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 Mech Muse 👋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則對台灣機器人產業超關鍵的新聞:國發基金準備提撥 100 億元,投資智慧機器人技術與應用,裡面還包含「人形機器人」這一塊!
這篇文章我會帶你:- 看懂這次政策的重點與背景 🧩
- 用時間線梳理整個推動過程
- 延伸分析:這筆錢會怎麼花、誰可能最受惠
- 最後幫你整理觀察重點,讓你能快速掌握這波「政策+產業」的方向
政策重點與背景|百億資金押注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
這次重點很明確:國發基金將投入 100 億元、鎖定智慧機器人產業,包含人形機器人。這不只是一次性補助,而是一個長期投資計畫。
事實上,這是行政院在 2025 年推動的「AI 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的一部分。這個計畫分成兩層:
- 政府編列 4 年 100 億元 做研發推動 💡
- 國發基金再投入 10 年 100 億元 做投資帶動 💰
目標很清楚:希望 5 年內讓台灣服務型機器人的產值,從 40 億提升到 500 億!
為什麼現在要做?
因為全球都在往「Physical AI(把 AI 放進真實世界)」這條路走。像是工廠自動化、照護、物流、甚至旅宿業,都在找能「落地」的機器人應用。而台灣的半導體、馬達控制、AI 模組都很強,但缺乏系統整合與驗證場域。這次政策正是要補上那一塊。
更細一點的政策架構是這樣:
- 研究中心:沙崙
- 應用研發:六甲
- 產業聚落:柳營
並且會同時強化「資安、標準、法規」及「人才培育、示範場域」四大面向。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機器人這次被正式寫入政策焦點。全球的龍頭像 Tesla 已經喊出要量產 Optimus,每年 100 萬台。根據 DIGITIMES 的估計,2025 年人形機器人只占全球市場 0.2%,但 2026 年可能上升到 0.8%。這意味著成長空間超大,只要成本和模組能壓下來,爆發點就會來。
時間線回顧|這波政策怎麼演進? 🕒
📅 2024/08/27
數位部公布「加強投資 AI 新創實施方案」,宣布國發基金將啟動 10 年、100 億元投資,針對未上市櫃 AI 或數位經濟企業,與民間共同投資(1:1 或 2:1 配比),預計 2025 年正式受理。
📅 2025/05/15
行政院會正式通過「AI 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定下「4 年研發+10 年投資」雙軌策略,明訂產值要從 40 億衝到 500 億。這是第一次明確把「機器人」拉進國家級政策主軸。
📅 2025/06–10 月
政策進入落地階段。行政院公布「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確定三大基地(沙崙、六甲、柳營),並強調「標準、資安、法規、人才」要一起動。國科會也同步啟動國際合作與學研計畫。
📅 2025/07/22
產業研究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短期會先推出「0.5 版」(輪式+夾取),鎖定特定場域;真正的「1.0 版」(雙足+靈巧手)要等模組成熟、成本下降,預計 2029 年後才會大幅量產。
📅 2025/11/10
DIGITIMES 公布消息:國發基金百億資金確定投向智慧機器人產業,包含人形機器人。時間點剛好對上全球產業升溫期,象徵資金與需求終於同頻共振。
延伸解析|這筆錢怎麼花?誰會受惠?怎麼觀察進度? 🔍
💡 投資機制怎麼運作?
這筆資金不是補助,而是「共同投資」。
- 一般投資比:1:1(政府:民間)
- 政策重點項目:最高可達 2:1
- 投資期 7 年、退出期 3 年
- 若新創有境外架構,也能專案核准
這樣的設計讓政府能「放大民間槓桿」,又不會讓資金卡死。
🤖「人形機器人」在政策中的定位
這次的主軸是「智慧機器人」,而人形是其中一個關鍵分支。台灣暫時不會一口氣衝全人形應用,但像致動器、減速器、感測器、AI 控制模組、電池與熱管理、ROS 軟體堆疊這些零組件,本來就是我們的強項。政策就是要讓研發端、模組端、場域端串起來。
🏭 哪些產業最可能受惠?
A. 零組件供應鏈:馬達、減速器、力矩感測、電池、控制器等,短期最有機會看到接單。
B. 系統與軟體整合:ROS 2、運動控制、視覺伺服、遠端監控,示範場域一啟動需求就爆。
C. 應用服務端:物流、電子廠務、照護、旅宿、商場導覽等,最能反映政策成果。
📊 如何判斷政策有沒有「真的在動」?
四個指標可以追:
- 國發基金投審進度(件數與投資比例)
- 示範場域啟用情況(沙崙、六甲、柳營)
- 安全與資安標準制定(是否建立檢測規範)
- 人形模組成本變化(特別是力控與減速器)
⚠️ 風險與挑戰
- 成本仍高:短期只能靠「0.5 版」落地。
- 法規與保險制度還沒跟上:特別是醫療與公共場域應用。
- 維運與人力:後端維保仍是大挑戰,政府雖有規劃職訓,但企業端還需時間。
總結|兩條主線:示範場域+共同投資 🧭
這次政策最值得關注的兩件事是:
1️⃣ 示範場域先行:三大基地(沙崙—六甲—柳營)已經定案,代表政府會優先在真實環境驗證技術。能解決現場痛點的團隊,將是第一批拿到訂單的人。
2️⃣ 共同投資帶動民間:國發基金這 100 億不是補助,而是「投資」。透過 1:1 或 2:1 配比,讓好技術能更快進入市場,同時也帶出更多民間資金。
👋 如果你喜歡,歡迎追蹤我 Mech Muse。
延伸閱讀:
【Mech系列】 美國人型機器人公司總覽|開場篇:含各公司詳細介紹🤖
【Mech系列】美國小型核能新勢力大揭密:8 大公司完整解析
【Mech 系列】全球機器人補助與政策總覽|各國政策解析方向
【Mech系列】人形機器人核心硬體全解析:從零件開始的下一場科技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