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占庭帝國的貴族階序,如果在1259年,尼西亞收復君士坦丁堡前夕,上層大概長這樣:
1.「專制公」(Despot)2.「至尊奧古斯都」(Sebastokrator,sebasto是希臘語的奧古斯都對譯詞)
3.「凱薩」(Caesar)
4.「大總督」(Grand Duke)
5. 「第一皇家掌衣官」(Protovestiarios,總督一切帝國財政)
6. 「大家內官」(Grand Domestic,榮譽高級軍事銜,曾經是中央軍Tagmata最高階的司令)
7. 「軍營總兵官」(Grand Stratopedarch,新職位,為皇帝寵臣創設的)
8. 「第一司馬」(Protostrator,本意是首席皇家馬廄管理人)
9. 「大近侍官」(Grand Primikerios)
10. 「首席奧古斯都」(Protosebastos)
……
英國的拜占庭史學家Michael Angold指出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尼西亞帝國時代,「官銜」和「貴族銜」有混同的現象。
也就是說,在那以前,尊貴的榮譽銜跟官職是兩個系統,並不是可以簡單把它放在一起比較高低的東西。
但尼西亞帝國之時,「專制公」、「凱薩」等榮譽貴族銜,卻跟「第一皇家掌衣官」這種有實際行政功能的職位放在一起比較高低。顯示出此時拜占庭這兩種體系此時混合為一、並且開始有簡化的現象。
&
圖片:巴列奧略王朝的米海爾八世,在1259年為尼西亞的共治黃帝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Miniature of Michael VIII.png"
資料來源:
Michael Angold, "The Fourth Crusade: Events and Contex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