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那麼多書,可大多都忘了⋯⋯
老師,那這樣讀書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個好奇的學生問老師的話。老師沒回答,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
幾天後,兩人坐在河邊。
老師忽然對學生說:
「我口渴了,請舀點水來——
用那邊地上的舊濾網。」
學生一愣,這要求太荒唐了。
濾網滿是孔洞,怎麼可能盛水?
但他不敢反駁。
他撿起濾網,開始嘗試。
一次、兩次……一遍又一遍。
他跑得更快,換角度舀水,
甚至用手掌堵住網眼。
可一滴水也留不住。
最後筋疲力盡、滿心挫敗,
他把濾網放在老師腳邊,說:
「老師,我做不到。這根本不可能。」
老師慈祥地望著他,輕聲道:
「你沒有失敗。看看那個濾網吧。」
🌱
學生低頭一看——
那個又黑又舊的濾網,此刻閃閃發亮。
雖然水從未停留,卻在一次次沖刷中,
讓它變的潔淨如新。
老師接著說:
「讀書也是這樣。
不必記得所有細節,
也不必擔心知識像水一樣流走……
因為在你閱讀的過程中,
心靈被洗滌,精神被更新,
思想得到呼吸。
即使你未曾察覺,
你已在潛移默化中煥然一新。」
我喜歡這個故事。
它提醒我:
閱讀的價值,不在於記住多少,
而在於被文字洗滌過的心。
故事中的「濾網」是個動人的比喻。
在舀水的過程中,流失的水把濾網洗得發亮。
就像我們讀書時,知識也許記不全,
但思想的清流,會悄悄沖刷我們的靈魂。
🌱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坎卦》
閱讀如入《坎》中,一書一境,
恰似被滾滾而來的知識水流反覆浸潤。
雖然「水流不留形」,卻能洗滌心垢。
坎之為「險」,亦為「入深」。
象徵學習過程中的反覆與沉浸。
那「潤物無聲」的力量,
使心靈逐漸通達亨通,終得獎賞。
🌱
「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漸卦》上九
書讀得久,雖無驟變,
卻在無形中積累成氣度。
正如大雁南飛,從沼澤到高原,
步步漸進,終成文羽。
也像那濾網,在流水中去蕪存菁,
撈起一粒粒智慧的金砂。
這象徵「潛移默化」的涵養,
不為速成,只為厚積。
🌱
「濾網舀水」的故事提醒我們:
讀書,不是為了填滿記憶,
而是為了滋養、淨化心靈。
在重複的閱讀中,會無形地
改變我們的氣質、眼光與心境。
這,才是讀書真正的意義。

讀書如濾網舀水,不但洗滌網眼,還可能淘出金砂。(漢克設計,AI生成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