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很多人只會說這這九個字,卻不知道這九個字是從哪裡來。當年韓林兒勢大,朱元璋則只是投靠於他的底下,當他的臣屬,請教老儒朱升,朱升就這樣教他。實際上,這是叫朱元璋壓住他的虛榮心、面子、以及部下的期許,放下姿態做人。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當年的韓林兒,卻是比朱元璋要年輕十歲以上,也就是說,朱元璋是投靠了一個比自己年輕十年以上的少年做老大。這其實是很沒面子、而且很傷害自尊心的行為,這種放下身段的行為,其實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
打從加入郭子興開始,朱元璋就一直面對這樣的問題,因為元末反元的義軍,其實內部經常內鬥不和,互相妒忌和攻擊。而朱元璋就經常被捲入,他總是想要避開義軍的內鬥,但是別人都不放過他。
朱元璋的做法,以反元為先,一向都是支持不同派系的義軍,可是卻得回了惡果。在郭子興被排擠時,朱元璋收容了他,當孫德崖的部隊飢餓時,朱元璋也願意收容他,結果卻是兩人放不下之前結下的所謂樑子,要自相殘殺,這件事搞到朱元璋雞毛鴨血。所以他的部下才會叫他自立為王,因為相比起朱元璋,很多義軍領袖根本忍不住虛榮與妒忌心,不斷的內鬥。
朱元璋做得到,是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地底泥,出身低微,他才能夠接受這點。是不是人人都能像他這樣呢?不是的,因為反面教材就是同樣是韓林兒部下的張天祐,以及比朱元璋高一級的郭天敘。
這些人妒忌朱元璋因為實績而比自己受尊重,便進行了一些過度進取的行為,結果就是自己被殺。朱元璋之所以繼承了郭子興的實力,是因為他頭上一堆人,為了一些面子或感情自爆死掉,朱元璋之所以能活下來,就是因為他壓得下自己的面子與感性。
而上面那堆人死光之後,朱元璋其實有權說自己起旗,但是在朱升的勸說下,他決定退居當韓林兒的臣屬。並開始到處收一些都是較理性的人,包括朱升,劉伯溫。
劉伯溫和朱升的意見可不一樣,在韓林兒被萬人追捧時,劉伯溫卻看不起韓林兒,認為他只是一個無知少年,而朱元璋才是實力者。朱元璋一方面願意在朱升的建議下屈從,另一方面則重用劉伯溫的意見,對抗陳友諒,而且是在陳友諒勢如破竹的時候,出奇不意的伏擊他。最後朱元璋先後的擊敗了陳友諒,壓制了江南。
但這時候,朱元璋還是韓林兒的部屬,他還是迎回韓林兒。而韓林兒就在中途因為交通意外死了,朱元璋才正式稱王,那已是十年後的事情。
當然大家都懷疑,韓林兒之所以「交通意外」,直接間接也是和朱元璋有關,大家都懷疑不是朱元璋害死他,就是劉伯溫背後動手。只是說,廣積穀,高築牆,緩稱王,這件事的前題是你要壓得下自己的情感,這件事可一點都不有型,做不到的話,說來也只是說說而已。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朱元璋老年肖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