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老爆料震盪到政治掉漆:館長的綠、白、紅跳色劇,正式與台灣社會對質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台灣的政治舞台上,有人用口條吸引觀眾,有人用政策論述取勝,而館長 ~ 一位健身房老闆、直播巨人與社會情緒出口機器 ~ 則靠 立場的跳色速度 成為最具觀賞性的存在。

這一次,前員工的大爆料像一顆丟進泳池的啞鈴,激起的水花,不只濺在健身房牆上, 也濺在他這幾年換過的政治顏色上。

綠、白、紅,像是他自己的一套神秘選手配色, 只可惜,最近全都開始掉漆了。

raw-image

一、綠色時代:最激情、也最有生產力的歲月

很久以前,館長站在綠色光譜裡,像舞台中央的搖滾樂手, 吼著正義、反貪腐、挺台灣。
當時的他,是「網路正義的重量級選手」。
他痛罵誰,誰就上新聞;他支持誰,誰的選票就跳動。

他最近承認:「挺綠的時候,生意最好。
這話很真誠,也很殘酷,因為它讓我們一瞬間理解:

原來政治立場有時不是理念,而是營運策略。
綠色讓他的品牌蓬勃、會員增加、健身房熱鬧。
在那個時期,他的直播間像是一座數位廟宇, 群眾朝聖,激情澎湃,點閱率像香火般旺盛。

二、白色中段:失去耐心後的「中立之舞」

後來,他說累了。
「我不挺綠啦,我中立。」
「我不是政黨的人,我挺的是公平正義。」
「誰做不好我就罵誰。」

於是,他踏入了白色。白色聽起來體面,像是「客觀」、「理性」、「超然」的代名詞。 但在商業語境裡,它有另一種更誠實的翻譯:

兩邊都不能得罪,因為兩邊都是客源。

館長的白色時期,就像是在政治跑步機上維持平衡:坡度由執政滿意度調整、 速度由社會風向決定、 風扇則是網友罵聲的級數。
跑得太偏綠,藍營客人不進場;靠得太偏藍,綠粉立刻掉落; 保持白色,能減少退會率,也能維持直播流量。

白色,是折衷之色。但折衷太久,觀眾開始疲倦—而疲倦的關鍵點,不在館長,而在白綠正式翻臉的那一刻。

那時,柯文哲開始說自己「被政治迫害」。 白營支持者怒火直沖, 綠營則搬出資料反擊, 雙方像是一對吵到失去耐性的老夫妻, 連「壓抑已久的怨氣」都一起倒出來。

白綠的戰場煙霧瀰漫,夾在中間的館長像是一個被迫選邊、卻怎麼站都不對的中立商人。他不是突然而白,而是因為民進黨與民眾黨互相炸裂後,
「站在綠那邊」突然變得像是一種政治投名狀。
而館長的個性,哪可能願意簽?

白色不是他的逃避顏色,更像是一種:
「白綠都吵成這樣,我還能站哪裡?」
「你們的理念打成這樣,我還能替誰說話?」

他不是背叛綠,而是被白綠恩怨之間的裂縫推開。真正變掉色的,不是館長, 而是那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綠。

raw-image


三、紅色陰影:風向反撲、爆料猛如重訓

最近兩年,他的言論越來越容易被貼上「親中」的標籤。或許他自認只是說實話、講市場現實、批綠不代表挺紅。但在台灣,顏色是敏感的,連油漆都比政治光譜不容易掉色。

網路開始傳言:「館長越來越紅?」 「他是不是被對岸影響?」 「立場是不是跑偏了?」

再加上這幾天員工猛爆內幕—從經營管理問題到職場爭議、價值觀混亂…… 他的品牌、他的形象、他的道德光芒都開始受到挑戰。
這些爆料像是一把扳手,狠狠敲在他那三種顏色的塗層上。

一下子,綠的掉了、白的裂了、紅的剝了。
顏色不只掉漆,還掉得難看。


四、跳色之間:顏色只是包裝紙,商人才是真正永恆的底色

這場跳色劇演到今天,真正與館長對質的不是誰、不是前員工、不是媒體。

台灣觀眾的集體醒悟。

大家終於發現一件多年來不願承認的真相:
館長的立場不是政治哲學,而是品牌定位。
不是堅持,而是市場反射。
不是理念,而是「這段時間誰是大多數付錢的客群」的即時統計。

他從來沒有背叛誰,因為他從來沒有承諾什麼政治價值。
真正被背叛的, 是我們自己投射在他身上的那種「大義凜然」的幻想。

他只是做生意,只是直播, 只是運營品牌, 只是根據流量調整策略。

而我們用了太久的時間,才終於看懂商人的底色,
那不是綠,不是白,也不是紅,
而是 「最底層的顏色從來不是政治,而是永遠不會褪色的- 利益」。

raw-image

五、結語:顏色會掉,立場會變,只有生意不會說謊

可怕的是我們過去相信那些顏色是真的,館長這次風暴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在台灣,只要你是公眾人物,只要你愈紅, 你的政治顏色就會在不同人眼中變成不同的色票。

綠、白、紅,他可能都站過,也都掉過。但這次爆料事件,讓台灣社會第一次站在同一個舞台前, 看著這位曾經的網路巨人、槓鈴哲學家、直播狂人 - 與他真正的立場做了最誠實的對質。

