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小說:嘉義的風與珈琲 CCChen

更新 發佈閱讀 28 分鐘

**以下小說使用Gemini AI生成, 所有人事物皆為虛構**

前言

當台北的風「太緊」,將人的靈魂吹得緊繃欲裂時,是否還有一個可以「歸返」的地方?

林宥涵,一個精疲力竭的台北 AI 應用規劃師,帶著一身的「過度擬合」(Overfitting)症狀,逃回了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嘉義。在這裡,時間彷彿被檜木的香氣凝固,阿嬤口中的「穩定」生活,卻像另一種SOP,讓她無所適從。她成了一個「模型漂移」(Model Drift)的AI,在新的環境中,完全失去了預測能力。

直到她躲進一條老巷,遇見了「嘉木」咖啡。

店主張楷文,一個同樣從資工系畢業、卻選擇回到阿里山下沖煮咖啡的青年。他用「損失函數」來談論快樂,用「特徵與標籤」來定義人生。在他的引導下,宥涵開始了一場深刻的「重新訓練」。

《嘉義的風與珈琲》是一部融合了AI技術與台灣地方風情的現代小說。當大型連鎖咖啡「Mega-Coffee」如同強大的「預訓練模型」試圖輾壓這間小店時,宥涵必須重拾她在台北的專業,為「嘉木」打造一套全新的「演算法」,用嘉義的風土、阿里山的咖啡香,打贏這場「深度」與「廣度」的戰爭。

這不只是一個關於咖啡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宥涵如何卸載舊的標籤,並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全新「泛化能力」的旅程。

第一章:歸返

高鐵列車滑入嘉義站,門開啟的瞬間,一股混雜著草木與濕氣的熱風迎面撲來。林宥涵拉著行李箱,走出手扶梯,台北的冷氣房空氣還殘留在她的毛衣上,與南台灣十月的「秋老虎」猛烈碰撞。

她脫下薄外套,露出因長期加班而顯得蒼白的皮膚。手機在口袋裡震動,她看了一眼,螢幕上是前公司群組的訊息,她按了靜音,塞回口袋。

「阿涵,遮啦!」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

宥涵抬頭,看見阿嬤騎著一台暗紅色的光陽豪邁125,停在接送區。阿嬤戴著花布袖套和安全帽,看起來比三個月前在台北見面時還要精神。

「阿嬤。」宥涵擠出一個微笑,把行李箱搬上機車前踏板,側身坐上後座。

引擎發動,機車匯入車流。與台北不同,嘉義的車流帶著一種奇特的秩序感。沒有不斷的喇叭聲,只有引擎的嗡鳴和風聲。他們騎過高鐵大道,兩旁是無盡的甘蔗田,遠處是模糊的中央山脈。

「台北的頭路,無合意?」阿嬤的聲音從安全帽下傳來,被風吹得有些模糊。

「嗯,太累了,先休息一陣子。」宥涵含糊地說。

「休息?」阿嬤從後照鏡看了她一眼,「妳今年二十八,毋是六十八。台北彼款所在,本來就毋是咱這款人待的。彼邊的風太緊(太快),會共人吹破。」

宥涵沒有回話。她知道阿嬤說的是事實。在台北的科技公司待了五年,她像一顆被上緊發條的陀螺,直到上個月,她在一次深夜的專案會議上,看著窗外倒映出的自己,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暈眩。隔天,她遞了辭呈。

她不是被「吹破」,她是自己停下來的。

機車騎進了市區,路過了嘉義公園,百年的樹木投下濃密的陰影。空氣中飄來一陣淡淡的檜木香,那是這座城市獨有的氣味。最後,機車鑽進一條老舊的巷子,停在一棟兩層樓的透天厝前。

「到了。」阿嬤熄了火。

宥涵跳下車,看著這棟熟悉的房子。斑駁的鐵捲門,二樓陽台上阿嬤種的九重葛開得正盛。這裡的一切都和她記憶中一樣,慢悠悠的,彷彿被時光遺忘。

她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有著機車廢氣、食物的油煙,還有一絲...家的味道。

「毋通站咧作夢,」阿嬤用鑰匙打開門,「行李提入來,我切阿B仔(芭樂)乎妳吃。」

第二章:舊室

宥涵的房間在二樓,還是她高中時的樣子。書桌上貼著五月天的貼紙,書架上塞滿了舊的參考書和漫畫。她打開那扇面對後巷的木窗,窗外的冷氣室外機嗡嗡作動,隔壁鄰居正在炒菜的麻油香飄了進來。

