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追逐,越不快樂?現代心理學證實的 5 個關於財富的驚人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親愛的朋友,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在靜謐的夜裡,環顧身邊日益豐裕的一切,內心深處卻隱隱傳來一絲難以言喻的焦慮與空虛。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財富,卻也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不滿足。這場關於幸福的千年探問,似乎從未停止。

近兩千年前,基督宗教的《馬太福音》6:19 中,耶穌基督留下了這樣一句深刻的教導:「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這句古老的智慧,長久以來被視為靈性的指引。但您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如今,尖端的現代心理學正透過嚴謹的實證研究,一一證實了這句教導背後,蘊藏著何其深刻的心理學真理。

本文將為您揭示五個關於財富與幸福、令人驚訝卻至關重要的洞見,讓我們一同溫柔地探索,為何越是追逐,我們反而離快樂越遠。

raw-image

--------------------------------------------------------------------------------

1. 心靈的「銹」:物質主義如何悄悄侵蝕我們對幸福的基本需求

經文中的「銹壞」,不僅僅指金屬會氧化,更是一個精準的比喻,描述著一種發生在我們心靈深處的侵蝕。

根據廣受認可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類真正的幸福感,並非來自外在的物質積累,而是源於三種內在心理需求的滿足:「自主」(感覺自己的選擇是自由且發自內心的)、「能力」(感覺自己是有效能的,能應對生活的挑戰)與「歸屬」(感覺與他人有深刻且真誠的連結)。

然而,物質主義——即過度追求財富、名聲、外在形象——在本質上是一種「外在價值」。當我們將生命的主要能量投注於追求這些外在目標時,我們的生活方式往往會不自覺地阻礙、而非促進這三種內在需求的滿足。例如,為了迎合社會的成功標準而選擇一份高薪卻不熱愛的工作,這便削弱了我們的「自主感」;為了賺取更多金錢而超時工作,這便是在不知不覺中,斬斷了我們與摯愛之人之間最珍貴的情感連結,讓那份深刻的「歸屬感」,在追逐金錢的喧囂中,逐漸凋零。

這種內在需求的長期匱乏與失落,就是心靈的「銹壞」。我們時常誤以為,可以用更多的「地上財寶」來填補內心的空洞,卻不知道,這種錯誤的追求,正是導致心靈生銹的根源。

大量的實證研究一致表明,高度的物質主義價值觀與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呈現顯著的「負相關」。換言之,一個人越是將「積攢財寶」視為人生的核心目標,他們所報告的生活滿意度和正面情緒就越低,而焦慮、憂鬱和痛苦的程度則越高。

2. 心中的「賊」:為何在财富競賽中,我們注定感到更多痛苦?

經文警告,「地上財寶」會引來「賊」。在心理學家眼中,這個潛伏於每個人心中,無時無刻不在偷走我們幸福感的「賊」,就是「社會比較」。

我們透過與他人比較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這在財富領域尤其明顯。我們習慣進行兩種比較:

  • 向上比較:與比自己更富裕的人比較。
  • 向下比較:與比自己較貧窮的人比較。

經濟心理學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當我們進行「向上比較」時,會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稱為「嫉妒效應」。而當我們進行「向下比較」時,雖然會帶來微弱的正面影響,稱為「驕傲效應」,但其關鍵結論是:

「嫉妒效應」所帶來的負面衝擊,遠遠強於「驕傲效應」的正面提振。

為何會如此?這可以用諾貝爾獎得主提出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理論來解釋。人類的心理天生就對「損失」比對「獲得」更為敏感。在社會比較中,看到別人比我們富有,會被我們的心靈感知為一種「相對地位的損失」,其痛苦程度,遠大於看到別人不如我們時所感到的「相對地位的獲得」的快樂

這揭示了一個殘酷的心理現實:只要我們身處這場名為「積攢財寶」的比較遊戲,其內在的心理規則就注定了,我們必然會體驗到更多的痛苦與失落。這也完美解釋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為何當一個國家的整體財富增長時,其人民的平均幸福感卻並未隨之提升。因為,只要那個名為「比較」的賊仍在心中運作,再多的財寶也填不滿因比較而生的鴻溝。

3. 品格的「蟲」:追求物質如何讓我們失去最重要的慈悲心

經文提到,財寶會被「蟲子咬」。這隻蟲,不僅蛀蝕有形的物質,更可怕的是,它深深地蛀蝕著我們的品格與慈悲心。

人格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物質主義與被稱為「黑暗三聯徵」(Dark Triad)的人格特質——馬基維利主義(善於操縱)、自戀(極度自我中心)、精神病態(缺乏同理心)——之間存在令人不安的關聯。高度的物質主義,會助長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和「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操縱他人」的傾向。

更令人警醒的是,物質主義會助長一種「非人化視角」。當一個人高度重視物質財富時,他們會不自覺地傾向於將他人視為達成自己目的的「物體」,而非具有內在思想與情感的「個體」。

