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日深秋的氣息變得格外明顯,一陣陣冷風吹來,頭內傳來微微、悶悶的痛,回到室內,臉頰與額頭也從冰涼慢慢轉變成微熱、徵燙。唉!可別著涼了。
說到風,習慣分類抑或知書達禮的人們,針對不同時節的風都為它們取了專屬甚至是好聽的名字。好比說清明節前後的春風;前一陣子的薰風;如今的金風;再晚一點的寒風。
有人問,它們——風究竟屬不屬於同一種物(大自然的產物)?
有些人說:不是。
因為它們來的地方不一樣,有些來自南方;有些來自北方,從地理位置來看,東西南北就是不同。人也是如此!雖然外表一樣有眼睛、鼻子、嘴巴,以及使用同一種語言(乃至不同語言),可是說到底就是不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然不無道理。
另外有些人說:是。
因為本質上是相同的,只是體感不同罷了。如同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但也有可能是如聽一席話;相同的話對某些人而言會覺得刺耳,某些人覺得稀鬆平常,某些人覺得好笑甚至產生愉悅感。因此,話的本意並無不同,不同只是聽的人的心理感受而已。
當然不只有風是特例,連月和季節也是,端月、花月、桐月........;孟春、仲春、季春........等不勝枚舉。其中究竟是同抑或不同,全看個人怎麼想,若用一句話概括即:風動旛動因人而異。
結語:惠風,無論你係甚麼名字,只要記得回來就行了!

最後一封情書
今日(11/20)從新聞看到了席絹寫的「最後一封情書」,內心有些起伏。
印象中雖然對她的作品未有過接觸,但今日的這封信還是寫出了我的共鳴,尤其這一段:「只是,目前純粹以文字表達出的美麗與訴說出的故事,無法在這影音炫麗與熱鬧成為主流的市場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純文字的創作已經失去了能夠靜靜傾聽的人群。」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非專業的文字創作者(工作者),但從方格子這些年的PO文也能看出一二,想必對真正的文字創作者(工作者)而言一定更覺得寒風陣陣。
再美的文字與詞意若無人欣賞,也只是獨守空閨,令人感到寂寥與惋惜。

赤馬紅羊劫
明年(民國115年/西元2026年),生肖屬馬,丙午年,屬炎(一把火叫火;二把火叫炎;三把炎叫焱ㄧㄢˋ;只不過沒有三把火這種年就是了,除非人為自己加!以上純屬不付責任的說法,請以幽默的心看待),天干地支同屬火,因此有許多人說丙午年是火氣相當旺盛的一年。再隔年,也就是後年(民國116年/西元2027年),生肖屬羊,丁未年,屬陰火及陰土。
然而,「丙午年」後連著「丁未年」是每隔60年便會出現一次的規則。若天干地支的組合規則不變,當年的組合再間隔60年就會重新來過一次,不足為奇。
相信近期有許多人聽過「赤馬紅羊劫」這個說法,也就是在未來的這兩年容易發生不同程度的天災人禍、社會動亂、國家戰爭等事件的可能。對於這個說法是否依舊得以套用於現今的社會有待時間驗證,或許加入AI發展的因素後更複雜的變化會帶來新的突破(向上或向下突破),當然股價泡沫的風險也並非不存在。
是以,我認為無論是好年與否(和好學校有壞學生;壞學校也有好學生同理),凡事不過度偏頗、不過分極端,保持中庸與善念,於外保持謹言慎行;於內維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就好。畢竟小老百姓的生活還是要過,整日因為恐懼而足不出戶還能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