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聊一個很真實的場景。
你辛苦工作,終於賺到了比過去更多的錢。但當你,想為自己買一樣昂貴的、你渴望已久的東西時(比如一趟頭等艙旅行、一個名牌包),一個聲音立刻在你腦中響起:
「太浪費了。」 「你真的需要這個嗎?」 「有這些錢,不如存起來,萬一以後生病怎麼辦?」 「你爸媽都還在省吃儉用,你怎麼可以這麼奢侈?」這個聲音,是不是很熟悉?甚至,它可能就是你父母的聲音。
你賺到了錢,但你沒有賺到「享受金錢的自由」。你只是從一個「沒錢的窮人」,變成了一個「有錢的窮人」。
這,就是最隱蔽的「金錢創傷」之一:對豐盛的「罪惡感」。
這個劇本,可能來自你繼承的、關於「節儉是美德」的家庭觀。更深的,它可能來自一份你對家族的「忠誠」。
你潛意識裡害怕,如果你過得比父母「太好」,如果你「太享受」,就等於「背叛」了那個還在為錢所困、省吃儉用的原生家庭。
於是,你無意識地用「罪惡感」來「懲罰」自己,讓自己不敢真正地快樂,以此來維繫那份(其實並不存在的)「家族連結」。
只要這個劇本還在,你就永遠無法體驗到真正的豐盛。因為豐盛,不是一個數字,它是一種「安心流動」的感覺——安心地賺取,也安心地享受。
我們要如何開始療癒這份,不合時宜的罪惡感呢?
【一個你可以立刻開始的練習:「豐盛感覺」的重新連結】
下一次,當你花錢購買任何你「想要」、而不只是「需要」的東西時(哪怕只是一杯好咖啡,或一件新衣服),請做一個三秒鐘的微小練習。
步驟一:有意識地「交換」 在你付錢的那一刻,在心中默念:「我正在用金錢這個能量,來交換我渴望的『喜悅』。」
步驟二:五感連結 拿起那杯咖啡(或那件衣服),先不要急著喝(或穿)。 聞一聞它的香氣,感受它的溫度,欣賞它的色澤。用你所有的感官去「接收」這個美好的事物。
步驟三:賦予「價值肯定」 在心中,對它,也對你自己說:
「謝謝你(金錢),讓我『有能力』享受這個美好的片刻。這是我應得的。」
你不是在「花錢」(匱乏),你是在用金錢這個能量,為自己的「喜悅感」和「價值感」投票(豐盛)。這個練習,會強迫你的大腦神經,從「我又浪費錢了」的舊迴路,切換到「我有能力享受」的新迴路上。
這個「感恩練習」,是扭轉你金錢頻率、療癒「罪惡感」的第一步。
但你內心的劇本,可能比這更複雜。除了「罪惡感」,你可能還有對金錢的「不安全感」(總怕錢會消失)、或是「自我破壞」(總在快存到錢時,就忍不住花掉)。
這些,都是深層的金錢創傷,需要更系統性的「診斷」與「療癒」。而這些症狀,往往彼此相連。
在 11月8日 正式上線的付費專案 《嫚嫚陪你顯化療癒每一天》 中,我用了一整套完整的篇章,來帶你進行這場「財富療癒」。
我們將從【第13篇】的「金錢創傷7個隱藏訊號」開始,用「7天行為觀察日誌」幫你做一次完整的「財務心靈健檢」,看見你的模式;再到【第14篇】的「金錢感覺清單」、「個人化價值肯定語」;最後,還有「21天豐盛顯化實踐手冊」,帶你從內到外,徹底重塑你與金錢的關係。
如果你準備好,不再只當一個「賺錢的工具人」,而是想成為一個能「安心享受豐盛」的創造者,歡迎你點擊連結,加入這趟旅程。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請不吝給我愛心,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你的閱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為原創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複製、抄襲或商業使用。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