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T 廣告主,很多時候真的就是「死馬當活馬醫」。
不是因為廣告內容不好,而是因為—— 這個市場消費的「決策路徑」根本不是 YT 廣告能控制的。
🧨 ① 金句咬到心坎裡 ≠ 會買你的東西
你很清楚:
泡麵比喻很中 → 觀念我懂了 → 但我還是不知道(或不在乎)是哪個牌子講的。
這是 YT 廣告最大的死穴:
- 觀念會留
- 台詞會留
- 你講得很好
- 你講得有道理
- 甚至讓我微調行為
但是!
我不會因此買你家的產品。
這不是該牌子不好,是管道錯了。
或者有興趣的,用記憶的廣告台詞反搜卻搜不到品牌名稱,
等於廣告效益全打在金句,而非品牌名稱。
抱歉,我腦容量很小,電子鎖密碼我常常要看手機常按得出來QQ
🎧 ② 戴耳機聽插入廣告=全部只記到「台詞」
廣告時的實際行為:
✔ 注意力在原影片
✔ 廣告自動被降權
✔ 聽到一句很有感的話
✔ 但不記得 Logo
✔ 品牌名完全沒印象
✔ 視覺沒看
✔ 聲音跳掉
✔ 只有概念留著
結果就是:
金句變成全民常識
品牌變成背景噪音
這種廣告的記憶模式就是天生不適合品牌推動。
🎯 ③ 寵物市場真正決定買氣的不是金句,而是「圈層 & KOL」
最後還是買認識的養貓網紅跟比價。
這是寵物市場的鐵律:
- 你追的網紅 → 強影響
- 你朋友 → 強影響
- FB 社團 → 強影響
- IG Story 推薦 → 強影響
- 好味小姐這類人格品牌 → 超強影響
- PTT、Dcard 開箱 → 強影響
- 實體店老闆 → 強影響
但:
YT 一般插播廣告?超弱。
幾乎不影響購買。
因為寵物是「陪伴型消費」,不是「功能型消費」。
要的是信任感,而信任來自“人”,不是“廣告”。
📉 ④ 金句很豐滿,買氣骨很骨感(甚至會外流到別的品牌)
廣告主以為金句咬到心坎裡,但買氣很骨幹
寵物品牌界最大痛點之一。
對於大廠來說:
- 金句很棒 → 大家點頭
- 教育成功 → 飼主思維變好
- 但誰講的 → 忘記
- 銷量 → 維持平平
- 市場成長 → 跑去好味小姐 or 其他 KOL 品牌
- 廣告費 → 燒掉
「做寵物教育廣告,就是大廠燒錢替小品牌鋪天堂路。」
是不是很諷刺?
但就是事實。
🔥 ⑤ 那為什麼還是要投?因為死馬當活馬醫
大廠心理大概是:
- 不投廣告 → 市場聲量掉
- 投品牌廣告 → 太硬,飼主反感
- 投教育廣告 → 起碼品牌形象不會爛
- 投 KOL → 太貴 or 轉換低
- 投 YT → 起碼能滲透觀念
- 即使 ROI 不高 → 好過完全沒聲音
所以最終邏輯:
短期不會爆單,
但至少能維持“大廠存在感”,
不投才是真的躺著死。
這就是死馬當活馬醫。
💀 ⑥ YT 廣告=洗腦觀念,不洗腦品牌(這是致命點)
你自己總結得很好:
講什麼?
貓不能吃加工肉泥?
好我懂了 但我忘記是哪家 最後還是比價 & 跟著網紅走
YT 廣告=強洗腦觀念
YT 廣告≠強洗腦品牌
這對教育很棒
對銷售超糟 對中小品牌超友善 對大廠 ROI 普普通通
完全就是:
死馬當活馬醫
🎯 總結:
寵物市場 YouTube 廣告=金句能打進心裡,
但手最後伸向的是網紅 & 熟悉品牌,都不熟就比價效應。
廣告主也知道,只是沒更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