她將行李箱立在牆角,沒有打開。她倒在床上,床單上是阿嬤用“Tide”(汰漬)洗衣粉洗過的、帶著陽光曝曬後的強烈氣味。

在台北,她的房間是一個昂貴的「鴿子籠」,窗外是另一棟大樓的牆壁。她每天的生活就是辦公室和那個房間,兩點一線。現在,她躺在這裡,時間彷彿凝固了。

「過度擬合(Overfitting)。」

一個詞突然從她腦中冒出來。這是她工作時最常聽到的詞之一。當一個AI模型過度學習訓練資料中的細節和噪聲,導致它在新的、未見過的資料上表現極差,就叫「過度擬合」。

她想,自己是不是也「過度擬合」了台北的生活?她學會了如何在捷運上用最快的速度搶到位置,學會了如何用最精簡的詞彙回報工作,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但當她離開那個環境,回到嘉義,她發現自己幾乎喪失了「生活」的能力。

她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阿涵!吃飯!」阿嬤的聲音從樓下傳來。

餐桌上是簡單的兩菜一湯。炒高麗菜、煎吳郭魚,和一鍋竹筍湯。

「阿嬤,」宥涵扒著飯,「我可能...會住一陣子。」

「隨便妳。」阿嬤夾了一塊魚肉給她,「妳老爸下個月會寄生活費乎我,妳免煩惱。」

「我會自己想辦法。」宥涵低聲說。

「想辦法?」阿嬤哼了一聲,「妳會想啥辦法?妳自細漢就憨慢(從小就傻)。佇電腦公司做彼個啥...啥物工程師?」

「AI應用規劃師。」

「聽無。總之,先去休息。妳看妳的臉,白甲親像殭屍。」阿嬤頓了頓,又說:「隔壁阿發嬸的孫女,佇市府做代誌,一個月也有三萬五,穩穩當當。妳若有閒,去考看覓。」

又是「穩定」。宥A涵心中一陣煩躁。她逃離台北,就是為了逃離這種用單一標準(薪水、穩定)來衡量一切的壓力,沒想到回到家,這股壓力換了個形式,依然存在。

「我再看看。」她放下碗筷,「我吃飽了。」

第三章:嘉木

接下來的幾天,宥涵陷入了一種無所事事的恐慌。她試著打開筆電修改履歷,卻對著螢幕上那些「專案管理」、「模型導入」、「風險評估」的字眼感到一陣反胃。

她開始在嘉義市區漫無目的地閒晃。她騎著阿嬤的舊機車,去了嘉義公園,看了射日塔;她去了文化路夜市,卻發現自己連一份火雞肉飯都吃不完。

這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她像一個「模型漂移」(Model Drift)的AI,過去訓練她的環境(台北)已經改變,導致她在新的環境(嘉義)中,預測完全失準。

這天下午,嘉義下了一場雷陣雨。宥涵被困在檜意森活村附近。這片日式建築群在雨中顯得格外靜謐。雨水打在木造的屋簷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她鑽進一條小巷,想找個地方躲雨。在巷子深處,她看到了一塊小小的、原木色澤的招牌,上面只刻了兩個字:「嘉木」。

這是一家咖啡店。

她推開沉重的木門,風鈴聲清脆響起。店裡很小,只有三四張桌子。空氣中瀰-"- 漫著濃郁的咖啡香,混雜著淡淡的檜木氣味。一個穿著亞麻色襯衫的男人正站在吧檯後,專注地沖著手沖咖啡。

店裡沒有其他客人。宥涵選了個角落坐下。

男人抬起頭,對她微笑了一下,遞過一本手寫的菜單。

「躲雨嗎?請坐。」他的聲音很溫和。

宥涵點點頭。菜單很簡單,只有幾種單品咖啡。她的目光被一個名字吸引:「阿里山 卓武山 藝伎 日曬」。

在台北,她喝咖啡是為了提神,通常是便利商店的拿鐵。但現在,她突然想嚐嚐看有什麼不同。

「我...我要這個。」她指著菜單。

男人點點頭,開始磨豆、燒水。他的動作流暢而專注,彷彿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宥涵看著他,看著水柱穩定地注入濾杯,看著咖啡液一滴滴落下。

