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幫助別人變成更好的人

前些年曾經有一群望子成龍的父母花費高昂的代價送孩子到所謂的潛能開發班接受離譜且不人道的「訓練」,這些屬於高知識份子的家長事後回想說同意這麼做,「好像中了邪!」
其實已有無數的研究顯示,人不是自以為的那麼理性,而是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力量,從自我預言的實現,比馬龍效應到集體催眠,群眾心理,無一不是利用了這種理性的盲點。
不過從積極方面來看,我們也可以正面角度用來協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比如說,幾年前的諾貝爾和平獎公佈時,舉世譁然,包括得獎者,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懷疑是否是「愚人節的玩笑」!我家就讀國中的雙胞胎女兒看到新聞覺得很好奇:「歐巴馬是那麼有權力與影響力的美國總統,難道連他也沒有資格得獎嗎?
我告訴她們,目前全世界最有公信力最重要的獎項就是諾貝爾獎,它是跨國界的,通常都是頒給已對世界有所貢獻的人,而歐巴馬才剛上任美國總統,幾乎可以說沒有完成任何真正的事情,難怪他本人也很訝異。
不過,我接著指出報上有的評論者推測,或許是評審委員想卡一個金箍咒給歐巴馬,讓他在未來任期內可以排除萬難,為非核世界的和平遠景做出真正的貢獻。
我分享了神奇的魔法給孩子們:「你希望對方變成什麼樣的人,就給他什麼樣的封號。」
孩子們喜歡給同學們取綽號或暱稱,通常這些外號是描述別人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份,甚至是有點消遣或取笑別人的成份在,但是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想,以一個未來的期待,希望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就先給他一個那樣的封號,然後再開始和他相處。
比如說,如果你真心地以對待一個淑女的態度來和新的朋友相處,她一定會表現得像是一個淑女。其實每個人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被人看重,被人賞識,雖然外表呈現的可能是嘻皮笑臉、玩世不恭、淘皮搗蛋。
但是,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多面向的,當你覺得某個人令人討厭又沒禮貌,其實並不是個人本性真的又任性又討人厭,而是在你面前他只表現出他個性中令你覺得任性討厭的那一面罷了!
如果我們期待,或對待朋友的態度是他本來還沒有具備,卻很嚮往的特質時,他就真的會變成那樣的人。就像綠野仙蹤那隻非常胆小的獅子一樣,雖然牠以為自己非常胆小,但是周邊所有的朋友都認為他很勇敢時,他就只好表現出勇敢的樣子,久而久之,真的就是一隻勇敢的獅子了!
因此,要常提醒自己,面對周遭的人不要按照我們過往的相處經驗或刻板印象,而要依照對他們將來的期許來對待他們。若是孩子們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永遠以正面的態度 看待同學,這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不但可以幫助別人變成更好的人,孩子也可以建立許多友誼,擁有非常好的人緣。
我常常會覺得,幫助別人不見得只有用具體的物質,能夠讓別人建立自信與自尊,或許是更貴重的禮物,而且當我們是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時,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更容易快樂與幸福了!
其實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古往今來有許多勵志的書都不斷的提到,包括三十年前的暢銷書「人生的光明面」,乃至於這兩年銷售千萬冊的「秘密」,講的無非就是「心想事成」的心志力量。
得過諾貝爾生物獎的麥克多林曾經就這麼感歎:「為什麼像看法和信心這樣抽象,在腦中難以定位(找到相對應的物質器官或證據),卻能夠驅使像分泌可體松這樣的實際東西發生變化?」
其實在她的研究中也發現,生命在本質上是雜亂的,繁複的,互相糾結的,而且生物內在的生理與神經狀態,無時無刻不斷與外在的生活環境在互相影響著,換句話說,生理影響行為,行為也同樣影響生理。
所以,我們不只是因為心情高興才會笑,事實上,我們強迫自己笑也可以讓我們心情開朗。這就是「假裝」的效用,如果我們「假裝」自己很愉快,精神上就真的會變愉快。
在東拉西扯一大堆之後,看到我的女兒似懂非懂的眼神中,似乎閃現某些光茫,相信她們以後在與同學的相處上,會有更多發自內心的善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