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7/1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一年,他們在台南種下的樹

台南市這些年成為台灣的顯學,會變得這麼夯,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是王浩一所寫的書,以及他與一群朋友在台南將許多老房子改建成文青最愛的咖啡館、Pub或特色旅店,這些努力對「瘋台南」的狂熱風潮應該功不可沒。
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假日台灣的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遊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感覺浩一在台灣藝文界有點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江湖俠客,一出手就轟動武林,至少他的弟弟王浩威在台灣成名已經數十年,大家卻都不知道他有這麼一個能寫又能講,文武全才的哥哥呢?
浩一層自嘲說:「大家會驚嘆,原來你是王浩威的哥哥!」我安慰浩一:「相信不久之後,大家會改口說,原來王浩威是王浩一的弟弟!」
在浩一眾多暢銷書中,我最喜歡這本《當老樹在說話》,我也同意詩人向陽評論的,這本書開拓台灣散文的新領地,是新的標竿,新的界碑,因為這本書有自然生態,有歷史、有故事,有古今對話、有生命感懷,形式上有詩、散文以及攝影作品。
王浩一說故事的功力以及歷史調查的縝密大家是知之甚稔,但是他的詩,卻令我們驚嘆。這本《當老樹在說話》介紹了二十二棵老樹,每株都有相片,樹種及生態介紹,再加上一篇充滿歷史情懷的長詩,以及詩後的散文。
可是,浩一說他不是詩人,也不會是,這二十二篇長詩的出現,只是想記錄那「近乎悲傷的幸福感」。
正如我曾詢問浩威,這麼有才華的哥哥過去究竟躲到哪裡去了?浩威回答:「大概他是長子,比較有承擔家庭經濟的責任感,所以學校畢後就經商。其實他在學生時代是文藝青年。」
或許職場上的理性思維訓練,讓他把內心那種浪漫飄渺的部分小心隱藏來,就如他說的:「看到秋雲高朗,就說他很宮崎駿,看到月光樹影搖曳,就說它是蘇東坡筆下的宋詞,即可。」因此,很慶幸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們得以一窺浩一內心那過去不太為人知的一面。
這些詩比較特別的是,居然像是在跟古人對話,除歷史資料的爬梳,他更佐以數十年職場歷練形成的某些特異功能,理解人的行為舉止背後隱晦的動機,因此能揣測古人的心思,藉著這些曾經在古人生命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老樹為聯結,他與古人們對話,用這種鮮活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歷史。
詩後的散文則像是一位老人家閒適的坐在老樹下,跟著年輕人娓娓道來,有當下生活的感觸,也有歷史軼事,當然更有我們常常忽略掉的一些常識。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帝王的墓稱為陵,王侯墓稱為塚、平民墓稱為墳,只有兩位聖人的墓才稱為林,一個是關公墓園稱關林,一個是孔子曲阜墓園稱為孔林。至於古人習慣在墳前種樹,這種墳前樹其實也非常有學問的,像這樣許多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名詞,那些背後的典故也都在說書人王浩一的口中一一道出。
我相信有很多人會同我一樣好奇,為何浩一的文字涉獵的領域非常廣,除了美食,歷史與建築之外,生態、文學、哲學,甚至攝影、繪圖幾乎樣樣精通。
浩一是這麼回答:「我是雜食性閱讀,興趣也是多元的。」因此他這本書如他所形容的,或許就像是一道巴黎小酒館濃淡有序的餐食,有餐前酒配上乳酪,接著是新鮮時蔬沙拉,再搭食著外酥內軟的麵包,私房食譜主菜淋上主廚風味醬汁,佐著合宜的葡萄酒,好心情的甜點,最後完美的咖啡,舒暢。
是的,這是一本豐富且令人回味的書。
  • 此文收錄於《只讀好冊》書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