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7/11/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找到屬於自己的「神聖的不滿足感」:「一枝鉛筆的承諾」序

    對於夢想,用嘴巴講很容易,但是願意為它投入自己整個人生,就很困難了。
        行有餘力的實踐理想也不難,但是當面對巨大誘惑與壓力仍能堅持到底,就難能可貴了。
        我常常想,到底什麼樣的啟示與力量,可以讓一些像亞當博朗這樣的年輕人,有勇氣可以對抗周遭的同儕以及親密的家人,做出與其他人都不一樣的選擇?
        從亞當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在一趟差點出意外的海上旅行中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然後在東南亞偏鄉之旅中與老人相遇所帶來的啟示,再加上從一個孩子選擇一枝鉛筆作為他最想擁有的東西所給予的文化震撼,亞當把握了這些「天啓」,成為他生命蛻變的時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許多看不慣的事物,可是通常也只是嘴巴抱怨一番就過去了,另外我們也會有許多感動的時刻,但是也往往在事過境遷也就忘了,然而,有些人會在某些特殊情境下,產生「此事非我不可」的體會,並且願意化為行動,這些努力與經驗,往往會改變這個人的一生,往更美好與有意義的人生前進。
        在「一枝鉛筆的承諾」書中我們看到,亞當年紀輕輕就有這麼深邃的人生體會,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這個時代有更多長不大的孩子,總覺得孩子不會因為年紀變大,就自動變為成熟的大人,應該要給他們機會去經歷屬於自己的冒險,而且青春的熱情也不會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要親自流汗,流淚,撞擊自己的生命才能產生。
       亞當在書中每段生命歷程都以一句「真言」作為標題,他說這些格言,是他面對大小抉擇時的引路記號,也已經化為奉行的真理。
        的確,人是時時刻刻需要座右銘來提醒自己的,這些反覆背誦,隨時出現在我們眼前的「真言」,會在潛意識中影響著我們,能夠使我們在困頓沮喪時重新振奮起來,在得意忘形時作為當頭棒喝提醒,更得以在人生路上用較清醒而覺知的方式審視自己。
        亞當這幾年憑藉著全然地相信,然後付諸無比的熱情,當然,還必須佐以願意學習的謙虛心懷,在短短幾年之內無中生有,創造了績效卓越的世界性非營利組織,他無私地分享了所有的方法與技巧,非常值得有志於獻身公益團體的夥伴當作參考,當然,除了有形的組織發展策略之外,亞當也一再提醒我們,獻身之初,那個最單純初衷的重要性。
    美國波斯牧師曾觀察到一個人成長中有個重要蛻變的時刻,他稱為「神聖的不滿足感」,也就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看不慣的事情,可是通常只是用嘴巴抱怨一番就過去了,然而當有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下,產生「此事非我不可」的體會,並且願意行動與參與,這些努力與經驗,往往會改變這個人的一生,往更美好與有意義的人生邁進。
        美國教育學家威廉戴蒙也發現,近代的許多年輕人喪失了生命的追尋,也許物質環境很好,學歷很高,但是卻呈現兩極化,一則對社會冷漠而疏離,另外就是憤世嫉俗只會罵而不想現身參與。如何讓這些被卡住的年輕人重新獲得前進的力量,恐怕是當代新的課題與挑戰。
        在威廉戴蒙的研究與調查後認為,少數願意參與有意義活動的年輕人,他們能夠集中力氣勇於實踐自己的夢想,大多在青春期曾經經歷過以下幾個美妙的時刻:
    一、        曾經與家人之外的人有啟發性的對話。
    二、        發現世界上有某些很重要的事可以被修正或改進。
    三、        體會到自己可以有所貢獻,並且形成一些改變。
    四、        獲得家人或朋友的支持,展開初步的行動。
    五、        透過行動有進一步的想法以及獲得所需的技能。
    六、        學會務實有效率地處裡事情。
    七、        把這些行動所學習的技能轉換到人生其他領域。
        誠摯地盼望台灣的年輕人看完這個真實故事後,也能如亞當一樣找到自己的「天命」,一個自己可以有所貢獻的人生目標,建構了自我價值與意義追尋的脈絡。
    當然,我也希望每個有機會陪伴孩子的大人與師長,都可以成為給孩子帶來人生啟示的貴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