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石案與忠誠的界線|當「歷史和解」模糊了背叛的本質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統派團體舉辦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追思會」,會中名單出現吳石,引發社會爭議。有人以「歷史應寬容」為由,試圖淡化他通敵的事實,甚至稱他是「時代的受害者」。然而,對一個曾身居國防部參謀次長的高階將領而言,他的行為不只是思想傾向問題,而是對國家信任結構的破壞。歷史可以理解人的處境,但歷史也必須審慎分辨是非。

raw-image

  我始終相信:「把別人的命當賭注,都是罪該萬死。」這句話不是情緒化的咒罵,而是軍人對忠誠的最根本信念。情報是戰爭的生命線,背叛者的一次通報,可能讓前線上千名士兵喪命。吳石或許身處時代夾縫,但他確實做出背離國家的選擇。這樣的人,不配被追思為白色恐怖的受難者。

一、戰後中國的兩個極權:夾縫中的錯亂信仰

  吳石生於清末,出身保定軍校第六期,與張治中、楊傑等同期,是北洋體系下培養出的職業軍人。他並非黃埔嫡系出身,這樣的背景意謂他在政治上並無堅定的黨性,更多是一種服從軍令、講究紀律的「職業中立」。此處須謹慎指出:這類軍事菁英多半以制度與軍紀自我定位,未必以政黨認同作為首位的忠誠根基。

  然而,到了抗戰與內戰後期,「政治傾向」已成為決定命運的分界線。軍人不再只是服從命令的執行者,而被迫在國共兩個權力中心之間選邊站。對許多像吳石這樣的將領而言,這不僅是現實抉擇,更是信仰撕裂。

  他或許被時代推著走,也可能對國民黨內部的腐敗與派系失望,但他出身於軍閥年代的治理經驗:效忠可轉移、權力可重新分配,在危亂之際仍可能影響判斷。當共產黨以「反貪」、「平等」、「民族救亡」的烏托邦式口號崛起時,他很可能把這視為「另一條救國之路」。

  問題在於,當時的共產黨並非理念不同的政黨,而是正以武裝叛亂方式推翻合法政府的敵對勢力。吳石最終選擇通敵,這不只是政治誤判,更是把前線士兵的生命置於不顧。對一位身居高位、握有軍事情報的將領而言,這樣的行為等同於背叛袍澤,也背叛了他宣誓保衛的國家。歷史詮釋可以同情其處境,但不能因此抹除責任。

raw-image

  他或許相信自己是為理想而戰,但理想不能凌駕於責任之上。軍人可以無黨,卻不能無國。當一個高階將領以個人信念取代國家立場,那就不再是中立,而是背叛。

二、忠誠的界線:理想可以被辯解,背叛不能

  戰爭中的忠誠,不是單純的政治偏好,而是對國家整體存亡的責任感。國軍的軍人誓詞有一句:「誓死效忠中華民國。」這不只是口號,而是一條「信任鏈」上級信任部屬、部屬信任上級、整個軍隊信任國家。這種信任一旦崩潰,體系便會瓦解。

  吳石以「理想」為名背叛,不僅違背誓言,也摧毀了這條信任鏈。當他傳遞情報給敵對武裝,他不是單純「選擇了另一邊」,而是親手讓自己指揮的部隊暴露在敵方視野之中。那不是浪漫的革命行為,而是讓無數戰士成為政治實驗的犧牲品。歷史研究可追問其動機,但制度層面必須明確判定其行為性質:理想可以被辯解,但背叛不能。

三、白色恐怖不該成為背叛的庇護所

  國民黨出席追思活動,表面上是對威權時期濫權的反省,實際上卻模糊了「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定義。白色恐怖的本質,是政府對無辜平民、思想異議者的打壓;而吳石案,屬於戰時情報叛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若將確定通敵的人與被誣陷的政治犯並列,等於向社會傳遞「背叛也能被重新包裝成理想」的錯誤訊號。

  歷史記憶的和解,需要以真相為前提,而不是用模糊的包容掩蓋錯誤。真正的轉型正義,是釐清責任,而非把所有悲劇平面化。若今日的國民黨以「受難者普遍化」為名,把吳石也納入白色恐怖追思範圍,那麼它不僅否定自己曾被共產黨擊潰的歷史,也讓「忠誠」二字變得毫無意義。從史學方法論而言,分類要清楚、脈絡要謹慎、概念不可滑移。

四、國民黨的歷史錯亂:黨軍陰影與國軍信任危機

  國民黨至今仍未徹底走出「黨軍思維」的陰影。從抗戰到內戰,國軍長期是黨領導下的軍隊,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國家軍隊」。此一制度遺緒,使忠誠對象長期被混淆:士兵效忠黨、軍官效忠領袖,卻少有人真正以國家作為忠誠的最高位階。

  吳石案的悲劇,正是這種制度錯亂的縮影。當一個將領自以為可憑個人信念重新定義忠誠,很可能正是因為體制本身未賦予他「超越政黨」的國家認同。也因此,今日國民黨在價值定位上經常失重:一方面懷舊「舊國軍榮光」,另一方面卻模糊國家與政黨界線,容易犯下「替敵辯護、誤判民意」的錯誤。民進黨固然會藉此擴大攻擊,但根本責任仍在國民黨自身:如果軍隊不是國家的軍隊,你眼中的國軍是什麼?黨軍嗎?

