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思維:東徐西盧「中麗文」?為鞏固政治安全犯台?五個月內統治台灣?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國民黨前立委鄭麗文以黑馬之姿贏得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成為​台海地緣政治棋盤上的新變數。英國《金融時報》24日指出,鄭麗文的當選不僅預示這個百年政黨可能迎來劇烈轉向,更可能因為親中姿態激怒川普。在美中的權力競逐中,台灣恐怕走上更為顛簸的鋼索。(See:2025/10/27,風傳媒,百年大黨的「中國再認同」?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金融時報》:擔憂親中路線恐「激怒川普」

震盪! 東徐西盧「中麗文」? #康仁俊:想跟中國建立管道【#狠狠抖內幕】2025.10.29

政大國關中心27日上午舉辦「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座談會。張五岳在會中表示,觀察四中全會公報、19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給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的賀電、24日透過全國人大立法紀念台灣光復,再到25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講話中談及「統一後」的好處可發現,北京在涉台議題做了很多近乎革命性的變革。(See:2025/10/29,Newtalk新聞,從四中全會到台灣光復紀念日 張五岳:北京涉台做了近乎革命性變革、鏡週刊,中國通過十五五計畫!五個月內統治台灣?

中國統一給台灣的好處 中國人看完笑了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兼主任黃信豪則表示,這次中共十五五規劃強調生產鏈、供應鏈的安全,避免對外依賴,強調在面臨外部壓力下,中國大陸要有自我生存模式建構的企圖。而且在經濟振興方面,對內、對外也有別,對內強調宏觀經濟治理,而非市場驅動,對外則強調開放。這次中共十五五經濟目標愈來越模糊,反而政治目標越來越具體。對中共而言,十五五的內容,鞏固政治安全才是目標,經濟、發展只是達成這個目標的方法。習近平似乎走入到「毛澤東時刻」,直至毛去世前,權力都沒有下降,習正在建立這樣的權威。(See:2025/10/27,風傳媒,解讀十五五,中國經濟落入「10年慢步」,政治安全大於發展?學者:習近平面臨「毛澤東時刻」

中共十五五規劃:中美硬對抗態勢成形!金門成下一個克里米亞!

據路透社報導,一位熟悉安全評估的高層官員指出,北京可能試圖透過經濟計劃建立對金門的「事實上管轄權」,將兩岸爭議從主權問題轉向「管轄權」競爭。另一位匿名官員警告,北京可能利用經濟藍圖對金門施加「實質行政權」,推進統一目標。一位官員甚至將金門比喻為「下一個克里米亞」,暗指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事件。(See:2025/10/23,香港01,英媒:台灣官員憂慮金門被北京納入「十五五規劃」 施加經濟控制、鏡週刊,中國「十五五規畫」恐納金門 路透:台灣官員憂成為下個克里米亞、聯合報,下個克里米亞?路透:中共「十五五規畫」 台灣憂金門納入其中)

統戰不行就用打的!中共十五五規劃..掌台灣主導拿金門..!

"憂在內者攻其強"!中共恐會為鞏固其政治安全權力動武犯台!

中國目前正處於國內經濟蕭條、各種抗爭四起內部維穩困難、美國關稅加壓三重壓力下,為轉移其內部壓力,加上美歐出手制俄,無暇顧台,中共可能轉而攻台,以轉移注意力。

此即我們一再提醒:子貢嘗曰:「憂在內者攻其強」。也即國際關係理論中之「轉移注意力戰爭理論(Diversionary Theory of War)」(See:轉移注意力-維基百科)。

倘若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應戰!唯有積極備戰才能帶來和平!但,經常容易忽略的,卻是藏在自己內部!共諜、內鬼、吃裡扒外者,多不勝數!

北京男突襲館長喊「一邊一國」 台網笑:中國人比你有種

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公布最新「中國影響力指數」(China Index)報告,顯示台灣社會與媒體受中共滲透程度高居全球第2、第3名。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表示,台灣整體分數略有下降,但在社會、媒體兩大領域名列世界第2與第3,顯示中國對台灣的影響仍集中於輿論操作與文化層面。(See:2025/10/29,Newtalk新聞,「中國影響力指數」最新報告:台灣社會與媒體受滲透程度高居全球第二、第三)

總統賴清德29日上午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典禮,會後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接受採訪,回應準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反對提高國防預算一事。郭雅慧強調,民主不是挑釁,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和平。郭雅慧指出,中國在區域的軍事演練是實際威脅台灣必須提升國防,政府已提出1500億元韌性特別預算,涵蓋國防、海巡及防災,明年度國防預算將力求提升至GDP3%,展現強化自我防衛的決心。(See:2025/10/29,民視新聞,批鄭麗文反對提高國防預算! 郭雅慧:中國軍演對區域構成威脅)

自由說新聞》中國人喊「一邊一國」逆襲館長氣死小粉紅!牆國「這慘況」瘋傳!

