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爾托利亞文明史略》
奧里克史學院
帝國編年首席年紋官
西奧・伊拉諾
前言
我以此書,獻給仍願閱讀的同時代人:
給帝國的抄寫生,給萊茵的文官與學子,給格蘭德的工匠與軍械師,給浮空島上凝望星圖的學徒,也給邊陲礦谷中以歌記事的人們。人類以火得其暖,以文字記其心;而歷史,乃文字之火。
本書不為辯護,也不為控訴。它僅試圖在諸權威交疊處,將我們文明一以貫之的「秩序之語」與「能量之脈」寫成可互相指認的年輪。作為舊帝國出身的史官,我無意以故國之名義要求任何人相信我;我僅以史料的連續性與論證的克制,求讀者在頁與頁之間,暫時擱置立場,容許史實自己發聲。
---
一、紀年的由來與本書的視域
我們以《奧里戈曆》記事。這部曆法出於女神時期初年,教士群體據古代時期典籍中對更早「傳說時期」的口說神話,追定「時間開始之年」,以「起於原處(Origo)」為名,奠定了今日的公共時間。此一紀年雖非天文之必然,卻是文明之約定。文明以約定成其公共世界。本書在此公共世界內書寫。
我承認,傳說時期(奧里戈曆一至二〇〇〇)多為象徵與歌謠。但正因其非政事之連續紀錄,尤能顯出文明之最初取向:人與風、火、水、石相對而立,嘗試以語言與儀式召喚秩序;「嗎哪」一詞始見於祭禮之語,意指流動之恩或能,雖本義久佚,卻保留了此後一切關於術與理的爭論之根。傳說的效力,不在其可驗證性,而在其賦予後世一種可被追問的語彙。
---
二、從可被書寫的秩序到普世信仰(古代時期)
古代時期(奧里戈曆二〇〇〇至三〇九二)以文字之出場為其根本特徵。學界普遍以二一八二年「河谷銘文」為信史之門檻——銅版之上刻下「風生於恩,火止於律」八字,宣示秩序可以被雕記、可以被傳遞。此後,記錄與治理開始相互映照。
此時期最具整體影響者,為阿瑪斯城邦之思辯與宗教轉軌。約二七〇〇年代,阿瑪斯學派以多神共存為理性的競爭土壤,召開「三十六殿辯論」(二七五〇年代),九日論辯以問:眾神何以不相悖?其歸結之命題——共源、分形、返一——為後世一神化之邏輯架構立其骨。故《同源論》之成(約二九八〇年代),既非排他之斷言,乃由多元歸納而來的普遍說。此等起點,使女神信仰得以在不抹煞地方神祇記憶的前提下,完成一種面向全域的語言統攝。
古代末期,阿瑪斯的信念不再局限城邦。二〇世紀後半(按:以奧里戈曆世紀段言之)沿岸戰事與經濟衰頹引發學者與信徒的「恩典流徙」北上,奧里克接納流亡群體,設書記院,將《同源論》的哲學語彙轉譯為政治—倫理的施政語言(「秩序之母」)。此一會通,為下章之政教分工奠基。
我特別將一件邊陲小事件記於此:二九五〇年代,北方傳教士與在地人之間發生「Na’vor」之誤聽——本意為「願你呼吸平順」,遂成地名。名詞如何成為治理?此事雖微,然揭示普世語言進入地方現實的方式:從稱呼開始。
---
三、政教分工與帝國擴張(女神時期)
女神時期(奧里戈曆三〇九二至三九八八)以〈秩序公約〉為初聲。三〇九二年,奧里克城邦與女神教會結盟,明立「教會不涉政務,政院不干信仰」。中央大教堂同年落成,並以幾何學之「大陸中心」劃定聖恩自治領——這不僅是地理選址,更是象徵政治:藉幾何中心重繪神聖版圖,使宗教之普遍性與世俗之行政性相互授權。
