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面明明變漂亮,流程卻像走迷宮
一、台鐵 App 很好用,網站卻像在整人?
用台鐵網站,會爆氣:「這介面不是很新嗎?為什麼用起來像 2005 年的操作流程?」
但台鐵 App 反而順得不得了:
- 選日期
- 拉時鐘
- 直接跳出 8 小時內有空位的列車
這是正常現代化 UX。
問題在台鐵網站本身的「系統結構」。
二、看起來整合,其實是四個互不相通的頁面
台鐵網站的線上訂票選單底下子選項:
- 個人訂票/團體訂票
- 列車時刻/車次查詢
- 剩餘座位查詢
- 團體訂票剩餘座位查詢
像是
不同年代做出的功能,被強塞在同一個 UI 裡。
它們之間完全沒有「流程連動」。
為什麼訂、查一次到位,而是拆兩個步驟?
✔ 狀況1 :選車次
車次底下有時刻表超連結,
查到車次呢? 你又要回到回到訂票介面,
而不是把查到理想的車次直接代入訂票介面。
有人或許會說那開新視窗阿,
但問題是為什麼不能整合在一起,搞得訂票跟上班一樣,
要幫公司解決系統鳥的問題= =
✔ 狀況 2:選時刻
本來以為選班次,是smart選項,
結果體驗最爛,
怪不得預設車次,旁邊才是時刻
譬如選個大區間時段,18:~21:00所有車次,
然後按確定,然後系統顯示訂票成功,然後也沒問你是不是你要的,
預設這段時間你都能接受,
實際上我是想看時段所有車次,選擇比較搭車時間充裕的時段,
結果變成系統直接幫你決定= =
三、網站為什麼會這樣?答案殘酷但真實
因為:
App 是重寫的,
網站是舊系統貼新皮。
台鐵網站後端可能是:
- 時刻表(1990s)
- 車次查詢(2000s)
- 訂票(更早)
- 介面(2020s 新皮)
難互通 API,
缺乏共用流程資料。
工程角度稱為:
功能整合(integrated UI),
但流程不整合(disintegrated UX)。
也就是體驗到的那種斷裂感:
「看起來是一個網站,但其實不是同一條流程。」
四、為什麼 App 就能做到「整段 8 小時全部列出」?
因為 App 是 直接用新的後端寫的功能:
- 傳入一個時間
- 後端回傳該時間起 8 小時內所有車次+餘票
- App 只需要顯示
流程是 2020s 的標準做法。
不像網站:
- 各模組不能互通
所以網站才會產生:
查詢不能帶進訂票、
訂票不能用代入查詢的車次、
查時段只有強制指派一班。
五、台鐵網站最典型的 UX「地獄循環」
車次 → 得先查 → 查完自己想辦法回訂票介面。
時刻→系統時段內強制指定最近的班次
而 App:
拉時鐘 → 8小時內所班次→理想
完全是現代 vs 古代的差別。
連國道客運網站車尾燈都看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