
而「回到零」並不是消失,
而是完全活在當下,
無條件地滿足。
沒有要證明什麼,沒有要抓住什麼。
沒有什麼有意義,也沒有什麼沒意義。
其實,連「意義」本身都不重要。
所有的修行、學習、努力,
其實都在繞一圈回到「原點」。
真正的智慧,不是找到新的答案,
而是看穿——問題本身就是幻象。
所以啊,
人生這場遊戲,其實沒有輸家,
只有忘記自己在玩的玩家。
當你明白這一點,
你會發現——
每一個不滿足的瞬間,
最底層的設定就是「苦」,
就是「想擴展、想追求」。
而要跳脫這個輪迴,
只要認識到——
你本來就是完整的。
不合理的快樂,
無條件的滿足。
然後呢?
然後,什麼也不重要了。
🎧 延伸收聽
想聽完整音頻版本,感受這段從「零」到「一」的生命遊戲,
歡迎在 Spotify 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