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這麼多的打臉文化,製造了虛浮的幻覺,讓分享打臉文的人,都以為自己可以輕易的踩踏別人。這是有爽度的,在網路上可以嘲笑鑽研數十年的教授很笨,充分滿足酸民的自尊心。可這是你想要的嗎?所以,讀不懂怎麼辦,放下一切矜持,網路雖然到處都同溫層,打臉笑死的廢文更多,但要找到真正的專家,還樂於分享教學,難度還是比過去低很多很多。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
這是在講啥?
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筆者這個系列談的是出社會的成年人,應該怎樣閱讀,不是大學生該怎樣讀書。因為真的沒參考性,筆者大學時每天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中間扣掉上課吃飯,全部都在讀書寫作業,幾乎沒有出去玩過。
所以,請不要跟筆者說,這本書好棒喔,應該要怎樣筆記,筆記做到滿。呃,筆者大學的時候是買額外的筆記本,寫到密密麻麻,每一題都拉出來額外寫兩三頁,反覆的操作練習,因為笨嘛,勤能補拙。
故也很能理解,這樣做的侷限性在哪。
侷限性非常單純,就是時間不夠多,大學是為了考試,專業能力不去苦讀苦練,一定學不好。但筆者說了,這是出社會了啊,也不是研習課程,這樣做是要幹嘛?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對於我們出社會的人來說,是最佳的狀態。
實際操作怎麼處理?就作筆記。
筆者以前的讀書系列有提過,這邊稍微講一下,更加輕盈的讀書,又可以讀進點東西的筆記法。
一本書,第一次看完,過程都不需要筆記,除非你有特別想要摘要的部分,不然就是讀完才開始做筆記。筆記的內容很簡單,強迫自己不翻書查,寫出1,000字的摘要即可。1,000字算標準低,一本200頁以上的書,讀完後摘要或感想,擠不出1千字,這表示閱讀習慣不好,或是沒有筆記習慣。
閱讀習慣不好,指的是閱讀時大腦沒有動,就只是把字掃過去,那筆記就是重要的工作。寫不出來,代表沒習慣紀錄,更該動手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