外面的雨聲漸漸小了,店裡的空氣卻愈發香甜。

咖啡上桌了。男人遞給她一個小小的陶瓷杯。

「請慢用。」

宥涵捧起杯子,一股強烈的花香和熱帶水果的甜香撲鼻而來。她啜飲一小口,明亮的酸質在舌尖綻放,隨後是甘甜的尾韻。

這和她喝過的任何咖啡都不同。這杯咖啡裡,彷彿有陽光、有風、有山的氣息。

她抬起頭,看向吧檯後的那個男人。「這...這好好喝。」

男人笑了。「這是嘉義的味道。」

第四章:Barista

男人叫陳楷文。這家店是他三年前開的。

「嘉木,」他擦拭著杯子,「嘉義的『嘉』,樹木的『木』。嘉義以前是木都,檜町、阿里山小火車...這裡的一切都跟樹有關。」

「所以你用檜木的香氣?」宥涵問。

「不。」楷文搖搖頭,「店裡的香氣是咖啡豆和這棟老房子的味道。這棟房子本身就是檜木蓋的。」

宥涵這才發現,這家店的裝潢極簡,最大的裝飾,就是那斑駁的木造樑柱。

「你也是嘉義人?」宥涵問。

「一半一半。我老家在阿里山的茶山上。我爸是茶農。」

「茶農?」宥涵很驚訝,「那你怎麼會開咖啡店?」

「大概是...叛逆吧。」楷文笑道,「小時候聞茶葉味道聞到怕了。後來去台南念大學,迷上了咖啡。畢業後想,為什麼阿里山能種出世界頂級的茶,不能種出世界頂級的咖啡?」

他指著宥涵杯子裡的咖啡。「卓武山,就在我們茶園旁邊。這幾年轉型種咖啡,拿了不少獎。」

「所以你回來,是為了...」

「為了把這些味道帶下來。」楷文說,「台北、台南、台中,有很多很棒的咖啡店。但我覺得,嘉義的味道,應該由嘉義自己來詮釋。」

宥涵靜靜地聽著。她看著楷文專注的神情,突然有種奇妙的感覺。在台北,她身邊的人談論的都是KPI、A/B Testing、用戶增長...而眼前這個人,談論的是土地、是氣味、是傳承。

「你呢?」楷文問,「不像本地人,也不像觀光客。」

「我...」宥涵猶豫了一下,「我是在地人,剛從台北回來。」

「回來了。」楷文點點頭,似乎完全理解。「那裡的風太緊了,對吧?」

宥涵愣住了。這句話,跟阿嬤說的一模一樣。

「是啊。」她低聲說,「太緊了。」

「嘉義的風比較慢。」楷文說,「剛回來可能會不習慣,會覺得心慌。像一台跑錯軌道的小火車。」

宥涵苦笑。「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剛回來的時候也是這樣。」楷文給她續了一點熱水。「在台南待久了,剛回山上,每天天黑就沒事做,安靜到讓人害怕。我花了一年,才重新找到自己的『特徵與標籤』(Feature & Label)。」

「特徵與標籤?」宥涵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術語感到驚訝。

「哦,我大學是念資工的。」楷文笑了,「職業病。」

宥涵也笑了。這是她回到嘉義後,第一次真心地笑出來。

第五章:城市的風

宥涵成了「嘉木」的常客。

她每天下午都會帶著筆電來,點一杯單品咖啡,坐在角落的位置。有時候她會假裝在工作,但更多時候,她只是在觀察。

她觀察楷文如何接待客人。他從不催促,也從不強迫推銷。他會花時間詢問客人的喜好,然後推薦適合的豆子。他像一個「資料科學家」,從客人的隻字片語中進行「探索性資料分析(EDA)」,然後找出最佳模型。

「嘉義的步調,不是『慢』,是『剛剛好』。」一天下午,楷文在吧檯擦著機器,對宥涵說。

「怎麼說?」

「你看外面。」楷文指向窗外。「台北的人走路,是為了抵達下一個點。嘉義的人走路,就只是在走路。」

宥涵看著窗外。一個阿伯騎著腳踏車,車頭掛著一袋剛買的油條,慢悠悠地騎過巷口。

「在這裡,生活不是為了KPI。」楷文說,「生活本身就是目的。就像我沖咖啡,不是為了『沖完』,而是為了『沖』這個過程。」

宥涵似懂非懂。在台北,她所有的行為都有目的。開會是為了結論,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睡覺是為了明天能上班。她已經忘了「過程」是什麼感覺。

「你還在找工作嗎?」楷文問。

「嗯...」宥涵關上筆電。「不太順利。或者說,我不知道自己想找什麼。」

「那就先別找。」楷文說,「妳現在就像一個剛被『重置(Reset)』的模型,需要新的資料來重新訓練。妳得先找回妳的『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

「我的...損失函數?」

「對啊。妳的目標是什麼?妳想最小化妳的『遺憾』,還是最大化妳的『快樂』?」楷文笑道,「你得先定義妳的『標籤(Label)』。」

宥涵被他說得一愣一愣的。這些她再熟悉不過的技術名詞,從他嘴裡說出來,卻有了全新的意義。

「我不知道我的標籤是什麼。」宥涵誠實地說。

「那就慢慢找。」楷文遞給她一小塊剛烤好的司康。「阿里山的茶做的。我爸的茶。」

司康帶著濃郁的茶香和奶油味。

「謝謝。」宥涵接過來,「你好像...很懂這些。」

「略懂。資工是工作,咖啡是生活。」楷文說,「在嘉義,這兩者可以不衝突。」

第六章:阿嬤的期望

宥涵開始嘗試幫阿嬤做點事。她學著去東市場買菜,學著分辨不同種類的魚。但她笨手笨腳,不是買貴了,就是忘了找錢。

「妳這憨囝仔!」阿嬤拿著發票,搖著頭。「這毋是佇電腦頂面按一按就好。買菜是要用『心』去算。」

阿嬤的「心」,就是她的「演算法」,一個經過七十年優化的、極度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