美國國防部赫格塞斯 (Pete Hegseth)29日表示,美日同盟對於「嚇阻中國的軍事侵略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當面證實,將提前達成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2 %的目標。(See:2025/10/29,自由時報,美日同盟劍指中國!五角大廈:嚇阻中國侵略至關重要)

川習會來了,左右美中談判的一大關鍵就在中國經濟。當美中貿易摩擦升高,關稅與稀土成新一輪博弈焦點之際,中共高層罕見打破三十年慣例,提前在今年十月召開的四中全會擬定新的五年規畫,而非等到往常的五中全會,以因應國際局勢與內部經濟的雙重壓力。中共4中全會將「整治內捲式競爭」納入第15個5年規劃《建議》,習近平更高舉反內捲改革大旗,誓言為中國產業突圍。但實情如何?中國局勢有多艱難、未來5年經濟會如何?從上海中心大廈俯瞰外灘,更能看出陸家嘴頂級商辦商圈人去樓空的空虛感與中國經濟的危機感。(See:2025/10/29,《商業周刊》第 1981 期,雙城直擊!中國反內捲真相

此問題正困擾中國,並且逐漸侵蝕經濟命脈:「內捲」。中國在AI、再生能源、機器人技術等代表著未來的產業中,追尋全球主導地位之際,卻有不容小覷的另一部分產業陷入逐底競爭,可能演變成大範圍的停滯。這不是中國第一次處理產能過剩問題,前次主要通縮期間在大約10年前,但這次為何更為凶險?就連習近平的鐵腕都無法有效改善?(See:2025/10/28,金牛幫幫忙,經濟熱議》中國畸形的「內捲」亂象,為何連習近平的鐵腕也改不過來?)

中國近年經濟疲弱,就業環境越發不利,民營企業內捲嚴重,加班成為常態,加上求職門檻「35歲危機」,原本懷有野心與夢想的中國青年年紀漸長後不得不暫時放下夢想,出國進修、回國考公,期望獲得一份穩定、勞動條件良好的工作。學者指出,尤其現在經濟下行,這個現象更加明顯更加凸顯。(See:2025/10/28,中央社,內捲嚴重、35歲危機 中國青年逐夢10年回歸考公

法國世界報周二刊出的一篇文章就中國社會現狀的描繪是:曾經那麼樂觀的中國,如今卻是如此的悲觀! 法國世界報駐華記者在文章當中寫道,中國經濟在艱難地向前走。在習近平主導的權威政治反覆搖擺之後,中國的民間社會正陷入懷疑與不安。一種更悲觀的看法:中國的經濟問題可能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性的、慢性的。(See:2025/10/29,法國世界報,曾經那麼樂觀的中國,如今卻是如此的悲觀!

中國經濟明顯遭遇困境!面臨建設過剩,債務過剩,產能過剩問題!

中共四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這代表未來10年人均GDP需要翻一倍,年均GDP增速保持在約5%。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大陸擁有14年平均教育水準的勞動力、第四次工業革命、境內超大規模市場、全世界最完善的產業配套優勢,因此在2035年之前仍有年均8%的經濟增長潛力(See:2025/10/25,聯合報,2035年之前 林毅夫:大陸仍有年均8%的經濟增長潛力

《華爾街日報》則是直言:中國的繁榮時代已經過去,而且背負著債務過度建設過度產能過度等問題,如今中國想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可能比北京預期的時間要晚數十年(See:2025/01/01,自由時報,中國經濟面臨3大過度問題 WSJ:GDP超越美國難上加難)。

《華爾街日報》年初曾報導,中國經濟面臨著沉重的過剩負擔,包括建設過剩債務過剩產能過剩這些過剩問題,猶如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如今,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艱難應對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破裂。中國經濟面臨嚴重過剩問題:數以百萬計的住宅樓空置或未完工,地方政府背負數兆美元的債務苦不堪言,工業產出急劇膨脹導致出口激增,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現在看來,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即便真能實現,可能也會比北京方面預期的時間要晚幾十年(See:2025/01/02,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承受多年過剩重壓,圖解情況到底有多糟、中央社,華爾街日報:過剩拖累 中國經濟超美得再花數10年、風傳媒,中國經濟到底有多糟?華爾街日報:若還想超越美國,恐怕21世紀上半葉沒機會了)。

林毅夫「後發優勢說」論戰與楊小凱「後發劣勢說」的一語成懺!