隨後之四大改革(度量衡與鑄幣、糧道與鹽法、兵制與工程制、檔案與學宮)將「書寫即法」推至國政核心。改革使奧里克具備長距離治理與財稅標準化之能力,成為其外交與整合的硬底。
三一〇〇至三二〇〇年間,北方諸城邦多以盟約化納入(對近似文化授爵與學宮留名,對抗拒者以教會仲裁與封邑權作為緩衝),三二〇〇年代前後,帝國達其最大版圖。三二四三年,萊茵—格蘭德體系在教會調停下與奧里克和平統合,政院名義上獲得主權,實則承認兩方之高度自治。同年,奧里克以文明共同體之名自稱「艾爾托利亞帝國」。如果依阿里吉(Arrighi)之「資源—合法性—制度」三階段觀察,奧里克(資源與行政)與女神教會(合法性)之結盟,正是在公約化制度上完成了由地方霸權向文明霸權的轉換。
然黃金與轉折共在本期之晚段。三七七九年,遠古遺跡的系統性發掘,出現「嗎哪」之銘;三八〇一年,可操作的嗎哪理論問世,魔法誕生,學理化之爭論迅即展開:大地說與生命說鼎立,三八九〇年代星辰起源說以小眾現身。三九一〇年代,對立白熱化,封鎖與審問重臨;三九三三年,學者舉島升空,浮空島誕生於今日散打王國上空;三九五二年,星辰高院於其上成立,學術權威與政治權威首次在空與地之間分道而行。三九八八年,〈灰石村協議〉終止對立,為遺跡研究重開留出制度化的門徑。女神時期至此作結,魔法時期自此展開。
此段過程,提醒我們:權威之更替未必以王朝更張呈現,更多時候,體現為「解釋世界的權力」的轉移——由地面的教會—政院體系,轉入天空的學院—星辰體系。
---
四、協和與純化、橋樑與能源(魔法時期)
魔法時期(奧里戈曆三九八八至四九〇〇)建立在兩紙協議與一個機構之上:三九八八年的〈灰石村協議〉與三九八九年的〈星辰與皇冠協議〉,令知識脫離信仰與政權;三九九八年,奧里克設立「遺跡協和院」,以中立監管之名義重啟遺跡學、封印、資料典藏。我贊同許多同儕的看法:協和院之設,意味舊秩序的「三分運作」成形——恩典監理理性,理性規範技術,技術回饋文明。
四〇二〇年代,「機構學」出現,遺跡研究由壁畫—符文擴展至器物—構造,術式與工藝獲得語法上的通道。四二〇〇年代,星辰起源說入正典,學術話語權於高院體系內部統一;四六〇〇年代,正典純化運動展開,民間風土符文與巫術被排除於學院之外。此舉固然有助於理論整齊,亦帶來知識分層的社會後果。歷史記述在此只作呈示,不作評判——讀者自可憑經驗衡量其得失。
能源方面,四三〇〇至四五〇〇年代,魔晶由宗教性材料轉化為可穩定輸能的材料,成為術式與工藝共同依憑的底盤。四八七〇至四九〇〇年代,萊茵與格蘭德諸行會合組 A.C.C.(Arcaneo Combined Chamber),以「採礦+通路」的一體化壟斷,將北方邊陲的資源納入跨國供應鏈。四九〇〇年代,《魔晶貿易條約》落地,特許開採、礦警、勞動登錄等治理語言成為法律文本的一部分,「納沃爾人」亦首次被納入行政分類。是以,名詞不僅描述世界,還在行政表格中創造世界。
同時期,帝國行政力自四三〇〇年代起遞減;四六〇〇年代,萊茵王國發佈〈灰書詔令〉,以「理性可自證」「書寫即法律」「稅兵誓不以帝國之印」三要旨斷開法理繫屬;教會以溫和通諭回應,國際逐步默認其地位。理性之授權,由此擁有自己獨立的印記。
四八九一年的第一座蒸氣鍋爐,預示一種新時代的已然;但本書的分期仍據四九〇〇作魔法—機械之分界,將四九八三年「城市級鍋爐啟動」與「機械師公會跨國聯盟成立」記作象徵性的確立標誌,留待本書後段展開。至五〇一〇年,我們站在名詞政治之中心:有人稱之為第二次啟蒙,有人堅稱啟蒙僅有一次。歷史學的責任,不是替名詞裁判,而是指出每一種稱呼背後的利益與記憶之脈。