五、從歷史警示到現代隱憂:滲透從未停止

  70年後的今天,沒有人能保證國軍內部不會出現新的吳石。統戰與情報滲透從未止息,更令人憂心的是,滲透已從情報層面進入價值層面:以「文化交流」、「民族情感」等話術侵蝕軍隊的忠誠。當社會逐漸習慣對背叛的「理解」凌駕於對責任的「判定」,忠誠便會被貶值為政治口號。

  因此,吳石案不只是歷史,它是制度防衛的起點。國安教育、保防體系、軍紀法制與退除役人員的行為規範,都必須持續更新;更要在敘事層面重建一條清晰的價值航道:軍人可以無黨,但必須有國;軍隊可以多元,但忠誠不可含混。

六、忠誠的倫理:理解可以存在,但責任不能消失

  我們可以理解一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困惑,但不能因此消除責任。歷史研究的同理與國家秩序的判定,是兩條需要並行而不相互吞沒的軸線。當歷史被政治化、被淡化,社會的價值坐標也隨之鬆動。

  吳石案提醒我們,理想主義若脫離了現實責任,就會變成災難。那個年代,許多人相信「新中國」會帶來平等與正義,但結果卻是另一種極權的誕生。這不是個體的原罪,而是民族在極端環境下的錯亂信仰。然而,作為高階將領,吳石沒有資格以此自辯,因為他所賭上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而是前線袍澤與國家安危。

結語

  歷史需要反省,但反省不能抹去是非。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值得被紀念,但叛國者不值得。當一個政黨把通敵者包裝成「時代悲劇」,是對真正受難者的侮辱,也是對現役國軍的傷害。

  吳石案最該被記取的,不是他最後為誰效忠,而是他證明了:一旦軍人的忠誠動搖,國家就會從內部崩壞。忠誠的界線不能由政治定義,只能由責任定義。理解可以是人性的溫度,但背叛必須被記住——因為唯有記住,後人才能明白:那些把別人的命當賭注的人,無論出於何種理由,終究不配被原諒。


