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登入方格映入眼簾還是熟悉的介面,感謝Sylvia 的邀約讓我再次回到「方格子」記錄生活
剛剛結束雙11的活動除了充滿各式採購的活動,1111這個時間點讓我意識到2025年即將步入尾聲了,回首在去年這個時候我們所做的年度計劃或是新年新希望是不是都有達到自己心目中的百分比呢?還是針對當初的雄心壯志現在大多都是以虎頭蛇尾來收場?
馬上翻開自己的子彈筆記本來觀看進度
其實針對這「達成率」這一點我原本會很在意完成多少,至少要達成多少的進度時常困擾著我,年度目標把數字灌在裡面當然會更有效率的去檢視自己進步多少,有多少的地方可以改進?我還能如何加快進度?甚至超越進度!
這些看似正在進步的數據卻在其他面向給自己帶來壓力還有潛意識的排斥,後來還發現有些設定的目標根本就互相矛盾,舉例來說我有其中一個年度目標是「體脂肪率維持12%,骨骼肌達標55公斤」這個內容,當時我的體脂肪是12%沒有錯,但是骨骼肌卻只有46公斤,要知道骨骼肌的增生是非常困難的,除了透過增加重量訓練之外,還要有固定的飲食攝取跟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更有效率的增加肌肉量
但是當時偏瘦的狀態要在重訓的課表裡再多增加重量那就是自找苦吃又容易受傷!因為真的沒力呀~外加上我在工地本來就會付出許多的勞動力,要再額外增加重訓課表的強度就很不切實際,所以我也逐步修改自己的目標內容,把「維持體脂肪率12%」的目標拿掉,練肌肉之前還是要給予足夠的燃料,吃得夠補的足雖然體脂肪率會上升,但是這樣才有基底給予更充足的能量去應付平日的勞動跟健身房的運動量
除了有時間性的工作內容,我現在把終身會持續做的目標拿掉時間軸,像是「健康」、「親子互動」、「自我成長」、「理財」、「接觸新事物」等內容,除了給予自己想要呈現的理想目標之外,我會給他賦予“有開始就好”,至於每天的進度是不是要完全達標就不是那麼重要
有每天的開始才有明天的延續
簡單的持續可以達成,一年後、兩年後直至十年後再回頭看,我很相信那時候的我肯定會很感謝現在的自己,就像現在的我很感謝十年前的我有陪孩子運動的習慣,這些點滴的開始不用設定KPI,只要知道這是對的方向,走下去就對了,但是總要有個開始,有開始就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