---
五、中心與邊陲的互換:納沃爾作為試金石
我在此特別以納沃爾為例,說明「文明中心」的流動性。二九五〇年代,一個祝願之詞被誤記為地名;三九八八年後,協和院重啟遺跡學,納沃爾納入研究區網絡;四八七〇至四九〇〇年代,A.C.C. 成立;四九〇〇年代,《魔晶貿易條約》落地;於是,宗教邊陲轉為能源中樞。
我無意美化此轉換,也無意貶抑之。我僅指出:在艾爾托利亞,中心從來不是地理點,而是權力與能源流向的交點。文明之動力,取決於誰擁有命名事物與分配資源的文字。
---
六、方法與限度
本書立基於三種材料:其一,政院與教會之檔案(公約、詔令、禮制與度量衡文書);其二,學術體制之文獻(協和院報告、星辰高院正典、各學派辯難錄);其三,地方材料之抄錄(歌謠、礦區登記、在地年譜)。我據此復原事件之序列,避免超出材料的推斷。凡無年代者,明記「年代待定」以待後學。凡一事兩說者,並列而註其來源。歷史學的謙卑,不在低頭,而在給讀者看見我們尚未知道之處。
我亦認可一個常識:史家難以完全跳出其出身之語境。然我願以「舊帝國」之名自持,不是因舊,而是因其尚保存了一種將對立的語言編纂在同一本書內的習慣。這習慣,或可在我們時代的分裂中,留下一點可對話的空間。
---
七、總綱:三重接續與三次覺醒
讀者將在通篇中看到兩條耐心交織的線:一條是「信仰—理性—能量」之接續,一條是「語言—制度—資源」之互證。若以大段分期言之:
傳說時期提供了語彙與宇宙觀的起點:「嗎哪」成為日後術理之源,「眾神共源」孕育了一神的可能。
古代時期將「可被書寫的秩序」立為文明基準,阿瑪斯以《同源論》與「三十六殿辯論」把思辨轉為可輸出的學說。
女神時期奠定政教分工與公約化制度,完成帝國擴張與命名,並在晚段見證魔導啟蒙——遺跡、浮空島、星辰高院連成一線。
魔法時期以協和院的中立監管、機構學的橋樑語法、正典純化的學術整齊、魔晶能源的成熟,為工業革命與名詞政治鋪墊道路。
機械時期之門已啟。四九八三年的城市級鍋爐與聯盟之成,標誌一種新體制之成形;至五〇一〇年,本書寫至此而止,因為歷史學在當下的使命,是給將來留出評議我們的空間。
若以「三次覺醒」言之:信仰使世界可被理解,理性使世界可被書寫,技術使世界可被運行。三者非取代,而是疊加。文明不因新器而廢舊典,也不因新名而棄舊名。它是在每一次「可被……」之後,再次問責自身:我們用了何種語言,對誰有效?我們制定了何種制度,為誰服務?我們掌了何種能量,又欠誰一束光?
---
八、結語:給讀者與後學
我將本書題為「史略」,非自謙,乃自戒。它是為讀者提供一幅可以討論的全景,而非一冊可以終結討論的經典。願讀者於其中見兩種自由:第一種自由,是從立場中抽身,容許自己被史實說服;第二種自由,是在史實之外,仍保留向善的志願——以便我們在新的名詞爭論到來時,不以恨為辯、不以怒為史。
奧里戈曆五〇一〇年,筆於奧里克聖城。
我擱筆時,窗外的鐘樓與檔案院同在陽光之中。光在紙上,亦在石上。願歷史,作為光之第二形態,延續我們對世界的記憶與責任。
——西奧・伊拉諾(奧里克史學院・帝國編年首席年紋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