這天,阿發嬸又來家裡串門子。

「阿涵啊,還未去上班喔?」阿發嬸的聲音尖銳。

「伊佇休息啦。」阿嬤替她回答。

「休息毋是辦法捏。阮孫女,就是佇市府做彼個,伊講伊單位頂頭欠一個辦事員,叫阿涵去考啦!彼個穩當,一世人攏免煩惱。」

宥涵在房間裡聽著,拳頭慢慢握緊。

「阿嬤,」等阿發嬸走了,宥涵走下樓,「我跟妳說過,我不想考公務員。」

「妳無想欲考,啊妳想欲創啥?」阿嬤也拉高了音量。「妳欲佇厝裡食我一世人喔?妳佇台北賺的彼寡,夠妳用多久?」

「我會自己想辦法!」

「妳的辦法就是規工坐佇彼間咖啡店,彼個咖啡是會生錢乎妳喔?」

「我...」宥涵語塞。

「阿涵,」阿嬤的語氣軟了下來,「阿嬤毋是逼妳。阿嬤是看妳佇台北,做甲人毋人、鬼毋鬼。嘉義這所在,平平靜靜,有一份穩當的頭路,好好仔過日子,有啥物毋好?」

「我就是不想要那種『穩當』!」宥涵低吼道,「那種日子我看得到五十年後,跟我現在就死了有什麼兩樣?」

阿嬤愣住了。她沒想到孫女會說出這麼重的話。

宥涵也愣住了。她沒想到自己壓抑的情緒會這麼爆發。

空氣凝結。

「隨便妳。」阿嬤轉過身,走進廚房。「我老啊,管不住妳這讀冊人。」

宥涵站在客廳,看著阿嬤的背影。她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孤獨。她逃離了台北的壓力,卻又陷入了嘉義的期望。她發現自己無處可去。

第七章:文化路之夜

那天晚上,宥涵沒有回家吃飯。她去了「嘉木」。

店裡正準備打烊。楷文看到她蒼白的臉色,什麼也沒問,只是默默地煮了一壺虹吸。

「怎麼了?」他把咖啡推到她面前。

宥涵把下午和阿嬤的爭吵說了出來。「我是不是真的很沒用?在台北,我是一個失敗的『模型』,回到嘉義,我連一個『穩定』的標籤都拿不到。」

「誰說妳是失敗的?」楷文靜靜地說,「妳只是『欠擬合(Underfitting)』了她們的期望。妳的模型太簡單了,而妳的人生太複雜了。」

宥涵抬起頭,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走吧。」楷文解下圍裙,「我帶妳去個地方。」

楷文騎著他的老偉士牌,載著宥涵穿過嘉義的夜。晚風涼爽,吹走了白天的燥熱。他們停在文化路的入口。

夜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我...我吃不太下。」宥涵說。

「來嘉義,不能不吃火雞肉飯。」楷文拉著她,走進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他熟練地點了兩碗火雞肉飯,一盤燙青菜,一碗下水湯。

「吃吃看。」

宥涵夾起一塊雞肉,配著淋了雞油和紅蔥酥的白飯。一股單純的、溫暖的香氣在她嘴裡化開。她突然覺得好餓。

「好吃。」她狼吞虎嚥地扒著飯。

楷文笑了。「這就是嘉義。它不會逼你,它只會餵飽你。」

吃完飯,他們又去吃了郭家粿仔湯,吃了阿娥豆花。宥涵的胃和心,都暖了起來。

他們坐在圓環的噴水池旁,看著車流。

「我爸以前也不懂我為什麼要弄咖啡。」楷文突然說,「他種了一輩子的茶。他覺得咖啡是『黑藥水』,是『邪門歪道』。」

「那...那你怎麼辦?」

「我就做給他看。」楷文說,「我把我的咖啡拿去比賽,拿了獎。我讓他知道,這塊土地種出來的東西,不管是茶還是咖啡,都可以是台灣的驕傲。」

他看著宥涵。「我爸的期望,是他的『標籤』。但我的『特徵』,我自己決定。」

「我爸媽,」楷...文繼續說,「他們一輩子都在茶山上。他們的『訓練資料』很單一,所以他們的『模型』很穩定。阿嬤也是。她們不是不愛妳,她們只是用了她們唯一會的『演算法』來愛妳。」

宥涵看著楷文的側臉。在夜市五光十色的燈光下,他的眼神清澈而堅定。

「楷文,」宥涵輕聲問,「我...我可以去你的咖啡園看看嗎?」

第八章:巨獸的陰影

隔週,楷文開著他那台破舊的得利卡,載著宥涵上了阿里山。

山路蜿蜒。空氣隨著海拔升高而變得清新。當他們抵達卓武山時,宥涵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排排的茶樹,和一排排的咖啡樹,在雲霧中交錯生長。