林毅夫曾經說開發中國家只要善用「後發優勢」,靠技術大幅升級,即可達至經濟增長。 楊小凱號稱最接近諾獎的華人經濟學家在1980年代末、30多年前則曾提出「後發劣勢」的警告,應學習發達國家政治法律經濟的制度變革,否則,選擇簡單快速的方法,制度不改,終究淪落劣勢陷阱中

就「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的論戰來看:林毅夫主張「後發優勢」稱開發中國家只要善用「後發優勢」,靠技術大幅升級,即可達至經濟增長。楊小凱對此則曾提出「後發劣勢」的警告,主張應學習發達國家政治法律經濟的制度變革,否則,選擇簡單快速的方法,制度不改,終究只會淪落表象增長的陷阱之中而已。唯有制度變革,才能真正的經濟成長與繁榮

經濟衰退或繁榮的原因:嘗有:1.地理位置假說、2.文化價值假說、3.制度假說等假說,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Acemoglu)等人驗證得出經濟成長繁榮的原因就是"制度",恰與楊小凱論點一致!如今,中國採取「後發優勢」只強調發展技術,卻不重視"制度",致各種過剩釀經濟衰退結果,堪稱被楊小凱「後發劣勢」一語成懺!

要之,中國經濟問題主要既然在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林毅夫主張投資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面板等所謂「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舉措可謂根本搞錯方向!可以說,林毅夫的「產業政策」只是讓中國經濟的資源更枯竭、更內捲、更加難以回復元氣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9會員
465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10/29
再爆第3名獸醫!動保處獸醫第一時間決定不採樣!甩鍋?隱瞞? 出現第4名獸醫了!台中市疫調首次曝光!但最初通報者又變了! 通報、採檢、稽查3關失靈!過程搞錯、人搞錯、豬頭數也搞錯! 台中市府出包的荒唐程度,遠超出你的想像!沒有最扯只有更扯! 不沾鍋變大甩鍋?隱瞞?說謊?甩鍋?推諉卸責?
Thumbnail
2025/10/29
再爆第3名獸醫!動保處獸醫第一時間決定不採樣!甩鍋?隱瞞? 出現第4名獸醫了!台中市疫調首次曝光!但最初通報者又變了! 通報、採檢、稽查3關失靈!過程搞錯、人搞錯、豬頭數也搞錯! 台中市府出包的荒唐程度,遠超出你的想像!沒有最扯只有更扯! 不沾鍋變大甩鍋?隱瞞?說謊?甩鍋?推諉卸責?
Thumbnail
2025/10/28
中共四中全會對涉台明顯做出「革命性的變革」!恐加速嘗試對台落實! 中共謀圖5個月內統治台灣?統一後「愛國者治台」? 中國「十五五」規劃「有為政府」!「國進民退」現象會更明顯! 中國現代的經濟路線演變:產能已過剩,還國進民退,恐加速落幕!
Thumbnail
2025/10/28
中共四中全會對涉台明顯做出「革命性的變革」!恐加速嘗試對台落實! 中共謀圖5個月內統治台灣?統一後「愛國者治台」? 中國「十五五」規劃「有為政府」!「國進民退」現象會更明顯! 中國現代的經濟路線演變:產能已過剩,還國進民退,恐加速落幕!
Thumbnail
2025/10/28
紀姓特約獸醫師?王姓獸醫師?王竟不是獸醫師?明顯出現漏洞? 台中市府5天說法變5次!離譜事連環爆!沒有最誇張只有更誇張! 台中市防疫爆漏洞百出!盧秀燕挨批「每一步都讓疫情更失控」! 神隱媽媽?危機代言人?螺絲掉滿地?盧媽沒資格競爭總統大位? 盧秀燕"完美形象"破功? 專家批:沒資格談2028!
Thumbnail
2025/10/28
紀姓特約獸醫師?王姓獸醫師?王竟不是獸醫師?明顯出現漏洞? 台中市府5天說法變5次!離譜事連環爆!沒有最誇張只有更誇張! 台中市防疫爆漏洞百出!盧秀燕挨批「每一步都讓疫情更失控」! 神隱媽媽?危機代言人?螺絲掉滿地?盧媽沒資格競爭總統大位? 盧秀燕"完美形象"破功? 專家批:沒資格談2028!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