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
副歌:
金粉樓台,誰醉誰癡, 風月場中夢一時。 春心蕩漾難自持, 愛與慾,都化塵泥。 一壺濁酒掩不住的事, 誰曾真心誰戲詞。 金蓮一笑百媚生, 卻不知,魂已失。
Verse 1(敘事段):西門慶,他權財交錯, 風流不羈,滿城傳說。 潘金蓮,一步一回眸, 不是良人,是烈火投佛。 王婆牽線,春藥暗藏, 墳前新墜梨花香。 武松遠行,冤魂無處話真相, 一刀未斬情未忘。
副歌:
金粉樓台,誰醉誰癡, 風月場中夢一時。 春心蕩漾難自持, 愛與慾,都化塵泥。 一壺濁酒掩不住的事, 誰曾真心誰戲詞。 金蓮一笑百媚生, 卻不知,魂已失。
Verse 2(轉折):
李瓶兒柔情似水, 心事卻被權利摧毀。 春梅青樓學世故, 紅顏終為誰低垂? 人生如局,誰是棋子? 簾內深宮夢斷幾時。 說到底,都是癡, 金銀換不回一世真摯。
Bridge(情緒爆發):
一場富貴繁華夢, 萬般恩愛終成空。 香消玉殞,不過幾封家書, 子孫冷眼觀英雄。 酒醒後,窗外雨聲濛, 誰還記得那夜燈紅?
最後副歌:
金粉樓台,早成舊事, 笑語呢喃散如煙。 春光易老情難繫, 浮生若夢任流年。 一曲《金瓶梅》, 唱不盡紅塵恩怨淚, 花落時,再無誰。

刺痛的清醒
當讀完《金瓶梅》,心中湧上的,不是對情色的讚嘆,而是一種深沉而無可逃避的絕望——那是人性在慾望中沉浮、在醉生夢死中逐步腐爛的景象。
這部小說的表層,鋪陳著西門慶的奢華生活,女人、美酒、金銀財寶,無所不有,夜夜歌舞,日夜沉歡。然而越讀越深,越能感受到其中那股令人窒息的腐敗味道。那些滿足看似一時快意的享樂,最終都是將靈魂一點一滴地出賣、掏空。金瓶梅三人,各具美色與性格,但她們的命運不是因愛被珍惜,而是被佔有、被操弄,最終或死或病或被遺忘。這是一場無盡的權慾遊戲,沒有人是贏家。
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慾望」的直視與剖析。它不避諱、不美化,而是赤裸裸地揭示——人是如何在金錢、權力與情慾中一步步淪喪自我。西門慶的「成功」來得快,但他的敗亡也同樣迅速且荒謬。他以為自己擁有一切,實則是被這一切所吞噬。那不是歡愉,是無盡空虛的催化劑,是在熱鬧中慢慢溺斃。
這部書讓我想到「醉生夢死」四個字:人生如酒,舉杯是熱烈,落杯是虛空。夢中再美,也敵不過現實的冰冷與報應。書中的每個角色,無論多麼聰明、多麼能幹,最終都逃不過命運的輪迴與報償。他們活得熱烈,卻也死得寂寞。
而作為讀者,我感受到一種無力感。在這部書的世界裡,道德已死、情愛已腐,剩下的是互相利用與傷害。這樣的社會、這樣的情感,讓人喘不過氣。你會發現,那些看似豐盛的筵席,其實只是為靈魂設下的陷阱。
讀《金瓶梅》,是一次極端的閱讀經驗。它不給你希望,反而逼你正視慾望的醜惡與人性的墮落。它不講英雄、不談大義,而是拉你進入庸常世界的真實與骯髒。這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內心最不想承認的部分。
或許我們無法完全逃脫慾望,但至少,在看清它的模樣後,我們會更謹慎地問自己:我正在追逐的,是夢,是醉,還是死亡的前奏?
這部書讀完,留在心中的不是快感,而是一種刺痛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