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但人類在策略與創意上仍牢牢掌握優勢;美英正籌劃簽署跨世紀技術協議,藉此鞏固全球產業鏈主導權;同時,AI 正推動太空與軍工產業成為新興經濟力量。這些動態不僅勾勒出技術與國際合作的脈絡,更揭示投資人應該關注的潛在機會
影音版
🔹 行銷五大職位,AI難以取代

🔍 知識補充
• SEO 與內容策略:AI 能輔助搜尋演算法分析,但對於「理解用戶心理」與「預測趨勢」仍不足。
• 數據分析師:AI 可跑數據,但解讀背後意涵、連結商業決策,依舊需要人類經驗。
💬 生活化說法 就像廚房裡的自動切菜機能幫忙備料,但「要煮什麼菜、怎麼呈現餐桌氣氛」這些仍要靠廚師的美感與判斷。
🏭 產業鏈角度 行銷仍是「價值鏈最接近消費者的環節」。AI 工具強化效率,但品牌、策略與決策的價值鏈位置仍牢牢在人類手裡。
💰 投資角度 行銷科技(MarTech)與 AI 工具會快速普及,但高階行銷人才需求依舊強勁,相關培訓、顧問與品牌管理公司反而會受益。
🔹 美英即將簽署跨世紀技術協議

📌 新聞整理 英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宣布,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英的一部分,美英將簽署聚焦 AI、半導體、電訊、量子運算 的技術協議。此舉旨在深化數萬億美元產業合作,推動技術標準制定與產業鏈整合。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與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也將同行,顯示雙方合作規模之大。
🔍 知識補充
• 技術協議影響:牽動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與標準話語權。
• 跨國巨頭參與:讓協議不只停留在政府層面,而能直接影響產業生態。
💬 生活化說法 就像兩大超市聯手,決定商品的定價與供應鏈規則,影響的不只是廠商,連消費者也會跟著改變購物習慣。
🏭 產業鏈角度 美英協議若確立,將形成「技術標準共識圈」,對中國與其他國家形成外部壓力,半導體與雲端運算的上中下游都會被牽動。
💰 投資角度 半導體、量子運算與 AI 安全相關產業會受益。特別是 Nvidia、Arm 等關鍵企業,將成為市場資金追逐焦點。
🔹 AI 推動太空、軍工產業新一波成長

📌 新聞整理 AI 熱潮不僅限於智慧汽車與機器人,市場預期 太空與軍工產業 將是下一波受惠者。美股近期 AI 題材不斷擴散,從 Nvidia 的領先到 Oracle 的雲端佈局,反映 AI 帶來的運算需求正推動能源、衛星與國防產業。
🔍 知識補充
• 太空經濟:AI 可提升衛星數據處理效率,加速太空商業化。
• 軍工變革:AI 用於無人機、戰場模擬與決策系統,重塑國防工業。
💬 生活化說法 就像給飛行員裝上一台「超級導航」,能在極端條件下即時判斷方向,提升任務成功率。
🏭 產業鏈角度 AI 帶來「運算+能源+安全」需求,從晶片、電池到火箭發射,都可能因技術突破而改變競爭格局。
💰 投資角度 太空 ETF、軍工股將成為資金新寵。投資人可關注 SpaceX 相關供應鏈、以及美股國防與能源板塊。
💡 我們的觀察
今天的三則新聞勾勒出三大面向:
• 人類優勢:AI 難以取代策略與創意,行銷人才仍是企業競爭核心。
• 國際格局:美英協議展現跨國合作力量,將決定未來十年的技術規則。
• 新興產業:AI 帶動太空與軍工產業,投資機會正逐步成形。
AI 的未來不是單一產業的故事,而是 人才、國際合作與新經濟板塊 的三重交響。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