「那邊,」楷文指向遠方,「就是我爸的茶園。這邊,是我們的咖啡園。」

一個皮膚黝黑的男人走了過來,是楷文的父親。

「阿爸,這是我朋友,宥涵。」

陳爸爸點點頭,遞給宥涵一杯剛泡好的高山烏龍。「喝茶。」

茶湯清澈,入口回甘。

「現在的少年仔,攏不喝茶了。」陳爸爸嘆了口氣,「這幾年茶價不好,阮這些老欸,毋知影還能做多久。」

宥涵看著楷F文。她突然明白了他肩膀上的重量。

下山後,「嘉木」的店門口站著兩個穿西裝的男人。

「陳先生嗎?」為首的男人遞上名片。「我們是『Mega-Coffee』連鎖的開發部。我們對您這間店的位置非常感興趣。」

宥涵的心沉了一下。「Mega-Coffee」是台灣最大的咖啡連鎖巨獸,以標準化、快速展店聞名。

「我們打算在檜意森活村打造一間旗艦店,」男人說,「你這個點,我們願意出這個數字買下來。」

男人比了一個數字。

宥涵倒抽了一口氣。那個數字,足夠楷文在嘉義市區買一棟新房子。

「我...我考慮一下。」楷文的聲音有些沙啞。

那晚,店裡異常安靜。

「你會賣嗎?」宥涵問。

楷文沉默了很久。「我不知道。我爸的茶園...需要一筆錢來轉型,做有機認證,不然撐不下去了。」

「但這是你的店...」

「這只是一間店。」楷文苦笑,「我爸的茶園,是一輩子。」

宥涵看著他疲憊的樣子,心中一痛。「Mega-Coffee」就像一個強大的「預訓練模型(Pre-trained Model)」,挾帶著龐大的資源和數據,輕易就能輾壓他們這種小型的「客製化模型」。

「不要賣。」宥涵突然說。

楷文驚訝地看著她。

「你說的,嘉義的味道,應該由嘉義自己來詮釋。」宥涵的眼睛亮了起來,「他們買的只是你的殼,他們買不走你的靈魂。」

「靈魂不能當飯吃,宥涵。」

「但靈魂可以當『品牌』。」宥涵的腦袋飛快地運轉,那些她在台北學到的技能——市場分析、品牌定位、數位行銷——突然間全部活了過來。

「楷文,你有最好的『產品』——阿里山的咖啡和茶。你有最好的『故事』——茶農的兒子和日式老屋。你缺的,只是『演算法』。」

「什麼演算法?」

「一個能讓世界看見你的演算法。」宥涵打開她的筆電。「我們來做一次『特徵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

第九章:企劃

「他們的模型是『廣度』,我們的是『深度』。」

宥涵在筆電上飛快地打字,她的雙眼閃爍著在台北時才有的光芒。但這一次,不是為了應付老闆,而是為了戰鬥。

「Mega-Coffee 的客群是『所有人』,他們的『損失函數』是最小化成本、最大化SOP。但我們的客群是『懂咖啡的人』,我們的『損失函數』是最大化品質和體驗。」

「這...這要怎麼做?」楷文看著她畫出的心智圖,有些眼花撩亂。

「首先,品牌重塑。」宥涵說,「『嘉木』不只是一家咖啡店,它是一個『策展空間』。我們賣的不是咖啡,是『嘉義的風土』。」

「第二,數位轉型。你爸的茶,你哥的咖啡,全部上線。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網站,告訴世界卓武山的故事。」