不是他變了,是我們終於揭開那層亮面塗料, 看到底色。

而那底色其實很簡單:生意永遠比政治更現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傑羅米.野稿
0會員
4內容數
這裡放著一些太吵的想法, 與一些太安靜的感受。 沒什麼大道理, 只是把走過的日子、看過的人、突然閃過的念頭, 用文字暫時安置起來。 有時像草稿,有時像碎念, 有時則是連我自己都還沒看懂的東西。 如果你也喜歡那些不急著被定義、 也不急著變完整的句子 那麼這裡會是一個剛剛好的角落, 有沒有人看無所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然生命宛如心電圖,都會遇到高低起伏,只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這個觀點很重要,會影響你未來的發展,同時也是決定未來的前途,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態度該怎麼做比較妥當呢?
Thumbnail
當然生命宛如心電圖,都會遇到高低起伏,只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這個觀點很重要,會影響你未來的發展,同時也是決定未來的前途,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態度該怎麼做比較妥當呢?
Thumbnail
書中一提到人生工作的結果是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不知道各位當你看到這句話會有什麼啟發嗎?其實這句話真的是總結人生要有這三項必需品,你才能夠獲取不同的地位,套用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特別強調思維會影響你一生的價值,同時也會締造不同的將來,因此,我們這一生真的要好好提升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未來在路上被踩坑
Thumbnail
書中一提到人生工作的結果是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不知道各位當你看到這句話會有什麼啟發嗎?其實這句話真的是總結人生要有這三項必需品,你才能夠獲取不同的地位,套用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特別強調思維會影響你一生的價值,同時也會締造不同的將來,因此,我們這一生真的要好好提升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未來在路上被踩坑
Thumbnail
曾經在財商課程的老師有提到一些經典語錄「你索取的認知叫拾人牙慧,你實踐的認知叫智慧」,當下的我聽不懂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動機,後來當我看到這則文章之後,我赫然發現到原來想表達的是作者所標註的標題,全世界的真理統統都是踐行而來,不然怎麼會流傳到至今依然沒有被推翻?
Thumbnail
曾經在財商課程的老師有提到一些經典語錄「你索取的認知叫拾人牙慧,你實踐的認知叫智慧」,當下的我聽不懂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動機,後來當我看到這則文章之後,我赫然發現到原來想表達的是作者所標註的標題,全世界的真理統統都是踐行而來,不然怎麼會流傳到至今依然沒有被推翻?
Thumbnail
別人的建議不見的是事實,要眼見為憑 耳聽為虛,不是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可以定奪一切,這樣會違背自己的初心,同時也是失去做人的能力。
Thumbnail
別人的建議不見的是事實,要眼見為憑 耳聽為虛,不是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可以定奪一切,這樣會違背自己的初心,同時也是失去做人的能力。
Thumbnail
曾經孔夫子對兒子說過不學禮哪來做人,所以要有原理原則才能夠立足在世間,我們做人不可以忘本,可惜大多數被利益沖昏頭及迷戀權勢,逐步地失去做人的基本,甚至出現不擇手段,真是可悲。
Thumbnail
曾經孔夫子對兒子說過不學禮哪來做人,所以要有原理原則才能夠立足在世間,我們做人不可以忘本,可惜大多數被利益沖昏頭及迷戀權勢,逐步地失去做人的基本,甚至出現不擇手段,真是可悲。
Thumbnail
有一句經典語錄叫做「大道至簡」,看似容易的事情,不過人卻不是這樣想法的,寧願複雜而不願意堅信是簡單的,不過這些複雜最核心的真理乃至於最基本的定義而出發。
Thumbnail
有一句經典語錄叫做「大道至簡」,看似容易的事情,不過人卻不是這樣想法的,寧願複雜而不願意堅信是簡單的,不過這些複雜最核心的真理乃至於最基本的定義而出發。
Thumbnail
 故事發生狀況: 從九月份兒子去幼兒園,上班時間最怕幼兒園老師突然打電話,因為公立老師平常不會主動連絡,前幾天約11點半時,我的手機響起來,我立刻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原來是小孩在學校玩溜滑梯,走下旁邊的樓梯,模仿同學用跳的下來,結果一個重心不穩快要跌倒時,用雙手撐住地面才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傷,但左手疑似
Thumbnail
 故事發生狀況: 從九月份兒子去幼兒園,上班時間最怕幼兒園老師突然打電話,因為公立老師平常不會主動連絡,前幾天約11點半時,我的手機響起來,我立刻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原來是小孩在學校玩溜滑梯,走下旁邊的樓梯,模仿同學用跳的下來,結果一個重心不穩快要跌倒時,用雙手撐住地面才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傷,但左手疑似
Thumbnail
奧運賽事期間,比賽接踵而來,一場接著一場,我是桌球大外行,能追到球就不錯了,很難細看選手的戰略、技巧或特色,但還是想談一下前天看莊智淵打16強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奧運賽事期間,比賽接踵而來,一場接著一場,我是桌球大外行,能追到球就不錯了,很難細看選手的戰略、技巧或特色,但還是想談一下前天看莊智淵打16強的一些聯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