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34/100 📌 第 4 周:無線接取網 RAN - 基地台+無線鏈路,連接用戶與核心網。
34. E-UTRAN ⚡
eNodeB 一體化,LTE 高速低延遲的祕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 2G GSM 的 BTS + BSC、3G UTRAN 的 NodeB + RNC 架構中,控制與收發是分離的。
到了 4G LTE,行動網路進入 全 IP 時代,其無線接取網路(RAN)也全面進化,稱為 E-UTRAN(Evolved UTRAN)。
E-UTRAN 的最大特點是:
👉 eNodeB(演進型基站) 同時負責無線收發與控制,大幅簡化架構,降低延遲。
換句話說,4G LTE 能高速低延遲,祕密就在於 eNodeB 的「一體化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E-UTRAN 的核心組成
1️⃣ eNodeB(Evolved NodeB)
• 取代了 3G 的 NodeB + RNC。
• 功能:
o 無線收發(Radio Interface)。
o 控制功能(資源分配、切換控制、排程)。
o 與核心網(EPC)直接通訊,無需額外的 RNC。
• 優點:減少協定層級,降低訊號延遲。
2️⃣ X2 介面
• eNodeB 之間透過 X2 直接互聯。
• 優點:支援高速移動用戶的切換(handover)。
3️⃣ S1 介面
• eNodeB 與 EPC(核心網)之間的接口。
• 負責數據與控制信令傳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E-UTRAN 的特色
• 一體化設計:eNodeB = 基站 + 控制器合一。
• 低延遲:去掉了 RNC 層,縮短傳輸路徑。
• 高速率:搭配 OFDMA、MIMO、CA,單用戶速率可達百 Mbps。
• 彈性架構:eNodeB 可直接協調(X2),減少核心網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示意圖
4G LTE 的 E-UTRAN 架構
📱 UE (手機)
|
v
📡 eNodeB (一體化)
| ┌────────────┐
| | 收發 + 控制 | ← (取代 3G 的 NodeB + RNC)
| └────────────┘
| |
v v
X2介面 S1介面
(eNB間) (至EPC)
這張示意圖說明了 4G LTE 的 E-UTRAN(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架構。在這一代網路中,📡 eNodeB(演進型基地台) 不僅負責傳輸射頻信號,還同時承擔了原本 3G 架構中 NodeB 與 RNC 的雙重角色,也就是「收發與控制整合於一身」。每個 eNodeB 之間透過 X2 介面 直接互聯,用於協調切換(handover)與負載平衡;而 eNodeB 與核心網 EPC(Evolved Packet Core) 之間則以 S1 介面 相連,用於傳遞使用者資料與控制訊息。這種「扁平化架構」取消了中間控制層,使通訊路徑更短、延遲更低,也讓 4G 網路能提供高速率、低延遲與即時多媒體服務的體驗。
👉 說明:在 LTE 中,eNodeB 既負責無線通訊,也管理資源與控制,並可直接連接 EPC,簡化整體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模擬題
1️⃣ 專業題
為什麼 LTE 取消了 RNC,改由 eNodeB 一體化?這樣的改變對延遲與架構複雜度有何影響?
在 4G LTE 中,系統設計採取「扁平化架構(Flat Architecture)」,將原本 3G 時代由 RNC 負責的控制與資源管理功能下放至 📡 eNodeB,讓每個基地台同時負責射頻收發與控制決策。這樣的設計有三個主要目的:
1. 降低延遲(Latency Reduction):
移除中間控制節點(RNC),訊號從手機(UE)到核心網(EPC)的傳遞層級更少,
資料路徑更短,可縮短回應時間至 10 毫秒等級,
對即時影音與 VoLTE 通話尤為重要。
2. 簡化架構(Simplified Control):
eNodeB 之間能直接透過 X2 介面 溝通,不需經過集中式控制器,
提高系統靈活性與自治能力。
3. 分散風險與負載(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控制分散於各 eNodeB,使單一節點故障不會影響整網,
同時可根據區域流量自主調整資源。
✅ 結論:
取消 RNC 讓 LTE 架構更輕盈、反應更快,
雖然使每個 eNodeB 的軟體邏輯更複雜,但整體延遲顯著降低,
是從「集中式控制」進化為「分散式智慧」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
假設用戶搭乘高鐵,如何利用 X2 介面來確保切換(handover)不中斷?
在高速移動場景下,UE 會頻繁跨越多個小區。
X2 介面 的設計讓相鄰的 eNodeB 能直接交換控制與無線資源資訊,
進行「X2-based Handover」,無須經過核心網(EPC)。
實際過程如下:
• 當 UE 信號即將脫離服務小區,源 eNodeB 透過 X2 提前通知目標 eNodeB;
• 目標 eNodeB 準備新的無線資源並回覆「準備就緒」;
• UE 直接切換至新小區,並在資料層面進行無縫銜接。
這種基地台對基地台直接切換可減少核心網參與、降低信令負擔,
確保即使在時速 300 公里的高鐵上,也能維持不中斷的連線與通話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
若某地區流量過載,你會如何透過 eNodeB 的排程與資源分配機制來緩解壅塞?
當地區內 eNodeB 承受高負載時,可透過以下三層機制動態調整:
1. 頻寬與時槽排程(Dynamic Scheduling):
由 eNodeB 的 MAC 層依使用者需求、信道品質(CQI)與服務優先級動態分配 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高需求但信號良好的用戶可先獲得時槽,提升整體頻譜效率。
2. 優先級與QoS控制(QoS-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對 VoLTE、影音串流等即時服務給予較高優先權,
對背景下載則延後排程,以維持使用者體驗平衡。
3. 負載平衡(Load Balancing via X2):
若相鄰 eNodeB 負載較低,可透過 X2 介面將部分使用者導向鄰區(Cell Reselection 或 Handover)。
✅ 結論:
eNodeB 具備即時排程與資源協調能力,能自動根據流量狀況調整無線資源分配,
在高峰時段仍保持服務連續與系統穩定,這正是 LTE「智慧化分散控制」的核心優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小結與啟示
• E-UTRAN = LTE 的無線接取核心。
• eNodeB 一體化 → 將基站與控制器合併,減少層級,降低延遲。
• X2/S1 介面 → 讓基站之間與核心網協同更高效。
• 意義:LTE 能達到 高頻寬、低延遲、廣覆蓋 的體驗,eNodeB 的設計功不可沒。
👉 一句話總結:E-UTRAN 靠 eNodeB 的一體化,讓 4G LTE 成為真正的「高速隨身寬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