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春風吹過馬嵬坡,塵沙掩映舊顏容,
玉環曾笑花間夢,一笑傾城誤蒼穹。梨花殘,笛聲斷,夜色沉香繞長安,
回眸一瞬淚成詩,誰記華清池畔暖?
【副歌】
長恨花開時,花開人不知,
一笑傾天下,傾盡一世癡。
夢裡依稀見,紅塵如舊時,
若問此情深,天地也難持。
【第二段】
明皇望斷霓裳舞,浮生如夢醉金樽,
多少寵愛成煙雨,化作千年舊傳聞。
月照空階無人語,風過髮梢留餘溫,
此身若再入凡塵,是否仍願為君魂?
【副歌】
長恨花開時,花開誰共識,
一曲霓裳後,驚夢到此時。
愛恨皆成灰,風月兩相知,
若能重來過,不負相思詞。
【橋段】
天上人間兩渺茫,
雲雨未央情未央,
千秋萬古歌不盡,
只留芳名在人香。
【尾聲】
長恨花開時,春去無歸期,
惟願此心在,山河不相離。

【故宮唐三彩仕女介紹】
唐三彩仕女,是中國唐代陶塑藝術的代表之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多件仕女像,更展現了盛唐時期女性的風姿與時代風貌。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常以黃、綠、白三色為主,釉色晶瑩流暢,富有華麗的視覺效果。仕女像則多為墓葬明器,用以陪葬,象徵尊貴與富裕,也反映當時社會對女性美的審美觀。
故宮所藏的唐三彩仕女,體態豐腴、姿態婀娜,臉龐圓潤,髮髻高挽,服飾寬袖長裙,展現出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特質。她們多半手持花枝、鳥籠、鏡盒或犬隻,神情從容,舉止優雅,顯示貴族女子的閒適與從容。這些細節不僅呈現當時的時尚風貌,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女性地位相對開放,能參與音樂、舞蹈、詩文等文化活動的歷史背景。
藝術上,唐三彩仕女造型柔和自然,衣褶流暢生動,釉彩層次變化多端,透露出唐代工藝的高超技術與審美自信。每一尊仕女都如同凝固的時光切片,讓觀者窺見一千多年前長安城中貴族生活的片段。
總體而言,故宮的唐三彩仕女不僅是一件陶塑藝術品,更是盛唐繁華與女性之美的象徵,其柔和的色彩與雍容的姿態,至今仍散發著古典的華麗光彩與歷史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