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想接軟裝案時,最常卡在一個問題:「我沒有作品集,客戶會相信我嗎?」 我也一樣。 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我第一次軟裝接案的真實過程,以及後來讓我成功拿下案子的準備方法。
一開始,我沒有作品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接軟裝案的那天。
客戶問我:「你有作品集可以看看嗎?」
我笑得很自然,但心裡其實想:「啊…我哪來的作品集啊!」
那時我還在科技業當 PM,軟裝只是我的興趣。
我喜歡幫朋友佈置房間、改造租屋空間,也熱衷拍照記錄那些變化。
所以當第一位客戶願意詢問時,我沒有正式案例, 但我做了一件關鍵的事——把過去的練習拼成一份故事型作品集。
我把自己房間的改造照片、朋友家角落的布置過程,重新整理成一份「有脈絡」的提案。
不只是展示前後對比,而是讓人看見我怎麼思考空間、怎麼搭配材質與氛圍。
這一步非常重要。
因為對客戶來說,「作品」不只是成果,而是看見你的觀察力與邏輯。 即使還沒有正式案子,也能用過去的經驗讓人感受到你的專業態度。
第一次做提案書的方式
我還記得我把自己以前在科技業當 PM 的技能全都用上了。
我做了這三件事:
- 先理解客戶需求:
我花很多時間和客戶聊他想要什麼感覺、生活習慣如何、預算在哪裡。
軟裝設計的核心是理解生活方式,而不只是挑家具。 - 製作風格提案:
我用 Canva 做 mood board,把顏色、材質、風格照片整理好。
讓客戶一眼就能想像未來的空間感 - 預估成本與時間表:
我把整個專案分成幾個階段,明確列出預計時間與開支,讓對方覺得「有被照顧到」、「這個人做事很有條理」。
焦慮與信任的平衡
老實說,第一次執行案子時,因過去軟體專案經驗而PDSD的我焦慮到不行!
怕出錯、怕不被滿意、怕錢花錯要賠錢...等。
但漸漸我學會:「信任感不是等對方給你,而是你先給自己。」
就如同我在專案管理時的習慣,只要我每一步都有記錄、確認、誠實溝通,就算有狀況或是預期風險也能被解決。
我從第一次接案學到的事
那次案子結束後,我學到兩件關於「軟裝接案」最重要的事:
1. 客戶買的不只是設計,而是被理解的感覺。
設計好不好看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你懂我」。
2. 作品集不一定要大,但要真誠。
比起十個漂亮卻無關的案例,一個真實的故事更能讓人信任你。
軟裝設計不只是讓空間變美,而是讓生活變得更貼近自己。
第一次接案的過程中,我學會的不只是設計,更多的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專業價值。
當你願意替別人解決問題、替空間找到更好的樣子,那一刻你就已經是軟裝師了。
本篇話說到此,如果有軟裝需求真的可以找我聊聊啦!
關於我
Joanne|空間氛圍設計師
原本是科技業的軟體PM,現在專注於軟裝設計與生活美學規劃。
相信空間能反映人的狀態—— 設計不只是視覺風格,更是讓人回到內心的節奏。
📍Instagram|@joa.vibee_
📩 合作洽談|joanne.softdecor@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