「第三,」宥涵深吸一口氣,「我們需要一個『爆點』。一個活動,就在這裡。」

「活動?」

「對。就叫『檜木巷的珈琲與茶』品鑑會。我們邀請全台灣的咖啡部落客、YouTuber、還有...」宥涵笑了,「嘉義的地方媒體。」

「他們會來嗎?」

「他們會來的。」宥涵說,「因為我們的故事,比 Mega-Coffee 的標準拿鐵有趣一百倍。」

接下來的兩週,宥涵變回了那個在台北叱吒風雲的專案經理。她拉著楷文設計了主視覺,用她過去的人脈聯繫了媒體,用她精準的文案撰寫了邀請函。

她甚至回家,硬著頭皮跟阿嬤開口:「阿嬤,可不可以...教我做妳的『茶葉粿』?」

阿嬤看了她一眼,沒說話,轉身拿出了糯米粉。

楷文則負責烘豆。他拿出了他珍藏的、經過特殊發酵處理的批次。他的父親,陳爸爸,也默默地從山上送來了他比賽得獎的特等烏龍。

「嘉木」暫停營業了三天。宥涵和楷文在店裡佈置,掛上了手寫的介紹看板,擺上了從山上採來的芒草。

活動前一晚,兩人都累癱在店裡。

「宥涵,」楷文輕聲說,「謝謝妳。」

「我才要謝謝你。」宥涵看著窗外的月光,「你讓我找到了我的『標籤』。」

「喔?那是什麼?」

「AI 應用規劃師...兼...咖啡店合夥人?」宥涵笑道。

第十章:檜木巷的珈琲香

活動當天,小小的檜木巷擠滿了人。

部落客的相機閃光燈不斷,地方電視台的攝影機也架了起來。

宥涵穿著簡單的白色棉麻衫,站在門口接待。她不再是那個蒼白迷茫的台北OL,她的臉上帶著自信的光采。

楷文在吧檯,專注地沖煮著。第一杯,是那款日曬藝伎。

「這杯咖啡...」一個知名的美食作家喝了一口,眼睛一亮,「它有花香,但尾韻...竟然有高山烏龍的回甘。太不可思議了!」

「因為它就長在茶樹旁邊。」楷文微笑著說。

接著,宥涵端出了阿嬤做的茶葉粿,配上陳爸爸的冷泡烏龍。

「這個茶...」另一個記者說,「這不是一般的手搖茶能比的。」

阿嬤也來了。她穿著她最好的那件紫色外套,站在人群後面。她看著那些平常只在電視上看到的「老師」,一口咖啡、一口茶粿,讚不絕口。

她走到吧檯前。楷文緊張地為她倒了一杯藝伎。

阿嬤喝了一口,皺起眉頭。

楷文的心沉了下去。

「...這『黑藥水』,」阿嬤開口了,「...還不錯。」

楷文和宥涵對視一笑。

活動結束時,「Mega-Coffee」的開發部經理也在場。他面色凝重地走過來。

「陳先生,」他遞出名片,「我們之前的報價,可以再談...」

「不用了。」楷文打斷他,「『嘉木』不賣。」

經理愣了一下,點點頭,轉身離開了。

人群散去,宥涵和楷文坐在店門口。

「我們...贏了?」楷文還有點不敢相信。

「我們贏了。」宥涵靠在他肩膀上,「我們用『深度』打敗了『廣度』。」

那天晚上,宥涵的筆電收到了活動的網路回饋。#嘉木咖啡、#阿里山藝伎、#嘉義的風,在社群媒體上洗版了。

第十一章:台北的電話

「嘉木」紅了。

不是那種曇花一現的網紅店,而是真正吸引了懂咖啡的饕客。訂單從全台灣飛來,楷文的烘豆機幾乎24小時沒停過。

宥涵成了「嘉木」的營運總監。她設計了新的包裝,建立了電商網站,甚至開始和山上的其他茶農、咖啡農洽談合作,打造「大阿里山產區」的品牌聯盟。

她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她不覺得累。她的「過度擬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強大的「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 Ability)」——她能應對各種新的、未見過的挑戰。

這天,她的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的台北號碼。

「林小姐嗎?您好,我是『未來科技』的 HR。」

是她之前在台北的老東家的主要競爭對手。

「我們注意到了您為『嘉木咖啡』做的品牌企劃案。」HR的聲音很興奮,「非常出色。我們正在成立一個新的『AI+新零售』部門,想邀請您來擔任總監。薪水...絕對是您在上一份工作的兩倍。」

宥涵握著手機,愣住了。

這...這是她以前夢寐以求的職位。

「我...我需要考慮一下。」她掛斷了電話。

窗外,是嘉義午後的陽光,和煦而不刺眼。她看著在吧檯忙碌的楷文,心中一片混亂。

第十二章:合夥人

那晚,宥涵把工作邀約的事告訴了楷文和阿嬤。

阿嬤是第一個反應的。「兩倍?彼有多少?有二十萬無?」

「...沒有那麼多啦。」宥涵苦笑。

「台北啊...」阿嬤沉默了,「妳若想欲去,就去吧。妳毋是阿嬤,妳還年輕。」

宥涵看向楷文。

楷文低著頭,擦著杯子。「恭喜妳。這是妳應得的。」

「...你希望我去嗎?」

楷文的手停住了。他抬起頭,看著宥涵。「我希望妳快樂。」

宥涵的心,像被什麼東西緊緊揪住。

隔天,她沒有去店裡。她一個人去了嘉義公園,在老火車頭前坐了很久。

她想起了台北的夜景,想起了那些充滿焦慮的會議。她也想起了嘉義的風,想起了楷文手沖咖啡時專注的側臉,想起了阿嬤嘮叨中藏著的關心。

她打開筆電,回覆了那封來自台北的 Email。

晚上,她回到「嘉木」。楷文正在打包要寄送的咖啡豆。

「楷文。」

「嗯?」

「我拒絕了。」

楷文猛地抬起頭。

「我不要去台北。」宥涵深吸一口氣,「但是,我也不想只當你的『員工』。」

「妳...妳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宥涵走到他面前,眼中帶著堅定,「陳楷文先生,我,林宥涵,前AI應用規劃師,想正式向你提出一個『商業企劃』。」