參考資料

  • 監察院(2019),〈「密使一號」吳石共諜案審判十二人有八大違失〉,《監察院新聞稿》。
  • 《國家人權記憶庫》,(2020)。〈吳石案專題〉。
  • 李筱峰(2017),〈白色恐怖與政治受難者分類問題〉,《人權與歷史評論》。
  • 吳展良(2009),《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陳鴻瑜(2014),〈從軍人倫理看戰後國軍的忠誠困境〉,《國防雜誌》第25卷第3期。
  • Lin, Hsiao-ting (2010).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Routledge.
  • Taylor, Jay (2009).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Tanner, Harold (2015). Where Chiang Kai-shek Lost China: The Liao-Shen Campaign, 1948.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474會員
106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11/06
2025 年韓國 APEC 與蔡英文訪德兩場外交行動,揭示台灣仍受中國壓制、民主盟友僅停留口頭聲援的現實。唯有將半導體優勢轉化為外交槓桿,讓世界「離不開台灣」,才能真正翻轉孤立。
Thumbnail
2025/11/06
2025 年韓國 APEC 與蔡英文訪德兩場外交行動,揭示台灣仍受中國壓制、民主盟友僅停留口頭聲援的現實。唯有將半導體優勢轉化為外交槓桿,讓世界「離不開台灣」,才能真正翻轉孤立。
Thumbnail
2025/11/04
國民黨再次陷入十字路口。鄭麗文以「改革」「世代交替」、「重返正統」之名出線,看似為黨注入新氣象,實則揭開長期壓抑的結構性病灶。當台灣社會主流早已傾向「維持現狀、強化自衛」,當國際社會普遍警惕中共的擴張主義,鄭麗文卻以親中、降防為號召,背離時代共識。她的崛起並非政治革新的
Thumbnail
2025/11/04
國民黨再次陷入十字路口。鄭麗文以「改革」「世代交替」、「重返正統」之名出線,看似為黨注入新氣象,實則揭開長期壓抑的結構性病灶。當台灣社會主流早已傾向「維持現狀、強化自衛」,當國際社會普遍警惕中共的擴張主義,鄭麗文卻以親中、降防為號召,背離時代共識。她的崛起並非政治革新的
Thumbnail
2025/09/25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造成嚴重傷亡與財產損失,災情震驚社會。事前,農業部長曾公開表示「經評估,沒有立即潰堤危險」,原意是專業性的階段性判斷,卻在災後被地方政治人物拿來作為攻擊中央的口實。
Thumbnail
2025/09/25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造成嚴重傷亡與財產損失,災情震驚社會。事前,農業部長曾公開表示「經評估,沒有立即潰堤危險」,原意是專業性的階段性判斷,卻在災後被地方政治人物拿來作為攻擊中央的口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當軍隊遇上歌劇院:最美自衛官的啟示 三宅由佳莉不是靠星探發掘,而是透過軍中甄選,從此成為自衛隊裡最特別的職務之一。
Thumbnail
當軍隊遇上歌劇院:最美自衛官的啟示 三宅由佳莉不是靠星探發掘,而是透過軍中甄選,從此成為自衛隊裡最特別的職務之一。
Thumbnail
我叫金子良太郎,在仙台生活了十五年。平常的日子就是陪伴太太和三個孩子,週末帶他們去公園、逛超市,偶爾在深夜,才會安靜下來寫寫文章。這次想和大家談談即將到來的日本大選。因為大勢看起來已經很明朗——日本大概會出現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 日本的第一位女首相 對於日本社會來說,「第一位女首相
Thumbnail
我叫金子良太郎,在仙台生活了十五年。平常的日子就是陪伴太太和三個孩子,週末帶他們去公園、逛超市,偶爾在深夜,才會安靜下來寫寫文章。這次想和大家談談即將到來的日本大選。因為大勢看起來已經很明朗——日本大概會出現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 日本的第一位女首相 對於日本社會來說,「第一位女首相
Thumbnail
AI 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但人類在策略與創意上仍牢牢掌握優勢;美英正籌劃簽署跨世紀技術協議,藉此鞏固全球產業鏈主導權;同時,AI 正推動太空與軍工產業成為新興經濟力量。這些動態不僅勾勒出技術與國際合作的脈絡,更揭示投資人應該關注的潛在機會
Thumbnail
AI 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但人類在策略與創意上仍牢牢掌握優勢;美英正籌劃簽署跨世紀技術協議,藉此鞏固全球產業鏈主導權;同時,AI 正推動太空與軍工產業成為新興經濟力量。這些動態不僅勾勒出技術與國際合作的脈絡,更揭示投資人應該關注的潛在機會
Thumbnail
紫微斗數中,有代表自己尊嚴面子的紫微星,也有代表人類原始慾望第一顆星貪狼星,當我們有了慾望,接下來如何去完成這個慾望呢?今天來聊一聊,第二顆破軍星! 說到破軍星,就會想到他的大破大立,先破而後立,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他代表了,破耗跟創意,能夠後立的就是有創意,只有先破的,就是破耗!
Thumbnail
紫微斗數中,有代表自己尊嚴面子的紫微星,也有代表人類原始慾望第一顆星貪狼星,當我們有了慾望,接下來如何去完成這個慾望呢?今天來聊一聊,第二顆破軍星! 說到破軍星,就會想到他的大破大立,先破而後立,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他代表了,破耗跟創意,能夠後立的就是有創意,只有先破的,就是破耗!
Thumbnail
AI產業正快速擴張,從語音生成的真實感挑戰,到旗艦模型的使用者風暴,再到金融資訊服務的智慧升級,每一步都牽動市場與用戶體驗。Meta、OpenAI、Google分別在語音、模型與金融領域出招,揭示AI未來應用的多面戰場。
Thumbnail
AI產業正快速擴張,從語音生成的真實感挑戰,到旗艦模型的使用者風暴,再到金融資訊服務的智慧升級,每一步都牽動市場與用戶體驗。Meta、OpenAI、Google分別在語音、模型與金融領域出招,揭示AI未來應用的多面戰場。
Thumbnail
最近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說:「最近真的好卡,想去補運一下…」 然後就有人甩出關鍵字:「你知道天赦日嗎?那天補運特別有用!」 我立刻上網查了一下,發現真的很多人都趁這天報名 祈福法會,償還受生錢、補財庫、點燈消災等等的活動。 天赦日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上天赦罪,萬事可解的大吉日」。 在這一天
Thumbnail
最近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說:「最近真的好卡,想去補運一下…」 然後就有人甩出關鍵字:「你知道天赦日嗎?那天補運特別有用!」 我立刻上網查了一下,發現真的很多人都趁這天報名 祈福法會,償還受生錢、補財庫、點燈消災等等的活動。 天赦日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上天赦罪,萬事可解的大吉日」。 在這一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