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鏘匡鏘匡鏘匡鏘......車身規律的搖晃催人入眠,向窗外看去,景色飛速向後退去,陽光晴好。2016年的12月12日是個適合出遊的好日子。幸好如此。因為就算捨得浪費訂好的火車票與住宿,我和阿祉也是不能改期出發的。因為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十四日,接近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噶哈巫族傳統的年祭(azem)時間。 把年祭的時間縮限在這一天,其實並不恰當,就像漢人過春節不是只過一天,噶哈巫族的過年祭典,也不單單只有一天。以洪秀桂老師於民國五十年代,噶哈巫眉溪四庄採集到的資料來說,年祭的流程大致上是這樣的:農曆十一月十日左右告知祖靈、十一月十二左右製作阿拉粿、十一月十三捉大魚、十一月十四送大魚、十一月十五敲鑼報春、走鏢、牽田、唱哀煙,而後接連幾天唱歌跳舞、飲酒作樂。 不過,這樣的盛況已不復見。在日本實施皇民化的時期,這樣的習俗被禁止,所有人被強制過日本的新歷年(國曆1月1日);而在戰後,年祭的傳統也沒有被復興,反而因為漢人社會幾乎都過農曆年,很多噶哈巫人便也配合著過農曆年,只剩下有些人仍在農曆十一月十五這天備菜祭拜祖先。想想那段許多原住民不敢承認自己身分,以免遭受歧視的年代,戰後這樣的發展倒也不令人意外。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這次要參加的噶哈巫年祭,又是怎麼出現的?這要追溯回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眉溪四庄災情慘重,到了接近農曆十一月十五時,部分居民回憶起了過去舉辦年祭的盛況,在此長期耕耘的文史工作者黃美英老師等人便鼓勵居民再次舉辦年祭,作為凝聚族群意識與社區重建的活動。 從那時起,眉溪四庄就會在每年的農曆十一月十五附近的一個週末,舉辦年祭;在噶哈巫文教協會成立之前,主要辦在守城社區,成立之後,則輪流在四個聚落舉行──今年便是輪到了牛眠聚落。近年來,牛眠本身也興起了每年在自己社區內舉辦年祭的念頭,手上也爭取了一些資源,再加上噶哈巫文教協會的資源,這次的年祭活動便比往年要豐富一些。 09:18,火車停靠在了臺中火車站,我們匆匆從新站走到舊站去,搭上了前往埔里的客運。在埔里酒廠站下車後,我們便直接趕往島中央旅人聚場check in和放行李。島中央的老闆一聽到我們要去參加噶哈巫的年祭,馬上就說我們昨天沒來太可惜了,捉大魚的時候可熱鬧了,除了下河捉魚以外,還弄了個燒烤大會,大家玩得很開心。 這個捉大魚,並不是真的要去捉河中最大條的魚,反而越小的魚才是越難捉、捉到了越讓人讚賞的「大魚」。在傳統上,只有村裡的男人會參加捉大魚,而捉到的這些魚會被擺放在河邊的石頭上曬乾,如果碰到下雨則改用火烤乾,接著將魚乾用樹葉包起,掛在樹上,包數則視家中的男人數而定。不過到了現在,看來是順便兼河邊燒烤,大家同樂了。 雖然我們來不及參加捉大魚,但想到還有祭祖晚會和送大魚在等著我們,倒也沒有太過失望。看了看時間,我們便詢問老闆是否有推薦的在地美食,也問她是否知道我們計劃要去租腳踏車的「順騎自然」要怎麼從這裡走過去。 老闆一聽我們打算騎腳踏車去牛眠參加年祭活動,當下大驚失色,連忙勸說我們,說從這邊騎過去有段距離,祭祖晚會結束之後已經很晚了,那邊路很暗,路況不熟騎腳踏車太危險。我們想想也是,大半夜的,車子常常開很快,我們也不清楚騎哪裡比較安全,今天還是先不租腳踏車好了。但這樣交通該怎麼辦才好呢? 老闆指著貼在大廳牆上的客運搭乘指引圖,說搭往中台禪寺和惠蓀林場的客運都會到,在牛眠山下車就好,搭車地點就在島中央這條巷子的底端。至於晚上回來,她則建議我們叫計程車,在我們詢問是否有推薦的計程車行時,還給了我們一張名片。對了一下車次時間和現在的時間,我們決定先去吃個飯,再回來搭12:45的客運,前往牛眠聚落。