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有幸透過三校聯合跨校選課方式,參與 臺大創意創業學程NTUCEP 陶韻智教師的《創新思考與策略實務:全球頂尖企業的創新思維與作法》。這是 2025/10/01 第五週課程筆記與心得,本次課程有幸參與台灣新創圈的關鍵人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Jamie Lin)與學生們的分享。他不僅是創業者導師,更深度參與大型企業的 AI 轉型。
本次並非主題講座形式,而是與同學們互動提問中,來探討AI時代下創業與職涯「金三角」、全球化視野的深度思辨、產品切入市場時機、團隊選人與文化。由於學生們問題類型順序隨機跳題,因此將當時課堂筆記,透過 NotebookLM 來輔助整理。1. 從對事物的「真愛」出發

職涯金三角方法:
- 熱情/真愛 (Passion/Love): 你內心深處真正著迷、反覆鑽研也不厭倦的事物。
- 市場 (Market): 有人願意為此付費的價值。
- 天賦 (Talent): 你比別人更具優勢或潛力的領域。
三個圈圈交集即「金三角」。若只從「市場 (Market)」出發,可能賺到不錯的錢但缺乏熱情導致對人生感到不滿足。最重要是對職涯有真愛,熱情如同煙火絢爛卻短暫,很容易在遇到挫折時燃燒殆盡。然而,真愛是一種根植於 DNA 的執著,即使沒有外在回報也依然會投入時間去深研的事物。
從「真愛(Love)」出發,會自然地投入心力去培養「天賦(Talent)」,並更有韌性地去尋找「市場 (Market)」的切入點,從而建立一個可持續且充滿意義的職涯。
聽到這段時我直接聯想到 茂木健一郎《IKIGAI・生之意義》書中所提到 IKIGAI 的四個關鍵面向:
- 你熱愛的:讓你內心充滿熱情、讓你感到快樂的事。
- 你擅長的:你具備專長、做得好的事情。
- 世界需要你做的:你能為這個世界帶來貢獻。
- 你能獲得回報的:你能從中獲得報酬或實質回報的事情
從這四個圈中找到交集重疊之處,那就是 IKIGAI・生之意義。
・・・
2.臺灣新創不應該只求「出海」,要立志「征服世界」
台灣新創團隊的在思考國際化策略,常出現「出海」一詞。然而,Jamie 指出這個詞彙本身就反映了一種侷限性的「小島心態」,想著先在區域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從創立第一天起,就在思考如何「征服世界」。這樣的目標差異,決定了公司在產品、市場策略、人才招募和資源配置上的每一個決策。企圖心的大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最終可能達到的高度。
這樣心態主要受限於創業者生活在繁體中文生態與大中華知識框架,對於英文能力與全球知識不足。以及我們的教育體系較少在「培育領袖」,多半在於服從規則與標準化考試,像是「狼」被馴化成溫順等待指令的「哈士奇」,等到數年社會化後,找回被馴化的「狼性」。相比西方國家孩子藉由組織活動、領導社團、專題討論更容易培育溝通協調、決策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業者養成需要十年時間不斷去學習,這段時間不是幫助你變得更成功,而是怎麼樣幫助你變成一個更優秀的創業者。讓你更清楚做一個新創公司六個月的策略是什麼?
・・・
3.團隊的命運,80% 在第一天前就已註定
許多新創團隊花費希望能提升團隊的效率與向心力。因此花費很多心力在團隊儀式上、管理流程與企業文化活動。但一個團隊的文化、效率與最終成敗,有高達八成的因素在「招募」階段就已經決定了。如果找錯了人,再好的管理技巧也無法提升;反之,如果找到了對的人,儀式會幫助團隊有更好情緒,而形成高效協作的文化。
・・・
4. Steve Jobs的「晚春」哲學
新創是一種「暫時性的存在」,其終點只有兩個:成功轉型為成熟公司,或失敗後消失。新創的存活率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在資金燒光前,用最低成本、最短時間做最多次嘗試(MVP)的戰術,瘋狂迭代直到撞上那個能引爆市場的 產品與市場契合點(Product-Market Fit)。
在時機點掌握上,Jamie 引述了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的「晚春」哲學,這個東西還沒有主流化,好比季節還沒到夏天前夕。在商業的世界裡面可能是再過一年或半年要主流化。在智慧手機競爭階段,蘋果正研究 iPod 等到其他品牌發展智慧手機快成熟時,才切入市場。資源充足的大公司可以在「晚春」時切入。然而,資源有限的小公司,則必須採取「早春」策略,更早地以破壞性創新切入,搶占利基市場。
・・・
5. AI 時代需要鑑別「美與好」的能力
在臺灣1965年,農業從業人口200萬人約佔全國就業人口 54%,到了2024年農業就業人口為49.4萬人,占全就業人口4.3%。隨著 AI 技術的來臨,正如同當年的農業革命,是一場不可逆的結構性轉變。專業人士務必避免陷入當年的思維,固守著即將被自動化的技能。
AI 工具讓過去需要專業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門檻大幅降低,當執行越來越自動化。任何人都可以用 Prompt 指令生成一個網站。能夠精準描述出理想樣貌與使用者體驗的人,才能利用 AI 創造出最卓越的成果。因此,人文素養、美學判斷力與品味,在 AI 科技時代變得格外重要。定義、描述與辨識「什麼是美與好」的能力。是人類不可取代的價值。
・・・
6.定義自己理想的「財富 (Wealth)」
「錢 (Money)」本身沒有內在價值,只是一種儲存與交換價值的介質,是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工具」。而真正的「財富 (Wealth)」,是你內心渴望的狀態,可能包括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家庭關係、有意義的人生體驗、與摯友共度的時光,過得快樂沒有什麼遺憾。許多人因為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反正錢可以換東西,覺得只要賺到足夠的錢,就能換取這一切,最終陷入「窮得只剩下錢」的困境。Jamie 表示自 2009 年從美國回臺後的核心使命是讓臺灣更好,期望孩子以身為臺灣人為榮,因此將各方面貢獻給臺灣。而這就是他的「財富 (Wealth)」。
・・・
7.與全世界優秀的人學習
培養自律學習習慣,Jamie 每天早上7:00至7:30是固定的寫作時間。這段時間從當日閱讀的 100~150 篇全球科技與商業文章中尋找靈感,將最值得分享的觀點迅速整理成文。較少閱讀制式的產業報告,因為許多報告由缺乏第一線經驗的研究者撰寫,參考價值有限。資訊來源偏好一手新聞報導,並花許多時間收聽 Podcast 與觀看 YouTube 上的創業者深度訪談。過去難去接觸全世界優秀的人,但我們可以藉由網路上的專訪,與全世界優秀的人學習。寫作是整理思緒、加深印象的最佳方法,透過輸出來讓模糊的想法結構化、將知識內化。
該課相關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