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出國。
一開始比興奮更多的是緊張。
怕坐錯車、怕迷路、怕日文講不順。
但當我真的踏上大阪的街頭,
夜晚街道上那股微涼的空氣,
讓我整個人都醒了。
這趟旅程最主要的目的,
是去看 2025 大阪萬博。
展場在大阪灣的人工島──夢洲。
光聽名字就覺得浪漫,
像一個不會醒的夢。
我們笨拙地坐著地鐵,
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廣播宣布下一站是「夢洲」。
車廂忽然響起一首怪歌。
我笑著說:
「這是要趕客人嗎?也太難聽了吧!」

還沒進去,就被人潮嚇到
一下車,
人潮多到我想立刻回旅店。
但都來了,
就體驗看看吧!
我們的票是九月底那場,
提前兩個月預約才搶到。
沒想到官方門票後來居然超賣,
有買到的人竟然也進不來。
排了一個多小時,
走進場的那一刻,
我真的被那個巨大的「大屋根」震住了。

大屋頂環或大屋根
陽光灑在超巨大的木頭上,
人潮像波浪在流動。
那畫面讓我突然覺得:
「人類真的好厲害啊!這到底怎麼蓋的?」

吉本waraii myraii館:以笑容連結世界
第一次入場,
老實說完全不知道要去哪。
很多館都要提前預約,
我們只好邊走邊看,邊刷手機,
順便吃早餐。
雖然和想像的不太一樣,
但慶幸自己事前做了功課,
至少沒餓死在場館裡。

PASONA NATUREVERSE館:感謝生命
各國館的外型都超驚人,
每個角落都像是設計比賽的現場。
而且廁所乾淨到我懷疑人生──
比我家還乾淨,沒有氣味、沒有水漬。
我真心佩服。

GUNDAM NEXT FUTURE館:透過鋼彈世界觀思考未來
太陽快下山時,
我們選定了心心念念的法國館。
結果這一排,就排了兩個半小時。
太陽很大,隊伍很長,
旁邊的人在擦汗、聊天、拍照。
我一邊曬、一邊笑,
覺得這種「大家一起等」的氣氛很奇妙。
而且還有不同國家的人,
居然都為了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好奇心聚在這裡。
那一刻,語言真的沒那麼重要。
我們的話題從天氣聊到人生,
萬博臉書社團上的人也在哀號,
看著大家一樣在排,
心情反而輕鬆許多──
至少我們不是唯一的傻瓜。

法國館:世界名牌,群芳爭艷
🇫🇷 法國館|像是一場「慢」下來的未來實驗
法國館的主題是「讓世界重新呼吸」。
我原本以為裡面會有很多高科技展示,
結果什麼都不吵。
只有光線、影像,
還有各種 LVMH 集團的歷史與創作。
那種「慢下來」的節奏,
反而讓人覺得未來不只是科技,
也是對過去的溫柔整理。
逛了一整天之後,
我們的身心靈都疲憊到極致。
直接在地鐵地板上坐著睡著。
但嘴裡還是一直在講:
「剛剛那個超酷!」、「那個真的太美!」
最後用一頓香噴噴的和牛火鍋收尾。

脈 ㄇㄞˋ 脈(日語:ミャクミャク,英語:MYAKU-MYAKU
第二天再進場,
我們學聰明了。
這次不亂逛,
直接衝最想看的館。
原本鎖定日本館,
結果走錯路。
找到方向後才發現:
日本館只接受預約,不開放排隊。
看著每個館外都排到天邊,
旅伴悠悠地說:「那我們先感受五分鐘看看。」
就這樣,
我們意外地排進了──德國館。

德国館:您需要了解的一切
🇩🇪 德國館|比我想的還要「溫柔理性」
我以為會是滿滿的科技感:
冷色調、鋼鐵、機械手臂。 結果完全不是。
整個展館主題是 「Wa! Germany」─和!德國。
「和」在日文裡是和平、調和的意思。
他們想說的其實是:
理性也可以有溫度。

館方設計了一隻叫 Circulars(牙寶) 的小吉祥物。
每個人都能領一隻,
放在耳邊,它就會跟你說話,
還能和展示互動。
有個空間裡放著懸浮沙發,
大家躺著看影片、聊天、放空。
我們也混進去休息了好久──
老實說,影片內容一點都不記得,
但那個放鬆的瞬間,我記得很清楚。

當天有超過150000人入場
太陽快下山時,
我們爬上了大屋根的頂端。
海風吹過,
遠方的光閃閃的。
我們沒有再留下來等夜景,
因為聽說晚上會爆滿,
還得趕車回大阪市區──
我還有一個心願沒完成:去逛 UNIQLO。
回台灣後,
我一直記得那首「怪歌」。
原來它是萬博的主題曲──
裡面有一句我特別喜歡:
「你能想像一百年後,飛行成為日常的世界嗎?」
那一刻我想,
也許「未來」不是某個遙遠的地方,
而是每個願意出發的現在。
這趟大阪萬博,
不是壯觀的展覽,
更像是一場「自己長大的證明」。
第一次出國,
第一次看世界。
我看到的不只是展館,
也看到了自己的新樣子。
原來,
未來不會等我們準備好,
它只是悄悄地、在我們踏出第一步時出現。
謝謝最可愛的嚮導 桑的記事本 帶著我體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