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 李清照
-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藕,這個韻母是侯韻,有 -io, -oo,-au等變音組!音調屬於陽上調gio6,陽上分歧為陽去,陰上調,但,文音是陰上,ngoo2, 白音卻是陽去,ngau7。這裏念白音!
- 簟Tiam6,白音 tima7 ,《說文》竹席也。
此詞被認為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創作於其夫趙明誠離家遠遊(可能為求學或仕宦)之時。李清照與趙明誠感情甚篤,婚後生活美滿。丈夫的離別,讓深閨中的李清照飽嚐相思之苦。此時期的李清照,詞風雖已顯現細膩婉約,但情感表達相對含蓄蘊藉,將濃烈的思念與淡淡的愁緒融入清麗的秋景之中,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相思名篇。
上闋由白晝(獨上蘭舟)到夜晚(月滿西樓),場景從室外(荷塘、舟中)轉至室內(西樓),展現了詞人整日縈懷的思念。「紅藕香殘」、「玉簟秋」、「雁字」、「月滿西樓」、「花飄零」、「水自流」等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色彩清麗(紅、白、青)、氛圍幽靜(月光、流水)卻又透著蕭瑟(殘、秋、飄零)的秋日圖景。這些自然景物無一不觸動著離人的愁腸。從觸景生情(秋景觸發孤寂),到殷切期盼(望雲盼雁),再到失望與無奈(花水無情),最後直抒胸臆並以動態捕捉愁緒(相思難解,愁上心頭)。情感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外及內。
李清照的《一剪梅》以其清麗的語言、精巧的構思、深摯的情感和對離愁別緒出神入化的刻畫,成為宋詞中抒寫相思之情的巔峰之作。它不僅是婉約詞的典範,更以其「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神來之筆,道盡了天下離人心中共有的那份纏綿悱惻、刻骨銘心而又揮之不去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