這種將他人「物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我們「同理心」的蛀蝕。研究已證實,高物質主義水平與較低的同理心水平顯著相關。而這份同理心的蛀蝕,最終會導致災難性的社會後果:它不僅會減少如慷慨、分享、助人等「親社會行為」,更會直接增加「攻擊性行為」。

因此,當我們忙於為自己積攢財寶時,一隻名為「貪欲」的蟲,正在無形中蛀蝕掉我們與他人、與世界溫暖連結的基石——那顆柔軟而慈悲的心。

4. 財富的幻象:你所擁有的,不過是心識的投影

當現代心理學為我們揭示了心靈的傷口,古老的東方智慧早已備妥了療癒的良方。讓我們輕輕放下分析的眼光,用一顆澄澈的心,來聆聽關於實相的溫柔低語。

東方古老的佛教唯識宗提出「萬法唯識」的核心思想,以非常淺顯的方式說明:我們所感知的外部世界,包括所有的金銀財寶,並非是獨立於我們心識之外的客觀實體,而更像是我們心識的投射。

這就像一場夢境。我們在夢中可能擁有無盡的財寶,但當我們醒來時,便立刻了知那一切都是虛假的。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財寶,其本質亦復如是,是因緣和合下的暫時顯現,並無永恆不變的實體。

另一支華嚴宗的智慧,則用了「因陀羅網」這個美麗的譬喻。想像一張由無數寶珠串成的巨網,每一顆寶珠不僅自身光明璀璨,更能映現出所有其他寶珠的影像,重重無盡,互即互入。宇宙萬物,包括我們自己,就像網上的寶珠,本就是互相連結、不可分割的整體。

試圖「為自己」牢牢佔有一件財寶,就像是妄想將一顆寶珠從整張網上割裂下來據為己有。這不僅是徒勞的,更是一種對宇宙實相的背離與割裂。

真正的富足,並非來自於「擁有」了多少,而是來自於深刻地「覺悟」到我們與萬物本為一體。當我們放下「為自己積攢」的執念時,才能真正體會到與整個宇宙同在的那份圓滿與豐盛。

5. 真正的寶藏:「積財於天」的真實意涵

既然「地上財寶」充滿了銹蝕、盜賊與蛀蟲,那麼,我們應當追求的「天上財寶」究竟是什麼?

基督宗教的教導指明,「天上財寶」並非另一種更精緻的物質,而是透過「無我」的行為,所建立起來的、與他人及神聖之間深刻的「愛的關係」。耶穌基督強調,這些行為——如施捨、禱告——都必須「在暗中」進行。這份「秘密」的關鍵,正在於它能直接「破除我執與虛榮」,確保我們的給予是純粹的,而非為了贏得他人的讚譽

這與佛教的智慧不謀而合。對治貪欲最好的良藥,就是「布施」(給予)與修習「慈心禪」(Metta)。慈心禪是一種系統性的心靈練習,教導我們將無條件的愛與祝福,從自己擴展到親人、朋友,乃至我們不喜歡的人,最終擴及一切眾生。這種練習,能直接療癒因物質主義而受損的同理心。

我們並非要否定物質的基本需求。正如已故的聖嚴法師慈悲開示,我們需要劃清「需要」與「貪欲」的界線:

取得基本的生活所需,不名為貪欲。只是想要而超過需要,便叫作貪欲。

「積財於天」的跨文化智慧,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將我們追求外在物質的能量,轉化為向內在慈悲的擴展。真正的寶藏,是透過「給予」而獲得的,它永不銹壞,賊也偷不走。

