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關於閱讀這回事(6):如何有效的讀懂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因為這麼多的打臉文化,製造了虛浮的幻覺,讓分享打臉文的人,都以為自己可以輕易的踩踏別人。這是有爽度的,在網路上可以嘲笑鑽研數十年的教授很笨,充分滿足酸民的自尊心。可這是你想要的嗎?所以,讀不懂怎麼辦,放下一切矜持,網路雖然到處都同溫層,打臉笑死的廢文更多,但要找到真正的專家,還樂於分享教學,難度還是比過去低很多很多。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

這是在講啥?

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不再為應付考試,成人作筆記更重分析歸納

筆者這個系列談的是出社會的成年人,應該怎樣閱讀,不是大學生該怎樣讀書。因為真的沒參考性,筆者大學時每天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中間扣掉上課吃飯,全部都在讀書寫作業,幾乎沒有出去玩過。

所以,請不要跟筆者說,這本書好棒喔,應該要怎樣筆記,筆記做到滿。呃,筆者大學的時候是買額外的筆記本,寫到密密麻麻,每一題都拉出來額外寫兩三頁,反覆的操作練習,因為笨嘛,勤能補拙。

故也很能理解,這樣做的侷限性在哪。

侷限性非常單純,就是時間不夠多,大學是為了考試,專業能力不去苦讀苦練,一定學不好。但筆者說了,這是出社會了啊,也不是研習課程,這樣做是要幹嘛?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對於我們出社會的人來說,是最佳的狀態。

  • 編:我這種老人才看得懂的梗

實際操作怎麼處理?就作筆記。

筆者以前的讀書系列有提過,這邊稍微講一下,更加輕盈的讀書,又可以讀進點東西的筆記法。

一本書,第一次看完,過程都不需要筆記,除非你有特別想要摘要的部分,不然就是讀完才開始做筆記。筆記的內容很簡單,強迫自己不翻書查,寫出1,000字的摘要即可。1,000字算標準低,一本200頁以上的書,讀完後摘要或感想,擠不出1千字,這表示閱讀習慣不好,或是沒有筆記習慣。

  • 延伸閱讀:想更深入了解如何做筆記可參考作者這一系列文章

做摘要強迫大腦運作,「有效」閱讀知識才能內化

閱讀習慣不好,指的是閱讀時大腦沒有動,就只是把字掃過去,那筆記就是重要的工作。寫不出來,代表沒習慣紀錄,更該動手去寫。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上週沒講完,我們知道這些困境,來自高度競爭,以及上下層已經不大接觸的現狀上,那該怎麼去解決?其實不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用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進入真正的科學處理,看到一個問題,要先去認識問題。如何認識?透過觀察、實驗,多方角度切入。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多讀書會讓人生更精彩,聽來很心靈雞湯,而上周說這可以避免票亂投,好像又很政治。 嗯,民主國家的一切都很政治,你不理政治,就是讓糟糕的人來統治,所以民主政治又稱責任政治--人民自己負責的政治。
上週沒講完,我們知道這些困境,來自高度競爭,以及上下層已經不大接觸的現狀上,那該怎麼去解決?其實不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用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進入真正的科學處理,看到一個問題,要先去認識問題。如何認識?透過觀察、實驗,多方角度切入。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多讀書會讓人生更精彩,聽來很心靈雞湯,而上周說這可以避免票亂投,好像又很政治。 嗯,民主國家的一切都很政治,你不理政治,就是讓糟糕的人來統治,所以民主政治又稱責任政治--人民自己負責的政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本文將提供選書、閱讀心情的整理和如何克服閱讀倦怠的方法。 閱讀是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日常活動。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打開我們的視野,還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
生活實驗 六二五 書可以只是翻完就好了。 能翻得完就不錯了。 教科書可能一學期都沒翻完。 工具書也不是拿來翻完的,每一節都可以自主延伸成教案。 如果翻的卡卡的,就不要勉強自己翻下去了。 這跟坐在沙發讓電視看沒有什麼兩樣,都很阿雜。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本文將提供選書、閱讀心情的整理和如何克服閱讀倦怠的方法。 閱讀是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日常活動。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打開我們的視野,還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
生活實驗 六二五 書可以只是翻完就好了。 能翻得完就不錯了。 教科書可能一學期都沒翻完。 工具書也不是拿來翻完的,每一節都可以自主延伸成教案。 如果翻的卡卡的,就不要勉強自己翻下去了。 這跟坐在沙發讓電視看沒有什麼兩樣,都很阿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