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nus AI Agent - 對你沒看錯就是全球領先的那個 「Manus」AI代理
開場故事:菜鳥 AI 的第一次出征
話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實驗室的最新「秘密武器」——代號「屠龍者 7 號」的 AI,正準備踏上它的第一次打怪之旅。我們的目標很簡單:讓它在經典 RPG 遊戲《遠古傳說》裡,自動練功,成為全服第一的戰士。我們給它輸入了全套的遊戲攻略、最佳裝備組合,甚至還有幾百萬字的玩家心得。我們滿心期待,準備見證一個傳奇的誕生。
然而,傳奇的開端總是充滿……意外。進入遊戲後,「屠龍者 7 號」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新手村接任務,而是對著一隻無害的小雞,施放了終極大招「末日審判」。可憐的小雞瞬間化為灰燼,而我們的 AI 則因為魔力耗盡,被路邊一隻史萊姆輕鬆解決。螢幕上大大的「GAME OVER」,宣告了菜鳥 AI 的第一次出征,以一種極其滑稽的方式,草草收場。

我們這才意識到,原來在 AI 的世界裡,「打怪」這件事,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它不懂什麼叫「循序漸進」,也不理解為什麼不能對著新手村的 NPC 亂放技能。在它的邏輯裡,最強的敵人,就該用最強的招式,至於後果……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深度分析:AI 打怪的「智」與「障」
這個哭笑不得的開場,其實揭示了當前 AI 在遊戲領域面臨的核心挑戰。我們渴望創造出聰明、擬人、甚至能與我們鬥智鬥勇的 AI 夥伴或對手,但現實卻常常骨感得讓人想笑。
目前的遊戲 AI,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腳本型 AI」,它們的行為完全由開發者預先設定好的腳本決定。就像是提線木偶,雖然能做出各種複雜的動作,但永遠無法跳出劇本的框架。你只要摸透了它的套路,就能輕鬆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遊戲裡的敵人,看起來總是那麼「人工智障」。
第二類則是「學習型 AI」,例如我們的「屠龍者 7 號」。它們透過機器學習,不斷從遊戲環境和玩家行為中吸取經驗,從而進化出自己的行為模式。這類 AI 的潛力無窮,理論上可以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玩家的水平。但它們的「智商」高度依賴訓練數據的品質和數量。如果訓練不足,或者數據有偏差,就可能養出一個「偏科」的 AI,就像我們那個只會欺負小雞的「屠龍者 7 號」。
經典案例:從 AlphaGo 到 OpenAI Five
當然,AI 打怪的歷史上,也不乏光輝的時刻。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 DeepMind 的 AlphaGo。雖然圍棋不是典型的「打怪」遊戲,但它所展現出的超越人類的計算和決策能力,為遊戲 AI 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而在更傳統的遊戲領域,OpenAI Five 在《Dota 2》中的驚人表現,更是讓全世界的玩家和開發者為之震撼。這五個 AI 組成的戰隊,透過數萬年的自我對戰訓練,學會了複雜的團隊合作、資源管理和戰術規劃,最終擊敗了世界頂級的人類職業戰隊。OpenAI Five 的成功證明,只要有足夠的訓練和優化的演算法,AI 完全有能力在最複雜的戰略遊戲中,達到超人的境界。
它們的勝利,不僅僅是技術的突破,更像是一場哲學辯論。當 AI 能夠在需要創造力、直覺和團隊精神的領域擊敗我們時,我們該如何定義「智慧」?我們與我們創造出來的「智慧」,又該如何相處?

結語:當 GPT 愛上……打怪
從只會追著小雞跑的菜鳥,到稱霸世界的電競冠軍,AI 的打怪之路,就像一部充滿笑料與驚奇的冒險史詩。它們或許還不完美,有時會犯下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但它們的每一次進化,都在推動著遊戲世界的邊界。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遊戲夥伴,不再是只會重複單調對白的 NPC,而是一個個有個性、有脾氣、甚至會跟我們開玩笑的「靈魂」。它們會在我們陷入困境時伸出援手,也會在我們得意忘形時,給我們一個小小的教訓。它們會是我們的老師、對手,甚至是朋友。
至於那個被史萊姆打敗的「屠龍者 7 號」?別擔心,我們已經為它更新了程式碼,現在它正沉迷於……釣魚。畢竟,誰說英雄一定要打打殺殺呢?在 AI 的世界裡,或許真正的傳奇,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寧靜的湖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