「...企劃?」

「我要當你的合夥人。」宥涵說,「不只是『嘉木』,還有你爸的茶園,你哥的咖啡園。我們要把它做成一個品牌。我們要用嘉義的風土,打敗那些『Mega-Coffee』。我負責所有的『演算法』和『模型優化』,你負責...」

「我負責什麼?」

「你負責當我的...『損失函數』。」宥涵笑了,「負責定義我的『快樂』。」

楷文看著她,許久,他也笑了。他放下手中的咖啡豆,拉住她的手。

「成交。」

第十三章:晨光

一年後的春天。

清晨的陽光穿過老透天厝的窗戶,灑在餐桌上。

阿嬤正在看電視上的歌仔戲。宥涵拿著一台平板,正在核對網路商城的訂單。

「卓武山藝伎,兩磅,寄美國...」她喃喃自語,「阿里山烏龍,十斤,寄日本...」

「阿涵,」阿嬤突然開口,「妳和楷文,時辰訂了沒?」

宥涵的臉「刷」地紅了。「阿嬤!我們在忙啦!」

「忙忙忙,」阿嬤嘖了一聲,「我看妳比佇台北還忙。」

「這不一樣。」一個聲音從門口傳來。楷文提著一袋剛買的早餐走了進來。「在台北,是『過擬合』。在嘉義,是『泛化』。」

「又講白賊話。」阿嬤笑罵道。

宥涵接過楷文遞來的溫豆漿。他們相視一笑。

「嘉木」現在是嘉義最難預約的咖啡店。他們在老屋旁租下了隔壁的空間,打通了,一半是咖啡館,一半是「嘉義風土」的選物店。

宥涵的「AI 應用規劃」能力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她建立的數據平台,不僅能預測咖啡豆的銷售,甚至能透過分析氣候資料,協助楷文的父親調整茶葉的發酵時間。