--------------------------------------------------------------------------------

結語:放下手中的沙,才能捧起滿懷的光

從現代心理學的實證,到東西方的古老智慧,都在溫柔地告訴我們同一個真理:對「地上財寶」的執著,是痛苦與空虛的根源。

真正的富足,從來不在於我們積攢了多少,而在於我們內心的平靜、深刻的人際連結,以及一顆無私給予的慈悲之心。那份在給予中找到的喜悅,才是永不銹壞、永不被竊的寶藏。

願我們都能放下緊握的雙手,不再僅僅為了抓取,而是為了給予而溫柔地張開。如此,我們的世界,又將會是何等的光明與溫暖。

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42內容數
2025/11/03
聯合國《2025年性別平等概況》。揭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靈性危機:「近七成 (68.3%) 的國家統計局報告自2025年1月以來資金有所減少」。這不僅是預算的削減;在靈性層面上,這是集體的「正念的退失」,是眾生選擇不再觀照自身的苦難,是集體重新墮入「無明」(Avidyā)。
Thumbnail
2025/11/03
聯合國《2025年性別平等概況》。揭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靈性危機:「近七成 (68.3%) 的國家統計局報告自2025年1月以來資金有所減少」。這不僅是預算的削減;在靈性層面上,這是集體的「正念的退失」,是眾生選擇不再觀照自身的苦難,是集體重新墮入「無明」(Avidyā)。
Thumbnail
2025/11/03
這部經典所教導我們的,不僅是如何排兵布陣、戰勝疾病,更是教導我們如何以智慧洞察生命的實相,以慈悲守護每一個在風雨中飄搖的、珍貴的生命王國。因為,醫者仁心,即是菩薩之心。
Thumbnail
2025/11/03
這部經典所教導我們的,不僅是如何排兵布陣、戰勝疾病,更是教導我們如何以智慧洞察生命的實相,以慈悲守護每一個在風雨中飄搖的、珍貴的生命王國。因為,醫者仁心,即是菩薩之心。
Thumbnail
2025/11/03
「辨證論治」教導我們的,是一種看見關聯、探尋根本、尊重生命整體性的溫柔而深刻的智慧。它邀請我們從碎片化的症狀中抬起頭,重新看見生命本身是一個相互關聯、動態平衡的美麗整體。這份智慧更提醒我們,在這個日益割裂的世界裡,療癒我們自身的內在生態,正是療癒這個更大世界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11/03
「辨證論治」教導我們的,是一種看見關聯、探尋根本、尊重生命整體性的溫柔而深刻的智慧。它邀請我們從碎片化的症狀中抬起頭,重新看見生命本身是一個相互關聯、動態平衡的美麗整體。這份智慧更提醒我們,在這個日益割裂的世界裡,療癒我們自身的內在生態,正是療癒這個更大世界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 並不加上憂慮。 ‭‭箴言‬ ‭10‬:‭22‬ ‭ 富足,這個詞是不是被錢財濫用了? 導致我們讀到這個詞,只想到金錢。 也因此讓這節經文對我們的連結也是錢。 覺得上帝的祝福必須在財務上被看見。 我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Thumbnail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 並不加上憂慮。 ‭‭箴言‬ ‭10‬:‭22‬ ‭ 富足,這個詞是不是被錢財濫用了? 導致我們讀到這個詞,只想到金錢。 也因此讓這節經文對我們的連結也是錢。 覺得上帝的祝福必須在財務上被看見。 我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Thumbnail
思考致富聖經:「當財富降臨時,其豐富與迅速,讓人不禁懷疑,在困厄的那幾年中,它們究竟藏在哪裡?」 人類的主要弱點之一,就是太熟悉「不可能」這三個字,當我們開始以思考來逐漸累積財富時,將發現「財富其實始於一種心境」。 是的,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富足、成功,早已掌握在我們手中。無論貧窮與財富,
Thumbnail
思考致富聖經:「當財富降臨時,其豐富與迅速,讓人不禁懷疑,在困厄的那幾年中,它們究竟藏在哪裡?」 人類的主要弱點之一,就是太熟悉「不可能」這三個字,當我們開始以思考來逐漸累積財富時,將發現「財富其實始於一種心境」。 是的,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富足、成功,早已掌握在我們手中。無論貧窮與財富,
Thumbnail
理財觀點 若想要變有錢,想著多省錢。 致富的訣竅,主要是在於節儉。人不可能得到同樣多的錢,但每個人都有實踐這項美德的能力。 要是一個人不知道怎麼保存他的所得,就是拉著自己的人生去推石磨,最後死的連頭羊都不值。 管好你的店,你的店就會保住你。 窮困會想要有東西,奢華要的是許多東西,貪婪則
Thumbnail
理財觀點 若想要變有錢,想著多省錢。 致富的訣竅,主要是在於節儉。人不可能得到同樣多的錢,但每個人都有實踐這項美德的能力。 要是一個人不知道怎麼保存他的所得,就是拉著自己的人生去推石磨,最後死的連頭羊都不值。 管好你的店,你的店就會保住你。 窮困會想要有東西,奢華要的是許多東西,貪婪則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聽過多少關於金錢和財富、有錢人的事情呢? 你或許聽過類似的說法:金錢是萬惡之源,或是金錢能解決煩惱,有錢人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可能總是擔心沒有足夠的金錢,或者害怕被指責賺錢不義。這些觀念可能早已植根於我們的心中,影響...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聽過多少關於金錢和財富、有錢人的事情呢? 你或許聽過類似的說法:金錢是萬惡之源,或是金錢能解決煩惱,有錢人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可能總是擔心沒有足夠的金錢,或者害怕被指責賺錢不義。這些觀念可能早已植根於我們的心中,影響...
Thumbnail
近日與友人們聊天,慢慢發現我的同溫層比較不畏懼開口談追求財富了! 有錢人未必是靠著剝奪和壓榨窮人來獲取鉅額財富!《寄生上流》中說「有錢誰都可以善良」,雖然要不要做是另一個選擇!或許我們也根本不該去關注有錢人做了什麼,重點是你做了什麼? 如果你抱怨窮或想要變有錢! 可以創業阿?如果不
Thumbnail
近日與友人們聊天,慢慢發現我的同溫層比較不畏懼開口談追求財富了! 有錢人未必是靠著剝奪和壓榨窮人來獲取鉅額財富!《寄生上流》中說「有錢誰都可以善良」,雖然要不要做是另一個選擇!或許我們也根本不該去關注有錢人做了什麼,重點是你做了什麼? 如果你抱怨窮或想要變有錢! 可以創業阿?如果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