她不再是那個迷茫的、被「吹破」的陀螺。

她坐在阿嬤家的陽台上,喝著楷文剛沖好的咖啡。遠處,阿里山小火車的汽笛聲隱隱傳來。嘉義的風,緩慢而堅定地吹著,帶著檜木和咖啡的香氣。

宥涵閉上眼睛。她知道,她找到了她的歸屬。

全文完。 CCChen 2025/11/0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CChen的AI學習分享
1.7K會員
241內容數
關於學習經驗分享, 學習心得, 學習方法與資料整理. 1.已取得2024年 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合格 2.已取得2024年 iPAS 食品品保工程師初級合格 3.已取得2025年 資策會 生程式AI能力認證合格 4.已取得2024年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合格
2025/11/03
嗨 我是CCChen 有參加2025/11/01 iPAS 淨零初級 第6場次考試 感謝Line群組: iPAS 淨零碳規劃&永續金融/雙證照/分享交流 感謝各位群友考生提供分享當日考試記憶的題目關鍵字收集 提供群友考生名單如下: 艾力克斯,阿振,汪汪主,神農氏,nnnr,gin,燕子 竹女
2025/11/03
嗨 我是CCChen 有參加2025/11/01 iPAS 淨零初級 第6場次考試 感謝Line群組: iPAS 淨零碳規劃&永續金融/雙證照/分享交流 感謝各位群友考生提供分享當日考試記憶的題目關鍵字收集 提供群友考生名單如下: 艾力克斯,阿振,汪汪主,神農氏,nnnr,gin,燕子 竹女
2025/11/02
嗨 我是CCChen 分享昨天11/01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第四場考試相關整理與分析 感謝Line群組--iPAS AI應用規劃師-AI相關考試資源分享&心得交流群組 感謝參加考試的考生(名單如下)熱心提供記憶的考題關鍵字 題目分享考生群友:zora, stacy wu高雄, Yi
Thumbnail
2025/11/02
嗨 我是CCChen 分享昨天11/01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第四場考試相關整理與分析 感謝Line群組--iPAS AI應用規劃師-AI相關考試資源分享&心得交流群組 感謝參加考試的考生(名單如下)熱心提供記憶的考題關鍵字 題目分享考生群友:zora, stacy wu高雄, Yi
Thumbnail
2025/10/31
嗨 我是CCChen 分享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科目一--考前衝刺整理資料: 30 點重點條列+精簡濃縮解析 聚焦: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科目一命題趨勢、ESG/ISSB/CSRD、碳費與 CBAM、COP30 與氣候新動向、衝刺記憶法: 命題三軸:國際治理(UNFCCC/N
Thumbnail
2025/10/31
嗨 我是CCChen 分享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科目一--考前衝刺整理資料: 30 點重點條列+精簡濃縮解析 聚焦: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科目一命題趨勢、ESG/ISSB/CSRD、碳費與 CBAM、COP30 與氣候新動向、衝刺記憶法: 命題三軸:國際治理(UNFCCC/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前兩天全台灣都放到了颱風假,有的地方平安無事,而有的地方豪雨成災,就想到用AI生成颱風天的街景,看看AI的功力如何? 這次全部使用的是tengrAI ,真人模式,指令如下: 在颱風天的台北街頭,下大雨,吹強風,一個台灣女子,穿上班族套裝,撐傘,勉強的前進。 生成的圖片,沒有強風吹襲
Thumbnail
前兩天全台灣都放到了颱風假,有的地方平安無事,而有的地方豪雨成災,就想到用AI生成颱風天的街景,看看AI的功力如何? 這次全部使用的是tengrAI ,真人模式,指令如下: 在颱風天的台北街頭,下大雨,吹強風,一個台灣女子,穿上班族套裝,撐傘,勉強的前進。 生成的圖片,沒有強風吹襲
Thumbnail
今天早上其實有風無雨,實在該出門買菜,下午兩點開始下雨,其實也下得不大。 不過朋友家豪宅院子裡的一棵樹,竟然被吹倒了,還好沒壓到東西。 今天就這樣在家閒散了一天,斷斷續續看看書、追劇、看新聞,從中午屋裡就是暗暗的,分不清白天晚上。 據說凱米深夜才會登陸。
Thumbnail
今天早上其實有風無雨,實在該出門買菜,下午兩點開始下雨,其實也下得不大。 不過朋友家豪宅院子裡的一棵樹,竟然被吹倒了,還好沒壓到東西。 今天就這樣在家閒散了一天,斷斷續續看看書、追劇、看新聞,從中午屋裡就是暗暗的,分不清白天晚上。 據說凱米深夜才會登陸。
Thumbnail
時限壓力加上沒和嘉穎約好時間,我晚上睡不好,隔天一大早就到公車站等。 今天雪已經停了,但天色還是很陰沉。 下公車後我到超商買了杯熱咖啡,味道有點淡,令我相當懷念咖啡庵的咖啡。 到達雷赫米真崇寺時大約七點半。 這是我第二次來這裡,近看還是很雄偉。
Thumbnail
時限壓力加上沒和嘉穎約好時間,我晚上睡不好,隔天一大早就到公車站等。 今天雪已經停了,但天色還是很陰沉。 下公車後我到超商買了杯熱咖啡,味道有點淡,令我相當懷念咖啡庵的咖啡。 到達雷赫米真崇寺時大約七點半。 這是我第二次來這裡,近看還是很雄偉。
Thumbnail
車駛進微傾的街道,兩側紅磚堆砌的樓房,斑駁的外牆。一群裹著頭巾的婦女、孩童緩步下車。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們不是觀光客,沒有搖晃小旗的導遊夾道歡迎,迎面而來的,只有當地居民不友善的叫囂。意圖按下快門的女孩雅拉,相機也在衝突中被砸得粉碎......
Thumbnail
車駛進微傾的街道,兩側紅磚堆砌的樓房,斑駁的外牆。一群裹著頭巾的婦女、孩童緩步下車。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們不是觀光客,沒有搖晃小旗的導遊夾道歡迎,迎面而來的,只有當地居民不友善的叫囂。意圖按下快門的女孩雅拉,相機也在衝突中被砸得粉碎......
Thumbnail
當我爬上6層樓階梯,回到頂樓加蓋時,突然就這麼刮起了大風,房東在陽台種植的草木亂舞,悶了好幾天的台北盆地,終於扛不住迎來一場傾盆大雨。
Thumbnail
當我爬上6層樓階梯,回到頂樓加蓋時,突然就這麼刮起了大風,房東在陽台種植的草木亂舞,悶了好幾天的台北盆地,終於扛不住迎來一場傾盆大雨。
Thumbnail
讀到這段的時候,天氣晴朗。我一個南港人正坐在行天宮旁的冬陽下享受溫熱的咖啡。但《菜場搜神記》卻讓我有如無波古井般的平靜心情瞬間破防......
Thumbnail
讀到這段的時候,天氣晴朗。我一個南港人正坐在行天宮旁的冬陽下享受溫熱的咖啡。但《菜場搜神記》卻讓我有如無波古井般的平靜心情瞬間破防......
Thumbnail
這篇是馬特市徵文,微故事創作
Thumbnail
這篇是馬特市徵文,微故事創作
Thumbnail
冷冷的天氣,相遇的咖啡館 👧呼……好冷喔! 🧑點一杯吧!點一杯熱飲暖暖身子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冷冷的天氣,相遇的咖啡館 👧呼……好冷喔! 🧑點一杯吧!點一杯熱飲暖暖身子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